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客观的标准对工作绩效进行衡量,可以发现计划执行中出现的偏差。纠正偏差就是在此基础上,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制定并实施必要的纠正措施。这项工作使得控制过程得以完整,并将控制与管理的其他职能相互连接,即通过纠正偏差,使组织计划得以遵循,使组织结构和人事安排得到调整。在管理工作中,纠正偏差包含以下两个步骤。
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就是应用标准同实际成效直接比较所产生的偏差进行分析。这是衡量成效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管理人员除了要确认偏差的性质、幅度、特征,并尽可能定性、定量地加以准确界定外,还要深入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条件,并寻找出诸因素中的主要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只有对偏差作了彻底的分析后,管理人员才能采取适当措施进行纠偏。
产生偏差的原因通常有:
(1)因标准本身是基于错误的假设或预测,从而使标准无法达成。
(2)从事该项工作的职工不能胜任此项工作,或由于没有给予适当的指令。
(3)和该项工作有关的其他工作发生了问题。
(4)从事该项工作的职工玩忽职守。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依据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www.xing528.com)
2.采取纠正行动
纠正行动是整个管理控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纠正行动是指根据偏差分析结果,进行决策,制定纠正偏差措施,并付诸实施,以使实际行动重新进入计划轨道,保证目标实现的行为。
选择纠正方式。要使实际与标准相一致,纠正行动必须在下述三种方式中进行选择:
(1)调整行动,使行动与计划相符。
(2)调整计划,使计划与行动相符。
(3)既调整计划又调整行动,使两者重新取得一致。
这三种方式,采取哪种,要根据计划的可行性、执行者的主客观条件等灵活确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