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时起,行为科学成为对企业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的学科。目前,此学科已成为管理院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有的国外大学还专门设有组织行为学系,如美国的康乃尔大学等。20世纪70年代后期,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也开始传入我国。上海管理教育研究会于1979年第一个成立了行为科学研究组织,开展中国式行为科学与管理心理学的探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包括了以上所介绍的几十年的观点和思想。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1)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西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把心理学的知识开始应用于工业企业的是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L.W.Stern),他在1901年提出“心理技术学”这一概念。后来,心理学创始人冯特的学生,出生于德国,侨居美国,受聘于哈佛大学的美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H.Munsterberg)开始进行心理技术学的具体研究工作。他在哈佛大学建立的心理学实验室是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的基地,他的研究要点是用心理测验等方法去识别最适合从事某种工作的人,并把他们安置在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同时研究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才能使每个工人获得最大满意的产量,符合于个人和企业双方利益,也研究疲劳和劳动合理化的问题。他于1912年发表了他的著作《心理学与工业效率》,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在这一时期,相继又有一些心理学家将心理学应用于工业企业,他们根据人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员工的选拔、使用、培训和考核等问题进行研究、逐步形成了“人事心理学”。又有一些心理学家对设计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工作程序进行研究,以减轻人的疲劳程度,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使劳动合理化以提高劳动效率,形成了“工程心理学”或称“工效学”。

工业心理学早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个体为研究对象,研究成果主要是对工作中个体差异的测定、劳动合理化、改进工作方法,建立最佳工作条件等方面。这个时期的研究者们研究的范围比较狭窄,还缺乏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观点和论据,也未能注意到工作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以及组织机构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

2)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理论

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通过霍桑试验(Howthorne Experiment,1924—1932),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human relation theory),为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在西方心理学界他被公认为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和管理心理学的先驱。

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①人是社会人,应从社会、心理角度调动人的积极性;

②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

③企业组织内部存在着“非正式群体”;

④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通过员工心理需要的满足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人际关系理论的出现和逐渐闻名于世,引起了更多的管理学者和专家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如勒温创建的群体动力理论,莫雷诺创建的社会测量学马斯洛创建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些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3)行为科学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科学会议上,大家都认为可以利用当时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来研究人的行为问题,经过讨论把这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behavior sciences)。从这时起,行为科学成为对企业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员工的需要、动机、个性、情绪、态度,特别是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4)管理心理学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H.J.Leavitt)正式开始用“管理心理学(management psychology)”代替原来所用的工业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等名称,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据莱维特本人的解释,他用“管理”这个词去替代“工业”这个词的原意是想引导读者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领导管理和组织一大批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务。

1964年,美国心理学年鉴发表了综述,标题是“组织心理学(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作者是著名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等人。这篇综述介绍了从1954—1964年管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这篇综述中可以看出在这个阶段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有下述特点。

①研究队伍不断扩大,除了以心理学家为主体之外,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也参加到研究团体中来;

②研究的范围不断延伸,已由工业组织扩大到政治团体、公共机构、政府机关、军队、医院等各种组织;

③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方法逐步从单因素分析发展到多因素的综合分析,从过去传统的实验室方法发展为现场实验、现场观察以及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等;

④研究方向综合化,从各有关学科的综合观点来研究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5)组织行为学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这一学科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组织研究的演变,其研究和试验的机构也从大学的心理学部转入管理学部,并开始把原来的组织心理学(或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心理学)逐渐改称为“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在美国的管理学院中,几乎所有的研究个体、群体行为的小组都取名为“组织行为学”小组;在西欧、北欧、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均普遍应用组织行为学,每年出版大量有关的书籍。目前,此学科已成为管理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的必修课,有的国外大学还专门设有组织行为学系,如美国的康乃尔大学等。

20世纪70年代后期,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也开始传入我国。不少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对行为科学做了大量介绍和评论。上海管理教育研究会于1979年第一个成立了行为科学研究组织,开展中国式行为科学与管理心理学的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行为学的地位和作用开始得到了应有的肯定和重视,在各高等院校的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研究生与工商管理硕士的教学中,组织行为学被列为核心课程。许多管理者和研究者在中国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借鉴、应用西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逐步探索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包括了以上所介绍的几十年的观点和思想。今天的组织行为学是对前期思想的不断扩充和修正,重点放在对现有理论的充实完善、澄清先前的假设以及判别相关的权变变量。这就是说,研究者要鉴别“什么”变量以及哪些变量对于理解各种行为的现象是相关的,验证现有理论在新的情境下的适用性,帮助我们理解它们在何种环境下最适用。

