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贫困地区跳出贫困陷阱的有效杠杆,金融不仅可以通过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最终惠及贫困人口,也能够通过提高贫困人口及贫困地区对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来提高贫困群体的经济地位,[2]提升贫困人群的收入水平。为了真正实现产业脱贫,不仅需要培育激发发展产业活力的农业经营主体,同时也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普惠性金融体系,在资本匮乏的贫困地区更是如此。[3]林西县就通过调动金融扶贫工程的各方协作整合,为产业扶贫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的“组合拳”。
首先,林西县级财政资金为专项扶贫提供支持,作为资金杠杆,撬动更大范围内的资金资源。2014年至2018年,林西县级财政集中安排扶贫资金7.36亿元,整合涉农资金1.6亿元,重点用于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以注入风险担保金方式,设立2.5亿元农牧业精准扶贫产业基金和3000万元合作社扶贫带动基金,全部用于扶持合作社和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全年扶贫领域投入各类资金20亿元以上。同时,为了全面实施本县农牧业“5531”工程,县财政投入产业奖补资金3.3亿元,并撬动17亿元金融资本投入农牧业主导产业,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其次,在林西县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政府与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通力配合,共同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县扶贫办多次与中国农业银行林西支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林西支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协商推进金融扶贫,细化分解脱贫攻坚任务,推动金融服务精准对接“五个一批”,依据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需求,促进产业发展,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贫困人口聚集。县金融部门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扶贫帮扶的重点对象,采用信贷融资与服务融智相结合的方式,专门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信贷产品——“扶贫贷”,实行“精准扶贫、一户一策”,开辟“绿色信贷通道”。(www.xing528.com)
林西县积极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到金融扶贫工作中。其中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也在提供灵活性扶贫贷款,积极参与健康扶贫工程。林西县还通过开展定点帮扶的形式,联络其他企业与社会组织的资金用于发展产业脱贫,除了已与中国银河证券签订了1600万元的定点帮扶框架协议之外,还在积极同渤海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进行相关协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