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源生产率内涵的研究方面,研究机构或研究者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资源”范畴的界定上,与资源生产率内涵接近的概念包括生态效率、资源效率等。
国外对于资源生产率内涵的解释如下:日本内阁办公室(2000)认为资源生产率是GDP 与自然资源投入量的比值;英国贸易和工业部(DTI,2001)认为资源生产率是每个单位资源投入所获得的产出,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进而产生增值以衡量经济的效率;Pearce(2001)认为资源生产率意味着提高自然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取得产出所投入的自然资源越小,则潜在的浪费就越小。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从自然环境中提取的每吨物质或能源都将最终返回到自然之中,物质和能源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因此,提高资源生产率既能节约资源又能有助于改善环境;英国绿色联盟(Green Alliance,2002)认为提高资源生产率意味着以少获多,即在经济产出上获得更多的同时保证环境影响更少,它把经济产出与资源或环境的投入联系在一起,把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之内来考虑,从而使得两者的关系被理解和影响。
对于生态效率内涵的权威解释主要有两种:一是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1996)的解释,认为提高生态效率就是以富有竞争性的价格提供产品和服务,在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并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使整个寿命周期的生态影响与资源强度逐渐降低到一个至少与地球的估计承载能力相一致的水平;二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8)的解释,认为生态效率表示生态资源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它可以表示为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而产出是指一个公司、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投入则是公司、部门或经济体产生的环境压力的总和。(www.xing528.com)
对于资源效率,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迈克尔·波特(1995,2002)认为资源效率是探索任何产品中成本与价值关联的新方法,资源无效便是污染,环境决策的主导角色应该是提高资源效率模式而非污染控制模式;英国环境交通与区域部(2000)认为提高资源效率就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并实现污染的最小化,从有限的资源中获得最多的产出。
可见,资源生产率的内涵丰富,涵盖经济增长、资源节约、环境影响、生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