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顾林西县的贫困现状

回顾林西县的贫困现状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3展示了林西县9个乡镇历年贫困发生率的变化情况。2014年初,林西县贫困发生率最高的两个乡镇是大井镇和十二吐乡,二者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19.15%和18.57%。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林西县各乡镇贫困发生率均降至1.2%以下。

回顾林西县的贫困现状

林西县地处内蒙古东部,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是生态脆弱区,1986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内蒙古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之一。林西的贫困状况由来已久。从历史沿革来看,林西县建县于1908年,也就是清光绪三十四年,因其地处巴林草原之西,故名“林西”。1945年8月林西获得解放,同年11月中共林西县委、林西县政府成立。至2018年,林西县已有110年历史。据记载,当时之所以要设立林西县,是因为该地生态环境恶劣,与其接壤的旗县均不愿将其划归本地。建县以后,清政府在山东省划定了大批人口向林西移民,现在林西县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是移民后代。由于在生态环境上相较于与其接壤的旗县更加恶劣,没有水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林西县在建县之后一直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在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乃至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林西县人民只能依靠落后的农业维持生存,时至今日,种植甜菜、中药等经济作物依然是林西县广大农民生活来源。在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后,林西县的贫困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由于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林西县一直未能实现脱贫。直至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将扶贫开发摆在治国理政重要位置,林西县自此步入了脱贫攻坚的快车道。

1.林西县居民收入水平

图1-1 内蒙古自治区与林西县近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对照图[32]

图1-1展示了2014年至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和林西县城镇及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照情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至少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2014年林西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0328元和6881元,前者是后者的近3倍。同一时期内蒙古自治区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8。而2014年全国范围内这一比例则为2.7。[33]至2018年,林西县、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的这一比例经过计算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在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上,林西县高于内蒙古自治区平均水平,而内蒙古自治区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5%以上的林西来说,较高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压力和脱贫压力。第二,林西县的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内蒙古自治区处于较低水平。自2014年至2018年,林西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为内蒙古自治区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其中城镇略高于农村。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又处于全国的较低水平。这反映了林西县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落后地位和贫困状况。第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各项经济发展指标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增长期。经过计算,林西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和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全国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但是从绝对值上看,林西县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2018年这一数值仅为9616元,低于内蒙古自治区的13803元和全国的14617元。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林西不仅要做好减贫工作,更要在实现脱贫摘帽以后,致力于县域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林西县贫困人口变化情况

通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指标对林西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水平进行观察之后,我们把视角转向林西的贫困状况及其历史进程。据统计,2014年林西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808户19800人,贫困发生率11.05%。2018年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484户20068人,已脱贫8937户17103人;未脱贫1547户2965人,贫困发生率为1.65%。2019年初,经过两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林西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0704户20319人,其中未脱贫701户1392人,已脱贫1892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8%。林西县历年贫困人口及贫困发生率变化情况如图1-2所示。

图1-2 林西县近年贫困人口及贫困发生率情况对照图[34]

可以看出,林西县自2014年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以来,虽然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较多,但实现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经历了逐年减少的趋势,且幅度较大。2019年初,林西县实现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19800人减少到了1392人,贫困发生率从11.05%降低到了0.78%。按照这种减贫速度,林西县在2020年之前实现消灭绝对贫困的目标将指日可待。

3.林西县贫困人口区域分布及变化情况

表1-3 林西县各乡镇历年贫困发生率变化情况

(www.xing528.com)

如前文所述,林西县下辖7镇2乡2街道,其中各乡镇的贫困状况也存在差别。表1-3展示了林西县9个乡镇历年贫困发生率的变化情况。2014年初,林西县贫困发生率最高的两个乡镇是大井镇和十二吐乡,二者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19.15%和18.57%。这一数值可谓相当之高,两个乡镇在2014年初面临着巨大的减贫压力。贫困发生率最低的乡镇是林西镇,为5.93%,虽然在9个乡镇中处于最低水平,但依然高于国家规定的贫困县退出标准。林西镇贫困发生率低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林西镇是林西县政府所在地,林西县城区在林西镇区划之内,属于林西县的繁华地带,林西县的主要工商企业、个体商户、政府事业单位均位于林西镇境内;二是林西镇人口较少,在林西县下辖的7镇2乡2街道中处于最低水平,且农业户籍人口少,其下辖的行政村数量在9个乡镇中亦处于最低水平。除此之外的6个乡镇,在2014年初的贫困发生率基本在10%上下,最高的官地镇,其贫困发生率为11.68%,最低的大营子乡,其贫困发生率为9.25%。

