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林西县经精准识别确定了全县4083名贫困人口为搬迁对象。在许多地区存在搬迁人口转移后没有可持续获取收入的工作并在事实上需要依靠政府支持的情况,林西县为有效改变和规避搬迁人口因缺少致富产业导致的“住进新房依旧受穷,甚至更穷”的尴尬现状,从实际出发,结合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及迁入区的地域资源现状,在充分尊重贫困群众发展意愿的前提下,创新实践“易地搬迁+”的精准扶贫模式,如图7-1所示,在产业全覆盖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易地搬迁贫困人口致富产业叠加覆盖。根据林西县实际情况,推出易地扶贫搬迁结合光伏产业、设施农业、产业园区、畜牧养殖、旅游扶贫五大举措。林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通过补助政策推动先发群众搬迁,搬迁工作不止于搬迁,而重在让贫困户搬迁之后有产业,有收入。之前搬迁后获得收入的贫困户就成了自动的宣传员,搬迁后的收入提高为贫困户搬迁提供了新动力,再全程通过党建促进,发动起组织力量,提升了工作效率。
图7-1 易地扶贫搬迁模式
1.易地扶贫搬迁+光伏。为有效解决安置区贫困群众老龄化、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现实问题,结合林西县年平均日照时数2345小时、平均太阳能辐射量6233.8兆焦每平方米每年这些优势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在集中安置区建设光伏发电扶贫工程。林西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优势,共在集中安置区发展光伏扶贫产业31处,共计建成2.35兆瓦“易地搬迁+光伏”扶贫项目,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77人,贫困人口在享受其他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年人均增收1612元。
2.易地扶贫搬迁+设施农业。林西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设施农业紧密融合,有效解决了具有一定劳动能力,但因缺乏技术或资金而致贫的贫困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林西县总共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发展设施农业产业8处,将其融入林西县“十三五”规划中新增设施农业5万亩的布局之中,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4名,并借助设施农业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实现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3466元,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后发展可持续性。(www.xing528.com)
3.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区。为推动具有一定劳动技能而又缺乏产业项目支撑的贫困群众迅速实现脱贫目标,林西县创新实践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区的精准扶贫模式,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迅速致富。林西县建设产业园区集中安置点12处,安置了111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依托产业园区发展联营经济,实现年人均纯收入增长2854元。
4.易地扶贫搬迁+畜牧养殖。为帮助具有畜牧养殖经验,但缺乏资金支持的贫困人口摆脱创业脱贫的瓶颈,林西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畜牧养殖融合,一共发展安置区进行畜牧养殖业8处,配合全县“生猪富民”“金鸡富民”等模式发展,有效发挥贫困户自己的专长技能推动致富,建设集中安置点8处,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6名,依靠规模化养殖业实现年人均增收3653元。
5.易地扶贫搬迁+旅游扶贫。林西县是塞北重镇,是国家级旅游扶贫开发重点县,结合这一优势,该县探索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旅游扶贫的精准扶贫工程,有效解决了具有一技之长但缺乏产业链条支撑的贫困群众的增收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安置区1处,带动区域联动致富,建设集中安置点1处,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6名,搬迁后结合生态旅游开展服务行业、旅游纪念品售卖等,可实现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2721元。
在五大融合的基础上,林西县还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党建相结合,用“党建+搬迁”模式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开辟新阵地。林西县突出党组织谋划引领,发挥党组织在易地搬迁中的主导作用,组织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组党员干部点对点联系全县搬迁户。
整体上,林西县易地扶贫搬迁有力促进了整体扶贫工作的推进。一共建设集中安置区41处,2016年至2018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311人,其中贫困户1875户4083人,分别是2016年1241人,2017年1309人,2018年1533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呈现稳定状态。林西县同步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新建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全部统一供水、供电,集中采购供暖设备;新建安置区有室内卫生间的31处,有公共卫生间的10处。住房做外墙保温的33处,占总安置区的81%。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通信网络全贯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