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一个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神秘人物(或组织,中本聪的真实面目一直是区块链世界的未解之谜,详情参考相关章节)发布了一种新型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的白皮书,宣告比特币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文中开宗明义地表达了这种新型电子现金系统的特点:“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它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金融机构参与。”虽然这种系统不需要任何中介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背书,但依然需要第三方来进行交易确认以防止“双花攻击”(即双重支付)。这里的第三方并不是指代某个机构或个人,而是一群分布在全球任意地方的互相匿名的交易验证者组成的网络。为了激励这些交易验证者,也为了防止其串联勾结,合谋侵犯网络安全,中本聪引入了“工作量证明(POW)”机制。
在POW机制下,比特币网络中的交易验证者必须率先在自己打包的交易区块中附加一个满足要求的随机数(通过哈希计算竞赛才能获得该随机数)才能成为合法的交易区块被其他交易验证者承认并获得区块奖励(一定数量的比特币)。这些交易验证者被形象地比喻为“矿工”,他们通过工作量证明机制(大量哈希运算算力进行竞赛)来打包交易区块,“挖”取获得“比特币”的行为即是“挖矿”。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挖出了第一个创世区块,宣告世界第一个不依赖于银行金融机构的点对点支付系统-比特币网络的诞生。在创世区块中,中本聪写道“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就在这一天,泰晤士报发布新闻称“财政大臣即将实施第二轮对银行的紧急援助”(图4-1-1)。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历史上最大的“银行紧急援助”行动,全球政府由此开启了此起彼伏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人们对政府信用货币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图4-1-1 泰晤士报新闻截图和比特币创世区块备注
(数据来源:泰晤士报)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挖掘出了比特币网络的创世区块并获得了50BTC的奖励,从而成了历史上的第一位比特币矿工,也同时标志着比特币网络的正式诞生。比特币网络发布之后,早期有超过100万枚比特币被中本聪独立挖出,而后随着比特币逐渐为人所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比特币网络成为矿工。对于比特币网络而言,矿工已经成功维持了整个交易网络在无任何中心机构维护的情况下安全和正常地运转,已超过10年时间。(图4-1-2)
图4-1-2 比特币全网算力变化曲线(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Bitinfocharts.com)
比特币的成功让去中心化信仰者第一次有了真实的寄托。显然,如果将矿工比喻成暗夜中守护比特币的守护骑士,那么算力就是骑士手中的守护之刃。算力之间相互竞争就像骑士之间需要时常切磋比拼以增长实力,才能最终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一样,与之类似,比特币网络中只有算力达到足够强大的规模才能有效防止针对整个分布式网络的恶意攻击(如51%攻击),守卫网络安全。
然而,骑士之间的纷争从未停息。比特币的精妙设计充分利用了经济激励机制,矿工之间的算力竞争能有效防止矿工合谋控制比特币网络,但是,这种设计机制也悄然间埋下了算力战争的隐患。
中本聪设定的规则极为简单:胜者吸食盈利的甘露,败者强吞亏损的苦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