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结构之间的关系,首先按照组织水平技术和部门水平技术分别加以阐述,然后讨论部门间技术的互相依赖程度,以及高级信息技术对结构设计的影响。
1)组织技术与结构
(1)传统生产型企业
英国产业社会学家伍德沃德(J.Woodward)研究了100家制造企业,结果表明:大批量生产的制造企业,适合采用机械型组织设计;单间和小批量生产企业、连续生产企业,适合采用有机型结构设计。这是因为,单件和小批量生产的企业,会遇到许多变化因素,如顾客的多种需求;连续生产的企业依赖流水生产设备、系统无间隙的生产流程,一旦发生故障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要采用有机型的结构设计。大批量生产的企业,一般不需要应付意外发生的情况,可采用正规化和定型的组织结构设计。
(2)计算机一体化生产企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采用机器人、数控机床以及多种计算机软件,被称为计算机一体化生产(CIM)。计算机一体化生产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管理自动化。CIM可以使企业很快从一个产品转向另外一个产品的生产,而且反应快速精确。CIM使得大量定制化生产成为可能,有的服装公司已经开始根据顾客的特殊需要设计服装款式,并且通过CAM完成不同款式服装的生产。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技术相比,CIM生产管理跨度比较窄、层级少、专业化程度低、分权,呈现出有机型结构的特征。
(3)服务业
与生产企业相比,服务业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是生产和消费同步,这意味着通过员工和顾客相互作用完成服务,例如医生给患者看病,老师给学生上课。第二是服务业产出的无形性。服务业的产出通常以信息、知识和情感体验等方式存在。这就要求员工与顾客密切接触,服务地点与顾客接近,地域分布广。针对不同顾客和特殊情景,员工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比较大,工作活动较少有规章和程序制约,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人际关系技能要求很高。
2)部门技术与结构
部门技术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察。第一个维度是多样性,第二个维度是可分析性。通过技术对原材料进行转变,当转变过程具有可分析性时,其工作可以简化到机械性步骤,员工按照目标和程序进行工作,这样的技术就具有很高的可分析性。如果转变过程不可以简化,工作过程完全是运用智慧和经验创造性解决问题,这样的技术可分析性就很低。
根据技术多样性和可分析性,部门技术分为4个类型:多样性低,可分析性高,是例行技术;多样性低,可分析性低,是技艺性技术;多样性高,可分析性高,是工程性技术;多样性程度高且不可分析,是非例行技术。一般来说,例行技术要求机械型结构设计,工程性技术要求很高的机械型结构设计,非例行性技术要求有机设计,而技艺性技术要求很高的有机型结构设计。
3)部门间依存性(www.xing528.com)
汤普森(J.Thompson)将部门间互相依存关系的情况分为3类:集合性、序列性和相互性。假如部门工作基本上是独立的,两个部门可以单独完成工作,互不往来,这种关系属于集合性关系。第一个部门的产出,是第二个部门的投入;第二个部门的工作,依赖于第一个部门的产出,这是序列性关系。在技术密集的组织中,前一个部门的产出是后一个部门的投入,后一个部门的产出同时又是前一个部门的投入,这是互相依存性关系。
对于集合性依存关系的部门,管理者要利用规则和程序使各部门工作标准化,使每个部门运用相同的程序和财务报告,部门间不需要大量协调。对序列性依存关系的部门,需要比较多的计划安排,并需要比较多的日常沟通活动。对于相互依存性部门,在结构安排上除了做大量计划,还要有经常性的横向沟通和协调机制。
4)高级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使得组织结构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组织结构扁平化
传统组织结构有很多层级,中间的层级最主要的功能是信息的上传下达,信息技术的引进,使得中间管理层的存在不再是必需的。
(2)增加了的集权化和分权化
管理者通过信息往来获得更多、更快的信息,可以获得工作现场瞬间发生的事情,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策。信息技术对于希望集权的管理者是一个好消息。同时,希望分权的管理者同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下属赋予更多的权力。普通员工可以利用计算机往来跟踪产量的转移、安排自己的工作,预计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并利用计算机网络事先作出安排。
(3)协作性加强
高级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促进上下沟通和横向沟通,即使一个企业的各个层次机构分布在世界上的不同角落,即时沟通都可以随时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