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端技术缺乏
物联网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有RFID和无线传感器(无线传感网)技术,利用这两种关键技术,无需人的干预,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和共享。标准、成本和技术这三方面的问题一直是业界公认的阻碍RFID与无线传感网发展的三大问题。
目前在国内提供RFID服务的大部分都是国外厂商的代理集成商,这些公司都坚持着自己的标准,各系统间不能互联互通,让RFID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尽管代理集成商都在极力拉拢用户,并承诺了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但由于一套RFID系统及售价一般都在上百万元,在标准尚未确立之前,谁也不敢大规模部署某一标准的RFID产品体系,一旦与标准不符,投资就打了水漂。
在物联网最核心部分——传感网芯片的研发上,国内无线传感网仍以低端为主,高端产品多为外国公司所垄断,80%以上的高灵敏度、高可靠性传感器仍需要进口,高端技术缺乏无疑将对国际标准制定竞争产生影响,并严重削弱我国在该产业上的话语权。此外,RFID与无线传感网仍属于新兴科技的一种,在一些行业应用新技术时,除了考虑实用性、稳定性及安全性外,也会特别重视同业经验,在没有其他成功经验可作参考的情况下,对引入RFID和无线传感网的态度也就趋于保守。目前这些问题让大部分用户感到无所适从。
2.缺乏统一的标准与协调机制
由于物联网产业刚刚起步,各企业盈利状况并不见佳,各地政府虽有支持的声音,但没有实质的资金支持,让风险投资资金的进入也心存顾虑,这也影响到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速度。迫切需要政府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出台相应产业发展的速度。
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一体化的协调机制是导致现在互联网能遍布全球的重要原因。但是,从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协作平台,导致进入这行业的大大小小的企业各自为政。开发出大量不能相互适配和联通的开发技术。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势必成为制约我国物联网长期发展的瓶颈。(www.xing528.com)
3.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兴起既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使得人们对它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如果物联网被恶意地入侵和破坏,那么个人隐私和信息就会被窃取,更不必说国家的军事和财产安全。这一点,从互联网时代的黑客行为就可想象它的巨大危害性。
RFID是物联网中很重要的关键技术,由此可能将引发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第一,RFID标签的基本功能要保证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ID)或识别码都能在远程被任意地扫描,且标签自动地、不加区别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这一特性可用来追踪和定位某个特定用户或物品,从而获得相关的信息。可一旦别有用心的人中途截获这些个人信息,就难保隐私不被泄露,以及利用这些信息非法牟利。第二,物联网通过实时的数据交换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但同时也将个人偏好数据,更甚者是反映内心深处需要的数据暴露无遗。但对个体而言,不知道掌握这些数据的人会拿这些数据做什么,根本无法确保这些数据不被泄露,也无法确保这些数据不被用于对自己不利的地方,从此将难逃来自制造商、零售商、营销者等的强制监视之下。当然,政府和执法部门也能将该技术用于监视公民行动。第三,在物联网时代,基本的日常管理都将由人工智能处理,为了牟取利益而从事物联网病毒的人将会更甚于互联网,一旦受到病毒的侵扰,就将可能导致工厂停产,社会秩序混乱,甚至于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
虽然物联网所带来的威胁还没有成为现实,但不无道理。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真正有效的解决,物联网就只能是一个概念,无论它的市场价值有多高,那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因此,未雨绸缪对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还是非常必要的,在还未大规模推广使用之前,就从技术、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并加强对物联网使用的监管。
4.污染及能耗影响严重
目前在互联网世界中,大量无谓的信息处理,正在消耗看似取之不尽的计算能力,消耗大量的电能,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美国咨询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物联网被看做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根据预测,到2035年前后,中国的传感网终端将达到数千亿个;到2050年,传感器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一旦当物体能够“说话”,尽管在应用领域研究方面,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真正要迎接物联网时代,前进的道路还是曲折的,还有许多难题需要克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