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动绿春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挑战

推动绿春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挑战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现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绿春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边贸尚未成为绿春县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平台,对推动绿春县经济跨越发展的作用未充分显现。显然,绿春县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就必须融入滇南经济圈,特别是蒙自作为滇南中心城市,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绿春县融入其中进行自我发展,充分利用保税区和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发挥对外开放辐射中心的功能和优势,助推绿春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推动绿春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挑战

绿春县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是历史性的,进入新时代以来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云南五网建设的提速,有了历史性的突破,但还是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绿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绿春县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1.连接外界的道路条件比较差

元绿二级路是绿春县连接外界的主路,2012年4月通车以来,交通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甚至有了历史性的突破,为绿春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现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绿春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需要。元阳至绿春高速公路, 虽已全面开工建设,但离全面建成通车还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绿春是雨水比较多地区,到雨季经常遇塌方受阻,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严重制约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成为制约绿春县经济跨越发展的瓶颈。

2.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道路交通运输是绿春县唯一的运输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迎来了多元化交通时代曙光,哈尼梯田机场试验段建设已开工,但是相关审批手续还没有完成,未能正式动工建设,原计划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不能如期实现,预计还有两年左右的时间,暂时还不能为绿春县经济跨越发展服务。铁路也有了规划,文山—蒙自(经过绿春)—普洱的沿边铁路前期规划正在进行中,离建成投入使用还有相当长的一个过程。单一的交通运输方式,制约了绿春县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致使招商引资难度大,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3.县域内道路等级比较低

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特别是脱贫攻坚的投入,绿春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但就总体而言,绿春县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相当滞后,弯多、路面窄、弯度大,平均时速在30千米/小时左右,通行能力低。以骑马坝乡为例,从乡政府到县城,全程110千米,大约要3个半小时,严重制约当地人流和物流,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致使很好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程度不够深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正是由于40年的改革开放才有今天的中国。由于绿春地处边远山区,交通条件落后,长期处于改革开放的末端,对外没有发挥边境优势扩大改革开放,对内没有形成与内地县市区域融合发展,致使绿春经济社会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1.边境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绿春县与越南勐谍县山水相连,边境线长153千米。长期以来,双方边民保持着和平共处、友好往来的传统,甚至相互通婚。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等诸多原因,边境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当前仅有平河丫口水塘边民互市点,没有形成很好的开放口岸。也就是说,边贸尚未成为绿春县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平台,对推动绿春县经济跨越发展的作用未充分显现。周边的金平、河口两个县都有国家级开放口岸。

2.区域融合发展不够紧密

从发展现状看,红河州内地县(市)经济社会发展都比较好,南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绿春县地处边疆,与红河州最近的内地县市相隔150千米。由于绿春县与内地县市的经济发展融合度不够,也就不能很好的带动绿春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显然,绿春县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就必须融入滇南经济圈,特别是蒙自作为滇南中心城市,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绿春县融入其中进行自我发展,充分利用保税区和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发挥对外开放辐射中心的功能和优势,助推绿春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3.加工工艺落后,商品附加值

绿春县有很多天然绿色土特产品, 如:梯田红米、草果木耳、香菌、胡椒等。但是,由于工业落后,缺乏深加工,基本上处于原材料销售状态,没有能够体现商品的附加值,致使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以玛玉茶为例, 茶叶品质相当好,是云南十大名茶之一,因加工工艺和包装跟不上,基本上以卖原料为主,也就没有体现玛玉茶应有的价值。

(三)产业链缺乏,难以形成发展合力

1.工业基础薄弱

绿春县除了水电产业得到有效开发和少量的矿产资源得到开发外,没有其他支柱工业可以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一号桥特色产业园区,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尚未发挥产业园区的应有作用。目前,已开发的水电站有7个,装机容量65.6万千瓦,占全县可开发水能源120万千瓦的50%以上。2017年,税收收入为8190万元,水电产业税收占比44%,对绿春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比较大,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产业支撑,难以形成合力。(www.xing528.com)

2.农产品形成不了产业链,规模效应差

绿春县有很多以绿色为代表的天然绿色农产品,如,茶叶、草果、木耳、香菌、橡胶、胡椒、石斛、香茅草、梯田红米、中药材等。其中,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有:八角19万亩、茶叶17万亩、中药材13万亩、橡胶13万亩、胡椒8万亩、梯田软红米年产16000吨。这些产品基本上以销售原材料为主,市场波动很大,价格相当不稳定,形成不了有效的产业链。

(四)投入不足,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绿春县森林覆盖率高,旅游资源很丰富,绿色生态、民族文化和边境游是绿春县最大的旅游资源和优势,但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对绿春经济贡献相当小,2017年才突破3个亿的旅游收入,这主要原因是:

1.旅游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绿春县所有规划景点的道路都是四级标准以下的道路。以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方圆130余平方千米,雄踞于绿春县境中部,似巨龙随幽谷大壑自西北向东南盘旋而下。保护区内有很多珍稀动植物,气势宏伟的瀑布群,风景如画,不远的旁边,就是非常壮观的腊姑梯田。但是,由于道路等级比较低,45千米的路至少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而且中型以客车无法通行,严重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2.旅游景点开发进展缓慢

绿春县规划中的旅游景点和开发项目共有14个,有自然风光、民族文化、边境观光、溶洞探险、漂流等。但是,开发建设速度严重滞后,很难有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只有阿倮欧滨森林公园建设相对到位,其余景点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和建设,目前都处于自发观光状态,旅游价值不高,很难吸引游客。以黄连山为例,尽管风景如画,由于没有进行有效开发,游客只能在外围观光,不能到原始森林进行深度旅游,吸引不了游客。

3.旅游附属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旅游附属设施是发展旅游业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其中停车场和食宿是必备条件,绿春在这方面的建设严重滞后。目前规划的14个旅游景点中,除腊姑梯田有少量农家乐可为游客提供食宿外,其他景点基本都没有相应配套的附属设施,没有可提供游客食宿的客栈和停车场,严重制约绿春县旅游业的发展。

(五)专业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人才是创新驱动的第一要素,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绿春长期以来缺乏专业人才,面临外地人才引进难,本地人才难培养的两难境地,成为推动绿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

1.人力资源总量大,人才资源总量不足

绿春县人口为232700人。 2016年,县组织部门统计,人力资源总量为176000人,人才资源总量为8415人。其中,党政人才1147人,占13.6%;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30人,占3.9%;专业技术人才3347人,占39.8%;高技能人才637人,占7.6%;农村实用人才2874人,占34.2%;社会工作人才80人,占1%。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4.8%。

2.经济发展滞后,培养人才难度大

绿春县教育基础薄弱,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根据县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2017年,绿春县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34,还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限。全县考取一本的只有3个人,考取二本的78人,二本以上的约占高中毕业生总数672人的12%。从最近三年的情况看,每年大学生毕业后回绿春县工作的仅50人左右,大部分学生留在外地工作。怎样培养当地人才,一直是一块短板,绿春县长期处于渴望人才的状态。只要有点难度的发展规划、课题研究和医疗技术,都要依靠外界力量。

3.工作条件艰苦,引进外地人才难度大

由于绿春县属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交通闭塞、经济欠发达、教育落后,外地人才不愿意来绿春县工作,本地少量人才有门路的都往外走,形成本地人才培养难并且难留, 外地人才引进难的两难境地。2017年,绿春县外调入公务员3人,调出县外71人(其中,副科级26人,正科级6人,占本县科级干部人数的 6.2%)。县外调入事业编制人员14人,调出县外104人。流动数字充分说明绝大部分人只愿意往外走,人才引进难、留住人才亦难的两难境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