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循环经济背景下的资源生产率研究

循环经济背景下的资源生产率研究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循环经济背景下,经济学的两大基本观点仍是正确的,但是配置稀缺资源的矛盾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日趋衰减的自然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性要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生产率成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指标,提高资源生产率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大规模针对资源生产率的研究主要始于20 世纪90 年代。自此,关于资源生产率的学术研究由概念和内涵的探讨转向具体的应用。

循环经济背景下的资源生产率研究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循环经济理论被提出的目的是解决经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矛盾,它被提出源于经济的粗放增长而导致的自然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循环经济是对二百多年来传统发展模式的变革,它的理论前提是自然资本正在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亚当·斯密奠定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以来,经济学的两大基本观点就是资源的稀缺性及其有效配置。工业革命时期(18 世纪后期)的稀缺资源主要是劳动力和人造资本,不稀缺的则是自然资源,因此工业革命就是以机器代替人,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如何充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在循环经济背景下,经济学的两大基本观点仍是正确的,但是配置稀缺资源的矛盾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日趋衰减的自然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性要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生产率成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指标,提高资源生产率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1865)基于效用理论提出了提高英国煤炭资源生产率的观点,这是人类首次正式提出资源生产率的概念,但由于其未能意识到“反弹效应”的负面作用而中途放弃。在此之后,关于资源生产率的研究中断了100 多年,直到20 世纪70 年代全球能源危机的到来,才拉开了提高资源生产率的新一轮序幕。(www.xing528.com)

20 世纪70 年代Meadows 等人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使得人们从漠视自然的状态中惊醒,开始意识到文明的进步必然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包括地球空间的有限性、资源稀缺的日益加剧以及环境自净能力的限制。当时围绕能源危机展开的讨论中开始强调“能源效率”,即能源使用与GDP 的比率,资源生产率的重要性开始崭露头角。

大规模针对资源生产率的研究主要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1994 年由16 位科学家、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联合发起的《卡尔诺列斯宣言》(Carnoules Declaration),并有大批与会者来到法国的卡尔诺列斯村,宣扬他们的信念。这些人自称为“倍数10 俱乐部”(Factor 10 Club),要求资源生产率有一个飞跃,以扭转日益严重的资源遭破坏的局面。宣言明确提出:“在一代人的时间内,许多国家可以将能源利用、自然资源和其他材料的效率提高10 倍。”自此,关于资源生产率的学术研究由概念和内涵的探讨转向具体的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