今天,组织的内外部情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灵活性、扁平化这些21世纪“新组织”的特点,表现在组织行为的各个层面,带来了企业组织管理的重大变革。再造企业、文化沟通和冲突、管理劳动力多元化,应对员工流动性增强和忠诚度减弱,改善道德行为、平衡工作-家庭冲突、激发组织变革等都成为组织行为学在新的情境下面临的新课题,这既为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

同时,知识化、信息化使组织处于动态的持续性的变革之中。因此,组织行为的研究应由偏重结构的静态的行为研究转变为变化的动态的过程研究。

延伸阅读

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共分5个阶段:

一、照明实验

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研究人员面对此结果感到茫然,失去了信心。从1927年起,以梅奥教授为首的一批哈佛大学心理学工作者将实验工作接管下来,继续进行。

二、福利试验

实验目的总的来说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减、休息时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

后经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参加实验的光荣感。实验开始时6名参加实验的女工曾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她们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这说明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二是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

三、访谈实验

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但这种规定好的访谈计划在进行过程中却大出意料之外,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工人想就工作提纲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工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访谈者了解到这一点,及时把访谈计划改为事先不规定内容,每次访谈的平均时间从30分钟延长到1~1.5小时,多听少说,详细记录工人的不满和意见。访谈计划持续了两年多。工人的产量大幅提高。

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许多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机会。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

四、群体实验

梅奥等人在这个试验中是选择14名男工人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实验者原来设想,实行这套奖励办法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但观察结果发现,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而且工人并不如实地报告产量。深入调查发现,这个班组为了维护他们群体的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他们约定,谁也不能干得太多,突出自己;谁也不能干得太少,影响全组的产量,并且约法三章,不准向管理当局告密,如有人违反这些规定,轻则挖苦谩骂,重则拳打脚踢。进一步调查发现,工人们之所以维持中等水平的产量,是担心产量提高,管理当局会改变现行奖励制度,或裁减人员,使部分工人失业,或者会使干得慢的伙伴受到惩罚。这一试验表明,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的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

五、态度实验(www.xing528.com)

对两万多人次进行态度调查,规定实验者必须耐心倾听工人的意见、牢骚,并作详细记录,不作反驳和训斥,而且对工人的情况要深表同情。结果产量大幅度提高。因为谈话内容缓解了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得出人际关系比人为的措施更有力的结论。

6)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在众多行为科学分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主要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心理学的贡献主要在个体和微观的分析上,其他4个学科的贡献在于帮助理解一些宏观的概念,如群体过程和组织。下面简单介绍对组织行为学研究作出贡献的主要学科。

(1)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所谓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包括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特征的规律两部分。一般认为,心理活动是内省的,行为是外显的。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外显行为的规律性,必须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因为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是人们产生行为的重要原因和内动力。心理学中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知识是学习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以及最重要的工业和组织心理学。

(2)社会学

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系统,个体在其中充当某种角色。具体地讲,社会学对组织行为学最大的贡献是关于组织中群体行为的研究,特别是正式和复杂的组织。社会学家对组织行为学提供有价值的知识的领域包括群体动力学、工作团队设计、沟通、权力、冲突和群体间行为,正式组织理论、官僚主义理论。

(3)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它也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相互渗透的产物。社会心理学从社会和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社会心理学对组织行为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对其行为改变和态度改变的研究,以及沟通、群体过程、群体决策等方面的研究。

(4)人类学

人类学研究社会是为了认识人及其活动。他们对于文化和环境的研究使得我们得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地域和不同组织内人们的基本价值观,态度和民族文化差异。组织行为学中对组织文化、组织环境差异、劳动力多样化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人类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的。

(5)政治学

政治学主要研究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随着政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组织是政治实体的清醒认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逐渐引入了政治学的观点,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如冲突、组织内的政治、权力,对我们准确地解释和预测组织中人的行为具有重要贡献。

7)组织行为学和邻近学科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虽然它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但与管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心理学等邻近学科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组织行为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对于学科之间的相互促进,以及正确认识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1)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

