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环境是组织存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管理绩效如何的最终裁决者。组织存在于社会环境的大系统中,时时刻刻都在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资金、人员、物资的交流。组织从外部获取资源,在内部进行加工,输出能被外部接受的产品。尽管企业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对外部环境施加一定影响,使之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但本质上外部环境是独立于组织的客观存在,组织只能被动接受。而当今的组织环境变化尤为迅速,因而,组织必须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要时常改变组织内部机构与运转过程以迎接环境的挑战。
组织外部环境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微观环境。
1.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也称为组织的间接环境。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资源环境和人口环境,这些环境构成了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一般环境。
2.中观环境
中观环境是组织所处的行业环境,又称为直接环境。中观环境因素体现着行业的概貌,它主要包括行业寿命周期阶段、行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行业的基本特征等方面。(www.xing528.com)
3.微观环境
微观环境是组织最直接面临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总称,它主要包括顾客或客户、供应商、中间商、现有的竞争者、组织公众等。
上述三个层面的环境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组织的任务就是要不断的调整自身来与变化的环境谋求动态平衡,而这种调整就要依赖于组织的管理。
对于不可预见、预防和防止的变化,英特尔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摩尔指出:第一保持精简的机构,以便灵活应变;第二保持警惕的心态,随时关注风吹草动,一旦危机显现,能够抢先占据有利地位,捕捉机会或者逃避陷阱。英特尔公司现任总裁葛罗夫则在1996年出版的书《偏执者生存》(Only The Paranoid Can Survive)中,将怎样应付结构性巨变的思路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葛罗夫罗列出六类因素,认为这六类因素若发生结构性的剧变会决定企业的生存,哪怕该企业以往一直唱着胜利者的凯歌。这六类因素分别是:目前的竞争对手、潜在的竞争对手、供应商和上游企业、客户和消费者、与本企业业务有互补性的企业,以及关键技术。这些因素的影响力和动态变化都不受本企业控制,却能制约企业经营的根本格局。其中任何一个发生巨变,竞赛的规则就会随之突然大变,竞争之结局也就不可同日而语,企业面临突发变故打击若不知或不善应对,便会很快崩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