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质粮产业
1.优质稻
以中海拔中稻产区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稻;双季稻地区以早稻为主,晚稻发展绿春红软米。一是加强中低产田改造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高稳产农田比重;二是加大优良品种引进选育及推广力度;三是广泛应用现代稻作新技术,扩大水稻高产创建规模;四是加大农户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科学种田水平。
优质稻主要布局在大水沟乡、骑马坝乡、三猛乡、平河乡、大黑山乡等6个乡镇,以双季稻或中稻的形式种植。
2.优质软红米
一是要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进行农事操作,获得绿色食品商标注册;二是要统一组织供种,集中连片种植,确保本地红软米的纯度和收储、购销;三是在栽培技术上推广旱育秧,双行条栽;四是严格去杂,提高本地红软米的等级;五是掌握好早、晚稻播期节令;六是建立提纯复壮基地,通过单株选、穗选、混选等方式提纯推广,逐步使绿春县的红软米米质得到提纯,品质得到提升,产量得到提高;七是建立优质红软米的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的建立,加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先进实用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步伐,积极探索、总结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打造绿春生态红软米绿色食品品牌;八是在骑马坝、大黑山、大水沟、牛孔乡建立稳定的本地优质红软米生产基地,要充分利用这些乡镇红软米种植时间悠久,热区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积极鼓励发展双季稻,鼓励种植中晚稻。
优质红软米主要布局在骑马坝乡、牛孔乡、大黑山乡、平河乡、大水沟乡、三猛乡、半坡乡、大兴镇等8个乡(镇),海拔650~1400米区域,以中晚稻的形式种植。
3.杂交玉米
一是加强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引进评价选育。二是按照统一供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的要求,重点抓好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三是集成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包括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抓住生产节令,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实现高产稳产;重施基肥,巧施追肥;加强中耕管理,及时查苗,补苗;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示范片病虫害检测与预报,科学制定防控预案,开展虫害统防统治,特别注重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
优质杂交玉米主要在全县9个乡镇的中高海拔适宜地区旱地种植。
(二)生态茶产业
1.茶园基地及其环境建设
严格按照农业部提出的标准茶园建设相关要求,因地制宜,结合绿春自然条件及茶园分布实际,尤其是绿春茶园集中分布在海拔1200~2000米山腰地带的实际状况,借鉴“混农林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有效采取和实施“茶园混农林业” 创新模式,开展全县茶园基地及其环境建设,全面提高茶园及周边环境质量。对已不具备经济价值的衰老茶园,以及地处环境脆弱或敏感区域的茶园,则实施“退茶还林”。
2.茶产业龙头企业及品牌建设
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整合资源,力争在3~5年内集中力量扶持一批产品质量过硬的茶叶初加工企业,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重点帮助和扶持现已具备一定程度规模化生产基础和发展前景良好的茶叶加工企业完成技术与管理更新改造,并将其作为绿春茶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培植,然后政府引导,由龙头企业按市场规律整合茶叶初加工企业资源,形成“上接市场,下连基地”的有效格局,切实提高龙头企业面对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真正起到龙头企业带动全县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玛玉茶”这一绿春独具的地域公共品牌资源,全面开展和实施绿春茶叶形象塑造和宣传工程,同时不断整合现有资源,改变绿春茶叶品牌多、产量少的不利现状,发挥品牌效应,提高经济效益。
充分挖掘绿春民族茶文化历史、文化遗存,认真做好和完成绿春茶文化与茶庄园经济建设这篇大文章,实现茶文化与茶产业的结合,彰显茶文化魅力,打造绿春民族茶文化精品,即以独具地域特色“哈尼茶文化”为特点的茶庄园,大力发展茶庄园经济,为绿春茶产业及社会经济发展增添新的亮点、拓展新途径。
(三)胡椒产业
1.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www.xing528.com)
重点建设10个以上胡椒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使适宜区农民有样可学,有现场可参观,起到积极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2.专业示范村建设
重点建设胡椒示范专业村10个以上,通过胡椒专业示范村的建设,推进胡椒规模化发展,使胡椒生产连块成片,连片成带。
3.专业大户种植建设
建设年收入5万元以上胡椒专业种植大户50户以上,促进胡椒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四)草果产业
1.发展重点
(1)加大科技投入含量,打造2000亩草果高产示范园建设;
(2)改造10万亩低产草果林;
(3)建设一座年产草果粉200吨,草果油500吨的加工厂,着力发展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4)加强草果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2.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化配置、突出特色”的思路草果产业主要布局在全县8乡1镇海拔1400~2000米适宜种植区域。
(五)八角产业
1.发展重点
绿春县八角产业发展按照“稳定面积、强化科技、提质增效、创新品牌”的思路进行,走“生态、高效”的道路,重点做好:加强农户技术培训,加大八角园地的抚育管理力度;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八角产业提质增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八角深加工厂,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新品牌,开拓市场。
2.发展布局
全县九个乡镇适宜区域(海拔800~1200米)选择性种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