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变革,我们到底需要进行多大程度的改革,这是在我们真正实施变革前首先要明确的问题。为适应环境的变革可根据其影响组织各方面的范围和程度分为渐进式的变革和激进式的变革。
(一)渐进观
在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渐进观一直统治着管理人员的思维。库尔特·卢因(Kurt Lemn)提出了渐进观的3步骤变革过程。即解冻、变革、再冻结(固结)的过程。
这种观点认为:
组织的环境变化幅度和频率是不同的,绝大多数的环境变化呈现相对稳定状态。这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使得企业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在该状态下企业总体上是适应环境的。当环境变化到组织不相适应的程度之后,企业必须对组织现状进行“解冻”,以打破原有平衡状态,建立新的平衡状态,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从某种角度上讲,“解冻”过程就是促使组织全体员工统一思想,克服组织惯性与变革阻力的过程。“解冻”一旦完成,就可以顺利进行变革。但是变革不是“渐进观”的最终目的,它的最终目的是“再冻结”,即将新的状态稳定下来,保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要成功地进行再冻结,就要平衡驱动力和制约力两种力量,使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渐进式变革表现为一系列持续的改进,这些改进依然维持着组织的总体平衡,而且改进通常只影响到组织的一部分。“渐进观”对于处于相对平衡环境的组织来说,可能是适合的。然而目前的企业日益处于不确定与动态的环境之中,这种观点的适用面已变小了。(www.xing528.com)
(二)激进观
以网络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使整个世界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出现深刻的变化,因此,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不确定的程度和变化的频率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的相对平衡状态所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且不可预测,“渐进观”对环境因素相对稳定的假设已不复存在。管理者面临的是不断变化的环境,他必须对环境的变化迅速及时地做出有效反应,而不能仅依靠不痛不痒的“持续改进”。有时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让组织重新焕发生机。
激进式变革就是要打破现有组织的基本运行规则,使整个组织发生改变。
渐进式变革和激进式变革相比较,前者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窄,同时变革的幅度也较小。对于组织而言,两者可以理解为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它们都是重要的,没有渐进式量变就不会有激进式质变;同样,当渐进式的改革到了一定程度,已经不能再适应高度变化的环境时,我们就必须进行质变式的激进式组织变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