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书中所讨论的医药卫生领域主要指医药行业以及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等方面。
医药行业方面,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医药行业得到了稳定快速的发展。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等众多有利因素保证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2009年,中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9%,同时我国医药外贸总体运行良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逆势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53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世界范围内,未来几年药品市场增长的重心将从欧美等主流市场向亚洲、澳洲、拉美、东欧等地区逐渐转移,中国医药行业仍然是一个被长期看好的行业。据预测到2013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2020年前我国也将超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医药大国。
医疗服务方面,医疗服务包括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防疫、接生、计划生育方面的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提供药品、医疗用具、病房住宿和伙食等的业务。(www.xing528.com)
计划经济体制下,医疗服务体系定位明确,中国医疗服务创造了一系列辉煌,在医疗服务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村和城镇的医疗服务也在这时全面展开,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大大增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这就要求人们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城乡分离的,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在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先后经历了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和试点阶段,全国范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以及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等阶段;在农村,伴随着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衰,各地都努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工作,进而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多样化进行探索与完善。
预防保健措施是为预防居民产生疾病,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方法、组织措施的总称。一般在居民中实行三级预防制。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针对病因和致病因素的预防措施,包括增进健康和特殊防护两方面任务。增进健康是以提高健康水平为目标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如改善环境条件、普及卫生设施、开展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指导各年龄组的营养、组织体育锻炼及开展卫生教育等。特殊防护是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如预防接种、控制环境中有害因素等。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一般来说,诊断时病期越早,治疗越容易,愈后也越好。具体方法有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如广泛宣传肿瘤八大信号、肿瘤筛检、孕期羊水穿刺、早期诊断胎儿遗传性疾病等。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对已患某种疾病者及时治疗,预防并发症,防止恶化及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通过康复医疗,使其身心早日康复,最大限度地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