首页 理论教育 绿春茶叶产业:问题与转型之路

绿春茶叶产业:问题与转型之路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绿春茶叶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经济社会和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为预防病虫害、提高单产、便于管理,部分茶农和承包经营主体,大量使用草甘膦、猛长芽等农药,导致土壤变质,出产的茶叶农药化肥残留物超标或检出禁药,成为影响绿春生态茶叶发展壮大的核心问题。除此以外,绿春茶叶产业还存在行业机制不活、人才缺乏等问题。

绿春茶叶产业:问题与转型之路

绿春茶叶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经济社会和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一是农药化肥残留。为预防病虫害、提高单产、便于管理,部分茶农和承包经营主体,大量使用草甘膦、猛长芽等农药,导致土壤变质,出产的茶叶农药化肥残留物超标或检出禁药,成为影响绿春生态茶叶发展壮大的核心问题。二是缺乏龙头企业。绿春茶叶加工企业多处于“家庭”式、“作坊”式状况,加工设备陈旧,加工技术落后,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基本处于卖原料的粗放生产经营状态,现有的52家(个)初制所,大多只有一台杀青机或一台揉茶机。6家省州龙头企业,虽然在县内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是与县外现代化茶叶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规模小、散、弱的问题,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社会化服务落后,经营机制不活,创新能力弱,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市场信息不灵,市场占有份额小,销售以原料或初级产品为主,带动能力弱、辐射效应低,没有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作机制。三是缺乏知名品牌。品牌意识不够、品牌定位不明确、消费群体不精准、地域特色不鲜明、营销手段滞后、维护力度不强、市场竞争力脆弱,“散、乱、低”问题突出,特别是玛玉茶知名品牌由于少数商家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导致声誉“断崖式”下降、重塑形象十分艰难,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公用品牌,沦为普洱茶等知名品牌的拼配料。除此以外,绿春茶叶产业还存在行业机制不活、人才缺乏等问题。四是投入不足。由于缺少相应项目资金、价格波动较大、县财力匮乏、茶农资金不足等因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品种和树龄结构调整缓慢,低产茶园面积比例高,茶园更新速度慢,护梯保坎不到位,土壤保水保肥不力,水土流失严重,缺株断行,茶树衰老,品种混杂,无性系良种率低,标准化茶园少,低投入、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全县树龄30年以上的低产茶园达12万亩。五是管理不规范。茶叶产业仍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缺乏统一标准的现代管理模式,采摘工艺和标准不统一,茶农采叶图重量轻质量、重采摘轻抚管、重眼前轻长远,茶叶原材料质量不高,限制了品质提升空间,茶叶生产过程中短期行为突出。由于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农资和用工费用大幅上涨,形成一批固定的采茶、制茶技术工人以及茶园管理人员紧张,鲜叶采摘成本偏高,扣除成本后利润低,茶农管理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个别地方放荒茶园的现象。(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