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对不确定性的创新活动策略

应对不确定性的创新活动策略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活动面临的另一个市场失灵的问题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据统计,R&D的实验室样品阶段的成功率一般低于25%;中试阶段的成功率为25%—50%,且创新的程度越高,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就越高。因此,创新活动的结果只能在事后加以确认。创新活动中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企业的R&D行为具有较大的风险,通常是企业所回避,也是单个企业无法承受的,由此导致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无法达到最优水平。

应对不确定性的创新活动策略

创新活动面临的另一个市场失灵的问题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Uncertainty)最早是概率论术语,是用随机事件或随机变量来描述的,指随机事件发生与否或随机变量的取值在事先是不知道的。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最早是由阿罗(Arrow)于1962年提出的,他认为创新过程具有三个突出特征,即创新收益的外部性(非独占性)、创新过程的不可分割性和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其中,不确定性存在于创新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纳尔森指出,研究这个问题的经济学家都强调资助研究开发项目的商业企业从该项目中占有和获利能力的局限性,以及在寻求重大技术进步的研究开发活动中常常遇到的不确定性。前者似乎表明政府应该补贴或补充在相反的情况下就不可能达到社会最优水平的私人研究开发;后者则要求政府分担大型和风险研究开发项目的风险(Nelson,1982)。

通常认为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技术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两方面。(1)技术的不确定性。技术的不确定性是指由于技术、生产工艺开发失败的可能性以及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创新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其与创新活动紧密相关。不同的技术创新项目的技术成功概率是不同的,但总体而言成功的概率不高。据统计,R&D的实验室样品阶段的成功率一般低于25%;中试阶段的成功率为25%—50%,且创新的程度越高,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就越高。在创新活动开展之前无法准确知道在探索什么,开展之后企业对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没有确切的把握。即使技术开发成功,也可能因为其自身的稳定性难以达到导致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因此,创新活动的结果只能在事后加以确认。(2)市场的不确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与新技术的商业化相关。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商业化,但创新成果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存在着不确定性。此外,企业无法确保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和利润空间能够收回初始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而且还要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特别是由于外溢效应的存在,其他企业可以通过对创新技术的模仿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形成市场力量,对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形成阻碍。

除了上述两类不确定性,创新活动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安沃·沙赫(2005)认为,R&D项目实施者同其资助者之间的信息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也限制了对R&D项目的资助。创新活动的成功与收益关键在于技术保密,但为项目筹集资金却需要对外发布重要的信息。一方面,创新活动的实施者为了防止技术外溢必须对相关信息保密;另一方面,创新活动的资助者为了判断投资方向与规模必须获得有关项目的详尽信息。正是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许多有前景的项目因缺乏资金支持而终止。同时,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也限制了创新企业获取许可的交易收益的能力。企业希望通过许可其他企业使用本企业专利获取收益,但为防止过多的外溢效应又不愿提供专利的关键信息,这成为信息不对称的另一表现形式。(www.xing528.com)

创新活动中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企业的R&D行为具有较大的风险,通常是企业所回避,也是单个企业无法承受的,由此导致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无法达到最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加以干预,以降低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风险。

企业的创新活动要受到其本身经济特性的影响,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市场机制并未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因此政府有必要加以干预,通过财政手段弥补外溢差距的同时,还应通过制度设计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外溢差距越大、不确定性及风险越高的创新活动,政府的干预程度应该越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