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的治理十年间走过了中本聪隐退、Bitcoin Core技术精英统治、扩容之争与后分叉时代的漫漫之路,基本形成了一个三层治理结构:
(1)多数人提案,即开发者层面的BIPs提出权开放;
(2)少数人决策,即核心开发者们民主集中决定哪些BIPs被加入协议升级;
(3)多数人表决,即节点运营人用脚投票,决定是否接受本次升级包括的若干BIPs。
概括来说,这种治理的决策发生在链下层面,无论是香港共识还是纽约共识都是矿工和开发者群体面对面坐下来谈而非直接链上自动升级;决策后开发者主导协议编入区块链协议。在这个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矿工、开发者、用户(持币人)三个群体的利益分配并没有达到完全均衡,其中一个重要的层面是三个群体的协调方式。
开发者最早通过Cypherpunk的邮件组沟通,后来有了Bitcointalk以及r/Bitcoin等阵地(当然Reddit、Twitter等平台上也有很多用户进行讨论),更是有Block Stream这样公司化运营的存在去组织开发者间的强协作。矿工一侧,制造区块和链条本身让“矿池”应运而生,同样获得了更紧密的耦合协作关系。唯独BTC的用户们,即持币人,在整个生态中由于缺乏连贯有组织的沟通协作,在三大群体间话语权最小,而这个现象至今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除了协调性外,三个群体间也有诸多相同与不同:
矿工:矿工是出块者,也是链条存续的核心。他们的激励来源于奖励和交易打包手续费。因此,矿工自然倾向于更高的币价与更高的区块奖励。
开发人员:技术精英们从0到1构建出了加密世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摄政”指导整个社区。其激励包括已有币的币价升值和社区对其的认可度。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即除非某开发者在项目初期获得了大量的代币奖励,否则其贡献和激励很容易失衡,也就会导致其凭借自己自愿和技能开展新项目去获取更多激励,而这一现象在ETH中重复上演。
用户:用户的激励核心在于币价的提升以及未来本加密货币是否拥有更广阔的使用前景。
可以看出,三个阵营的利益不完全统一,持续变化的动态博弈广泛存在于比特币等区块链生态中。用户和开发人员可以联合起来推动协议升级,从而降低交易费用,而这样将会损伤矿工的利益,使得整个区块链在长期来看经济上无法持续发展;同样地,矿工单方面推动升级,这可能会增加区块奖励,而从长远上伤害到网络本身。当然,三个群体的利益仍交汇于币价,根本性的一致立场让比特币作为第一个区块链也是第一块加密治理试验田历经十年风雨,屹立不倒。
当然,利益纠葛也有积攒爆发的时候,加密世界最高程度的共识割裂便是分叉,而BTC在2017年下半年的分叉可谓是风云激荡,我们将在后文中围绕分叉展开更多讨论。(www.xing528.com)
ETH过去和现有的治理与BTC十分相似,但毫无疑问ETH的技术精英们有着更宏大的愿景与野心。ETH同样采用POW的共识机制,利益方分为矿工、开发者、持币人和用户四方,其中用户是指智能合约使用者,将ETH作为系统内的Gas使用。ETH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中本聪”尚未隐退,虽然Vitalik看起来正在有意无意地退居幕后,试图淡化自己对整个社区和未来技术路线的影响。
ETH同样使用EIPs来推动新的技术想法创新,而ETH目前已经拥有最大的开源开发者社区,Vitalik或Vlad等一流技术精英已经很难再凭借一己之力完全控制ETH的未来技术路线。而ETH目前正在进行的君士坦丁堡升级是由POW迈向POS的关键一步,在实现POS后,ETH系统中矿工和持币人之间的边界将越发模糊,从而在去中心化的程度上较之比特币算力会有较为显著的提升。
ETH与BTC的另一个不同在于其已经历多次分叉,而且在众多事件中展现出了比BTC系统更柔韧灵活的特性,这或许是来源于ETH本身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概念带来的更加灵活的基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社区对于Vitalik的广泛信任,而这一信任在DAO事件中被证明是未被辜负的。当然,这也成了ETH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即Vitalik的话语权问题,而Vitalik正在以其个人的节奏实现ETH的“去V化”。
EOS作为2017年下半年以来风头最劲的公链项目,其创始人BM和其项目中采用的DPOS共识也在区块链治理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EOS可以说是走进大众视野的第一个链上治理项目,其所有规则、投票都以硬编码的形式直接写入区块链协议,在EOS中,其治理如同共识机制,都是系统的一个组件。
为了实现更高的性能,不知是否受到了现代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启发,BM用石墨烯工具组开发了DPOS共识机制,并在EOSIO中发扬光大。其代价是巨大的,BTC与ETH系统中上万的共识节点在EOS中仅剩21+100节点,且超级节点选举中显露出了明显的财阀统治特征,也引得BM和V神在网络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讨论。
在EOS中,核心群体较多,包括超级节点、dApp开发者、用户、持币人,以及EOSIO开发者等。在各方之上,还有一部EOS宪法,宪法内容定义了仅依靠代码无法完全执行的用户间义务,同时结合相互间的公认规则,确立司法权和适用法律。每一个在网络中签名广播的交易,其签名信息中必须包含宪法的哈希值,以明确约束合约签名者。
尽管BM为宪法设置了一套完整的升级规定,其中要求17/21的超级节点都赞成才能修改或升级,但宪法仍曾数次被BM修改。同样,尽管EOS标榜一人一票的间接民主,但其投票率之低甚至在EOS主网启动投票期间都无法保证主网的顺利启动,最后还是靠着财阀级的BP候选人一次性投入海量选票完成临门一脚。
除了上述群体之外,EOS系统中还存在配套链上治理的链下仲裁机构ECAF。其旨在提供一个类链下治理的补充程序,保证一些链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在链下决策后再由BP上链执行。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6月份,BP和ECAF就分别出现过越权行为,未经另一方同意便擅自冻结账户或拒绝给出明确仲裁原因。而后续更是出现了ECAF人员工作低效与BP不遵守ECAF仲裁结果的恶劣治理结果。
好在EOSIO的治理仍有其优势。在一般情况下,一个DPOS区块链不会经历任何的分叉,因为区块生产者是通过合作而非竞争的方式来生产区块。而社区可以广泛启动侧链的设置也让EOS生态整体上欣欣向荣,并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运行dApp最为实用强大的区块链平台。同时,侧链的存在也给EOSIO带来了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
例如,EOSIO的投票设定中是一票30投,这最终导致了广泛的超级节点寻租行为,形成中心化的多投联盟,导致投票迷因化。而侧链中的EOS原力采用一票一投和投票分红的模式,倒逼用户参与投票,惩罚不投票的不作为用户,结合转账收取手续费的三合一手段,不仅让用户投票率从40%提升至90%,更让所有对社区做出过贡献但财力不突出的节点不被排除出治理之外,同时避免了主链上诸多资源抵押模式的繁杂与不便。毕竟,任何牵扯利益的投票都无法避免贿选,那么把贿选放在阳光下直接分红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最好的诠释。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BTC、ETH和EOS三条当今凝聚了最大数量开发者、资金和社群的公链在治理上各有千秋,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以DCR、Dfinity、Tezos、Edgeware等为首的混合治理项目正在从各个维度做出自己的尝试和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