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必须以系统科学的方法,处理好与用地制度改革和企业制度改革的关系,在协调互助中取得社会经济效益。为此,笔者撰文分析房改、地改与企改的关系。[2]
房改和企改虽然自成体系,但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目前房改和地改的滞后正影响企改的进展,协调三者关系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已成为改革的主要议题。当前首要任务是加快房地产体制改革的步伐,以适应企业机制的转换。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担负着中华民族经济腾飞的重任。房地产不热,国民经济就热不起来。必须重视配套改革,采取措施扭转房地产体制改革滞后局面。
为促进房地产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同步发展,笔者撰文阐述住房制度改革从六个方面促进企业改革。[3]文章指出,企业改革,要使企业朝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方向发展,房改则要实现住房商品化,实质上使企业与职工在住房上的关系变为商品买卖或租赁关系。现在企业一手用巨款买进商品房,一手又把商品房无偿分配出去(所交房租还补偿不了维修费),这是对企业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身份的最大讽刺。从这一角度看,也可以说房改是企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房改具体可以在以下六个方面推动企业改革。
第一,房改通过“多提少补”鼓励个人买房,可以调整国家企业和个人在住宅投资中的比例,增加个人投资比重,相应减轻企业负担。
改革前,城镇住宅投资主要依靠国家,改革以来,企业出资建住宅的比重明显提高,1991年,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出资比例为23∶60∶17,据预测,如果到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8平方米,平均每年需投资约50亿元。如此巨额投资,只有靠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才能实现。从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看,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住房消费比重逐步提高是必然的。1990年,我国农民住房消费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3.2%上升到12.9%,但是城镇住房消费比重却降为0.74%。另一方面,1991年年底,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6790亿元,城镇居民个人出资买房尚有较大潜力可挖。因此,只要房改措施得当,个人出资比重提到30%以上是有可能的,企业出资的比例可能由此下降10个百分点。
第二,房改后,房租补贴纳入工资,使企业成本复原,消除了原来企业盈利中的水分,为搞好企业成本核算,准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
长期以来,住房供给制使本应由工资支付的住房消费,转道以盈利名义上交财政,再由国家安排住宅投资。由此形成的虚假利润掩盖了企业的低效率和高消耗。由于企业的技术构成不等,上述偏差在企业之间也不等。相对而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和盈利失真最严重。为此,房改中实行资金列支渠道转换,有利于增强企业经济核算的科学性,为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第三,房改后,住宅投资纳入消费基金范围,可以使企业的留利除少部分用于集体福利外,大部分用于企业更新改造,克服企业在使用留利中重消费轻积累、重非生产性积累轻生产性积累的倾向。(www.xing528.com)
在旧的住房体制下住宅投资名为积累,实为消费,名为产权公有,实为住户所有,盲目扩大住宅投资规模,提高住宅标准,势必挤占生产发展基金,而且这笔钱有去无回。现在有的企业生产靠贷款,商品房照购不误,有的企业甚至动用折旧基金造住宅,这种情况既与企业产权模糊、预算约束软弱有关,也与投资体制混乱有关。显然,房改在转换投资体制的同时,可以堵塞这一漏洞,使企业留利集中用于生产,增强企业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四,房改将消除企业在住宅分配中的矛盾和不公平现象,使按劳分配在企业内部得到更充分的贯彻。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可是在旧体制下,价值最大的消费品即住房,不是用按劳分配所得的工资去购买,而是按职位和人口直接分配。从这一角度分析,旧的住房制度是企业内部贯彻按劳分配的最大障碍。房改后,住宅商品化,多住房多掏钱,谁也不会有意见。“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下,人们自会意识到,要改善住房条件,必须勤奋劳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五,房改以住宅商品化为目标,最终将促成住宅开发、建设、经营、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使企业卸掉建房、分房、修房、换房等一系列包袱,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和经营,并且为职工的自由流动创造条件。
在传统体制下,企业成了五脏六腑俱全的小社会。各企业自建住宅,不仅耗费了大量精力,而且增加了建房成本,影响了城市的整体规划。住房的质量和环境往往也很不理想。房屋的企业所有制还阻碍了职工在企业之间的自由流动。房改中,不少人主张割断职工住房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工人有择业的自由,生产的效率至少一半来自于职工的流动。将住房、养老保险等社会服务责任与企业逐步分离之后,工人的流动性将逐步增加,企业可以集中力量抓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这将会使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总之,住宅建设和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对于减轻企业负担,实现住宅建设的规模经济,提高住宅质量,促进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和提高企业效率都有明显的好处。
第六,房改直接促进建筑业的发展,继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企业在改革中谋求更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场所。
城市住房建设涉及许多产业部门,有很长的产业链。据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统计,房地产业的产值每增加1,就能使相关产业的产值增加1.5~2.0,我国房屋建筑成本中,70%是材料消耗。因此,人们称房地产业为“龙头产业”。有人估计,“八五”期间,我国城镇住宅投资2250亿元,按照1.5~2.0的影响系数,可使相关产业增加产值3375亿元以上。发展是改革的目的,发展反过来又为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遇。房改作为一个开放的子系统,在上述各方面直接或间接推动企业改革,使企业朝独立的具有强大活力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