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理论和实践中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①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学是在管理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由一系列管理理论、职能、原则、方法、制度等组成的科学体系,是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在管理理论的发展中逐步衍生出来的一门科学,是管理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学的研究形成是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②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各有侧重。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的研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但它们的研究对象各有侧重。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内部个体、群体和组织系统的行为规律;而管理学除了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之外,还研究其他管理活动和规律。如研究如何合理获取(配置)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资源: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研究管理过程、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因此,从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来说,组织行为学要比管理学狭窄得多。

③组织行为学对管理学的研究具有促进作用。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来实现预定的目标。管理的核心是人,为此必须研究人力资源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和潜能,为预定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而组织行为学正是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它对个体行为、激励、领导、冲突、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的研究,对管理学中管理过程、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等的研究都将产生重要促进作用。

(2)组织行为学和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行为科学指行为科学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而是一个学科群。按照美国管理百科全书的定义,美国有些行为科学教科书明确地指出,行为科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从这一角度来认识行为科学,其应用范围就非常广泛,涉及管理、医学、公共卫生、司法、教育、公共行政、外交甚至建筑工程。狭义的行为科学指行为科学是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学科。正式采用“行为科学”这个名词是在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次跨学科会议上。在这个会议上,大家都认为可以利用当时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会议讨论这门综合性学科的名称时,有人主张沿用社会科学的名称,由于担心美国国会中的保守派议员和基金会人士可能将社会科学联想为社会主义,所以最后决定采用行为科学这一名词。从此,企业管理中研究人和人群关系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都统称为行为科学家。

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都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组织行为学是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的,是行为科学理论在企业组织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这就是两者的联系。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的区别在于:

①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一切行为,而组织行为学只是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们的行为规律;

②行为科学着重于对个人需要、动机和行为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不仅对个人的行为进行研究,而且把影响个人行为的环境、群体、组织及其相互关系也作为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

③行为科学把产生行为的原因归于人的需要,需要引起动机,动机驱动行为,而组织行为学却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并认为整个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每个人产生行为的需要和动机,不仅由他的价值观、知觉、人格等内在因素所决定,而且还受他所在的群体和组织,以及组织以外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3)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

关于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主要有3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本质上是同一门学科。两者都将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目的也都是协调人的行为,提高劳动和工作的效率。虽然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组织中成员的心理,而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成员的行为,但是心理和行为是一种因果关系,两者不可能截然分开来研究。

第二种观点认为: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管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学中的一门应用理论科学。而组织行为学从严格意义上讲只能算是一门应用科学,是采用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各种学科的知识的融合,从而提出有效的管理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这些方法的正确性。管理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中的个体、群体、组织、领导人的具体心理活动的形式和规律。管理心理学家的重点应放在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上。

第三种观点认为: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联系上,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表现,心理活动只能用行为来衡量和表现;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行为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总之,心理活动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管理心理学在研究心理规律时,也不能不研究行为,组织行为学在研究行为规律时,也同样不能不研究心理活动。

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①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作为行为的内在表现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而组织行为学则着重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的行为规律;

②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相比,还是一门有更广泛理论基础的和有更大应用领域的学科;

③组织理论、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甚至生物学、生理学等都是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来源主要是心理学;

④心理学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侧重于理论研究,而具体应用方法较少,而组织行为学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原理、原则应用于组织管理,不但有理论研究,而且还有许多在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方法,如组织设计和工作设计、组织文化塑造等。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第一,从历史的角度看,组织行为学的出现实际上是受美国心现学界行为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心理是主观的,要揭示人的行为规律,科学的方法是探究环境刺激与人的行为反应的关系,因而反对研究“纯心理”的现象,并且认为必须注重研究行为。这种观点用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便顺理成章地出现了组织行为学。

第二,从发展的角度看,管理科学,尤其是对于人的管理研究领域,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还远未成熟。在其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由于持不同观点、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研究一些相同的问题,其形成的理论体系和架构必然不尽相同。因此,即便是研究相同或相似问题,仍出现了不同的学科名称;或者即使是学科名称相同而研究的内容范围相异,都是一门学科发展过程中必将面对和正视的问题。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组织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目前在实质内容上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现实已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尽管这些学科目前的确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的侧重有所不同,但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学科体系的完善,这些差异将逐步走向统一,形成一门公认的、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