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税物流的定义
保税物流是指保税业务经营者经海关批准将货物在税收保全状态下从供应地到需求地的有效流动,包括采购、运输、存储、简单加工、增值服务、检测、分销、配送、流转、调拨等环节,以及为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控制过程。保税物流是指保税状态下货物在保税监管区域、场所或网点间的流通,包括保税货物在供应销售链上的采购、存储、简单加工、增值服务、检测、维护、配送、分拨、分销、运输、流转、调拨等,不含加工贸易企业生产链上的物流和传统的口岸通关物流。
随着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国务院、海关总署对保税物流发展模式的创新,与产业链发展相配套的保税物流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A型、B型)、保税港区、跨境工业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等多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场所,并初步形成了“以区港联动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中心(A型、B型)为枢纽,以优化的公共型、自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为网点”的多元化保税仓储物流监管体系。
(二)保税物流的主要功能
不同性质企业可利用保税仓功能进行业务扩展,加快资金回流。延伸出来,可以归纳如下。
1.保税仓储
货物从国内、国外运至保税仓以保税形式储存起来,免缴关税,节约大量税金,增加资金流动性。
2.手册核销
加工贸易型企业可通过出口到保税区,核销手册,实现跨关区转厂、出口转内销等。
3.简单加工
在保税仓的货物可允许进行流通加工贴唛、贴标签、更换包装等。
4.出口拼箱
国内和境外供应商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汇集至保税仓存储,再按销售合同组合成不同的货柜后通过海运送达世界各地。
5.进口分拨
从世界各地进口的货物(其中包括国内转至保税仓的货物)可以暂存在保税仓,在进行分拣、简单加工、拆拼箱后,根据国内采购商的需求进行批量送货,以减轻收货人的进口税压力及仓储负担。
6.国际转口贸易
充分利用保税区内免领进出口许可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利用国内外市场间的地区差、时间差、价格差、汇率差等,在保税仓内实现货物国际转运流通加工贴唛、贴标签、再包装、打膜等,最终再运输到目的地。(www.xing528.com)
7.展示服务
国外大宗商品如设备及原材料等,可存放在保税仓库,保税存放,并可常年展示。展示结束后可以直接运回原地,以避免高昂的关税和烦琐的报关手续。
8.检测维修服务
发往国外货物因品质或包装退运,须返回工厂检测或维修的,可利用保税区功能,直接将货物退至保税仓库,简化报关程序,不用缴纳进口税,待维修完毕后,直接复出口。
(三)保税物流的特点
保税物流是物流分类中的一种,符合物流科学的普遍规律,但同时具有不同于其他物流类别的典型特点。
1.系统边界交叉
国内物流的边界是从国内的任意地点到口岸(装运港),国际物流的边界为从一国的装运港(港口、机场、场站)到另一国的目的港。保税物流货物在地理上是在一国的境内(领土),从移动的范围来看应属于国内物流,但保税物流也具有明显的国际物流的特点,例如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及区港联动皆具有“境内关外”的性质,所以可以认为保税物流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接力区”。
2.物流要素扩大化
物流的要素一般包括运输、仓储、信息服务、配送等,而保税物流除了具有这些基本物流要素之外,还包括海关监管、口岸、保税、报关、退税等关键要素,两者紧密结合构成完整的保税物流体系。
3.全过程管理
一般贸易货物的通关基本程序包括申报、查验、征税、放行,是“点式”的管理;而保税货物是从入境、储存或加工到复运出口的全过程,货物入关是起点,核销结案是终点,是全过程的管理。
4.效率瓶颈问题
在海关的监管下进行物流运作是保税物流不同于其他物流的本质所在。海关为了达到监管的效力,严格的流程、复杂的手续、较高的抽查率必不可少,但这与现代物流追求便捷、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要求相背,物流效率与海关监管效力之间存在“二律背反”。在保税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海关的监管效率将会成为保税物流系统效率提高的瓶颈问题。
5.平台性
保税物流是加工贸易企业供应物流的末端,是销售物流的始端,甚至包括了生产物流,如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保税物流的运作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生产与供应链正常运作,构建通畅、高效率的保税物流系统是海关、政府、物流企业、口岸等高效协作的结果。完善的政策体系、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平台必不可少,例如集成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物流中心将是保税物流的主要模式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