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过程中,要审慎处理用好外力与激发内力这一对重要关系。所谓用好外力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进行帮扶;而激发内力则是指脱贫攻坚不能忽视扶贫对象的自主性,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让贫困群众自发从“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的观念上来。为此,政府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脱贫攻坚要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群众参与是基础,脱贫攻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组织和支持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要深刻意识到,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22]因此要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各类扶贫项目和扶贫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贫困群众需求来进行,支持贫困群众探索创新扶贫方式方法;[23]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发动、宣传教育,调动贫困群众的脱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第二,脱贫攻坚要注重扶贫同扶志相结合。所谓扶志是要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在信心。“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24]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人穷志不能短,坚决打消贫困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想法,防止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要做好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www.xing528.com)
第三,脱贫攻坚要注重扶贫同扶智相结合。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合作拓展,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要继续发挥互派干部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把东部地区理念、人才、技术、经验等要素传播到西部地区,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25]此外,东部地区要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通过联合办学、设立分校、扩大招生、培训教师等多种形式给予西部地区更多帮助,贫困地区也要自发树立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加大本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
总之,脱贫攻坚是一项以群众为主体的攻坚战,必须要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力脱贫结合起来,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从而使得贫困群众脱贫具有可持续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