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类型分析:探究经济增长现象的体现型技术进步

类型分析:探究经济增长现象的体现型技术进步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国外学者Gordon,Greenwood 和Yorukoglu,Greenwood、Hercowitz、Krusell和Greenwood、Jovanovic等发现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经济高增长、资本累积加速但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的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却持续下降,为了解释新的经济增长现象,体现型技术进步才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不少学者对体现型技术进步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类型分析:探究经济增长现象的体现型技术进步

1.中性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和劳动节约型技术

学者们根据不同的前提假设和分类标准将技术进步分为三类:中性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和劳动节约型技术。

希克斯(Hicks,1932)将技术进步分为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指在资本-劳动比率(K/L)一定时,使资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产力比率保持不变的技术进步,或者说技术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的边际产量与劳动的边际产量之间的比率。资本的边际产量提高大于劳动的边际产量提高的技术进步就是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这时企业更愿意用更多的资本来替代劳动,所以体现为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同理,如果劳动的边际产量提高大于资本的边际产量提高,那么企业更愿意用劳动去替代资本,于是就体现为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哈罗德同样将技术进步分为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但其假设前提发生了变化。他所指的中性技术进步,指资本-产出比不变以及利润率不变的技术进步。如果技术进步使得资本-产出比下降、上升或者不变,那么相应的技术进步分别称为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或中性技术进步。

索洛假设资本-产出比不断变化和工资率不变,若技术进步使得劳动产出比上升、下降或不变,那么相应的技术进步分别称为劳动使用型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或中性技术进步。

2.体现型(embodied)技术进步(www.xing528.com)

体现型技术进步思想最早由Solow(1960)提出,“正如蒸汽机物化有蒸汽动力这一新概念一样,许多发明是需要物化到新的耐用设备中去才能发挥作用的”,设备资本通常能物化最新的技术进步成果。物化性技术进步引起资本品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不同时期投资的资本品不再是同质的,“每一个资本品都物化了它建造之时的最新技术”(Phelps,1962),较新的机器比“旧”机器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更好。伴随大量新的设备资本投资,技术进步的速率将加快,技术的力量传导到经济活动中去,并最终影响经济增长和生产率的提高,这实际上也重新肯定了在解释经济增长方面资本积累的相对重要性。

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国外学者Gordon(1990、2000、2002),Greenwood 和Yorukoglu(1997),Greenwood、Hercowitz、Krusell(1997)和Greenwood、Jovanovic(2001)等发现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经济高增长、资本累积加速但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的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却持续下降,为了解释新的经济增长现象,体现型技术进步才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不少学者对体现型技术进步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A.Szirmai,M.P.Timmer 和R.Kamp(2002)指出,任何一个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器设备的作用,只有各种机器设备共同作用并实现有效组合,才能实现产品的生产,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器设备质量和技术水平,特别是生产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组合配置效率,直接决定行业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往往无法通过无形形式单独作用于经济增长,通常需要借助于具体的实物形态进入生产过程,机器设备正是技术进步的有效载体

R.Boucekkine(2005)等认为传统方法度量的技术进步不能正确度量真实的技术进步,这是因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假定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相互独立,这类假定的技术进步测算方法无法捕获新增设备资本品的质量变化。在这里新增设备资本品的质量变化,就是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

我国学者宋冬林、王林辉和董直庆(2011)等认为现实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并非完全以独立方式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无偏中性技术进步只是同比例提高生产要素投入效率,若要素发展和经济增长仅来自中性技术进步,利用索洛剩余法度量全要素生产率就可以有效测算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质量。但技术进步通常依附于资本或劳动投入,并非均等地提高资本和劳动的质量及其生产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