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扶贫开发始终是我党治国理政的着力点。
脱贫攻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有学者认为,农民致贫不仅是人口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是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困与饥荒》一书的作者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与权利机会。”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和工农业不平衡发展,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城乡公共服务配置体系等,事实上限制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机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行城市反哺乡村、工商业反哺农业、东部反哺西部,公共服务更加向贫困地区倾斜,优惠政策更加向贫困群众普惠,是共享发展理念和公平正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脱贫攻坚是新形势下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国家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越来越成为我国国家发展大有可为的新天地。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新富裕起来的农村人口对于住房、医疗、汽车等有旺盛需求,脱贫攻坚工作将极大助力刺激和引导这部分内需消费,将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坚实基础。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农民规模庞大,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还有很大空间,造就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现代农村、现代农民,对于支撑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实现改革开放再出发意义重大。因此,把脱贫扶贫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攻坚推进,支持农村加快发展,始终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命题。(www.xing528.com)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反贫困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将为执政党铸就强大的合法性基础。能否解决贫困问题,是各国执政党执政治国的核心命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为此,邓小平同志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小康社会”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概念,勾勒出一幅人民美好生活的美丽图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立为建党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农村地区2020年能否实现全面脱贫是确保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最艰巨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