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林西县各乡镇贫困发生率均降至1.2%以下。5年来贫困发生率降低幅度最高的两个乡镇是大井镇和十二吐乡,分别下降了18.76%和17.64%。2018年,林西县9个乡镇中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是新林镇,其贫困发生率为1.11%,最低的是大井镇,其贫困发生率为0.39%。

4.林西县的贫困特征

林西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众多,经济作物种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林西又是生态脆弱地区,经济作物种植受生态环境制约,导致农民收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农业人口众多相伴随的是患病人口众多,因为受制于公共医疗体系的不完善,疾病多发成为林西县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一大社会问题。林西县的贫困特征包括4个方面:贫困分布范围广且不平衡,农业人口众多且增收困难,农业发展滞缓且附加值低,老龄人口众多且疾病多发。

第一,贫困分布范围广且不平衡。2014年,林西县纳入统计范围的9个乡镇中有8个乡镇的贫困发生率高于9%,即使是作为县政府所在地的林西镇,其贫困发生率也高于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的3%。这说明林西县全县在2014年处于普遍贫困的状态,贫困乡镇、贫困村遍布全县。在贫困范围广泛分布的同时,林西县贫困状况还呈现出地域上的不平衡。8个贫困发生率高于9%的乡镇中,在地域上呈现出东南部乡镇贫困发生率高于西北部乡镇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林西县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征有关。地形地貌直接影响农业人口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对其经济状况产生影响。地理风貌的特征与贫困分布的不平衡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可以确定的是,林西县下辖各乡镇之间的贫困问题存在较大差异。

第二,农业人口众多且增收困难。据林西县统计数据显示,全县2015年共有居民77564户234585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65256人,非农业人口为69329人,分别占总人口的70%和30%(见图1-3)。[35]从这一点上说,林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林西县农业人口的收入来源除了年轻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大多通过耕种农作物或经济作物获得收入。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依赖地质土壤和气候条件。从地质土壤的角度看,林西县境内石质山区面积1769.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土质低山区面积约1691.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3%;河谷平川区面积约471.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见图1-4)。从气候条件的角度看,林西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而温热,昼夜温差较大。林西县内农作物生长期较短且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年平均生长期为90—120天,无霜期短。此外,林西县降水量较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间变率较大,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从这些环境因素来看,林西县农业人口通过耕种农作物获得收入面临极大的制约,通过改善自然条件实现大幅增收比较困难。

图1-3 林西县人口情况图 (单位:人)

图1-4 林西县地质地貌情况图 (单位:平方公里)

第三,农业发展滞缓且附加值低。要解决林西县的贫困问题,必须解决占总人口70%的农业人口收入低的问题,必须解决林西县农业发展的问题。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尚未出台之前,林西县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在粮食作物方面,林西县有种植荞麦的传统,但由于地理环境恶劣,农民的收成极低。在林西,有“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笸箩,熬一锅”的民间俗语,形容荞麦在当地的产量低下。在经济作物方面,农民以种植甜菜、内蒙古野果、中药材等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受自然环境、劳动力以及经济作物种植之后的销售渠道等因素的制约,农民收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同时,由于农民种植这些经济作物以后,无法进行大规模深加工,只能以出售原产品的方式获得收入,因此农产品的附加值极低。与此同时,低水平的农业发展要看天吃饭,遇到气候条件不佳的年份,以耕种为生的林西农民常常入不敷出,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活。此外,农产品价格的剧烈变化给农民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农民收入的不稳定和农业发展的不可预见性。

第四,老龄人口众多且疾病多发。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该地区就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7.9%,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根据统计,林西县2018年共有人口238099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54552人,占总人口的22.91%。[36]从这一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林西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相当严峻。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林西县“未富先老”的特征较全国而言更加明显,这给林西带来了社会养老压力加大、老人收入低且增长缓慢等一系列问题。

与老龄化问题相伴而生的是老年人的医疗问题。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人群,据卫生部门调查,老年人发病率比青壮年要高3—4倍,住院率高2倍。林西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以前,医保覆盖面窄,农村医疗体系不甚完善,加之农村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怕花钱不敢看病”等思想,以及传统的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林西县老年人口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由此,农民需要支出高昂并具有持续性的医药费应对疾病,对于收入本就十分有限的农民而言,就更加剧了贫困可能与贫困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