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竹科学园区的发展与成就

新竹科学园区的发展与成就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竹科的成功运行由来已久,取得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竹科也在始终不断地调整与进步,以使其保持骄人的发展业绩。铜锣园区总面积约350公顷,在发展上将可延续新竹科学园区的现有基础和既有资源,并起到支持台中科学园区发展的作用。虽然目前来看生物产业在园区所占比例最小,但生物产业广阔而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其成为新竹科学园区的一个朝阳产业。

新竹科学园区的发展与成就

竹科的成功运行由来已久,取得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竹科也在始终不断地调整与进步,以使其保持骄人的发展业绩。

(一)形成一园六区,分工合理、协调发展的格局

新竹科学园区辖属六个卫星园区,分别是新竹、竹南、铜锣、龙潭、新竹生物医药与宜兰园区,总开发面积1342公顷,目前新竹、竹南、铜锣、龙潭园区企业进驻接近饱和,达到预期营运目标。新竹园区是竹科的前身,是竹科开发最早的园区,自1980年至今已开发面积约653公顷,区内除了规划有工业区外,还有住宅区、学校及公园等公共设施用地。竹南园区位于苗栗县竹南镇,1997年7月奉台湾当局主管部门核定为新竹科学园区用地,于1999年7月开始动工,土地面积123公顷,作为新竹园区之外的首个飞地性质的园区,其创立的首要目的是拓展新竹科学园区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在新的空间培育新的产业,现已陆续引进生物科技、绿色能源、光电等高科技产业。同时,也是为了探索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以及如何让科学园区与地方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良好的互动,以实现平衡区域发展和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双重共赢目标。龙潭园区于2004年1月奉台湾当局主管部门核定纳入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其开发面积为107公顷。该园区的主导产业以光电及太阳能上、中、下游产业为主体,旨在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企业创新群落,带动地方产业转型,增进就业机会,繁荣地方经济,并发挥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作用。新竹生物医药园区位于新竹县竹北市,坐落在“高速铁路新竹车站特定区计划”划定的产业专用区范围内,总面积约38公顷,包括医疗复合区、育成研发区、产业区及必要性服务设施区等。该园区的主要功能定位是孵化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并配合台湾行政主管部门“台湾生技起飞钻石行动方案”中生技整合育成的规划,设置三大中心(新竹生物医药园区医院、生物医药科技与产品研发中心、产业及育成中心)。铜锣园区总面积约350公顷,在发展上将可延续新竹科学园区的现有基础和既有资源,并起到支持台中科学园区发展的作用。同时,推动铜锣地区的产业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2004年出于打造北部高科技产业带的需要,并充分考虑到地方政府积极建设高科技园区的意愿,以及科学园区科学合理选址的要求,遴选宜兰园区为发展数字创意通信知识服务产业的科学园区。

(二)产业规模扩张迅速,六大主导产业联动发展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于1980年成立,目前已是台湾高科技产业的中心,产业集群效应得以充分显现,自成立以来的30年间几乎每年都保持营业额的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大约是24%,2011年营业额达10346亿元新台币。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来看,近年来,新竹的GDP占整个台湾地区的10%左右,根据台湾各县市家庭收入情况的统计,新竹市仅次于台北市,位居台湾第二。园区的厂商不仅创造出举世称羡的产值,也成功带动台湾的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更把台湾科技产业推向世界舞台,成为独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也因此成为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科学园区时竞相仿效的典范。

新竹科学园区现有集成电路产业、计算机及周边产业、通信产业、光电产业、精密机械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六大主导产业。其中集成电路产业的产值占园区总产值近七成,是园区的第一大产业,光电产业营业额占园区总产值近两成,为园区第二大产业;其次为计算机及周边产品、通信产业、精密机械产业及生物产业。虽然目前来看生物产业在园区所占比例最小,但生物产业广阔而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其成为新竹科学园区的一个朝阳产业。

竹科六大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不断演进的关系,竹科最早发展的是计算机产业,随着计算机及其外设产业链的延伸,带动集成电路和光电产业的发展,并最终带动精密仪器产业的发展;反过来,精密仪器产业的发展,又推动集成电路和光电产业的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具有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特别是与园区内的电子产业中细分的医疗器材行业具有更大的融合发展空间,其他还包括原料药、生技服务业、生技农业及生技食品业等。生物技术产业属技术与知识密集且资金需求量大的高科技产业,随着台湾行政主管部门规划“台湾生技起飞钻石行动方案”的出台,由台湾地方当局与民间共同投资,加快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已经初现端倪。

(三)多项产品位居世界前列,增强台湾全球竞争力

经过近30年的建设,新竹科学工业园逐步走向成熟,园区GDP约占台湾地区的10%左右,网络卡、影像扫描器、终端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产值均占台湾地区同类产品总产值的50%以上,其IC产业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表11.1)。新竹科技园已成为孕育台湾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其科技产品在全球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新竹的IC产业为例,2009年其产量位居全球第一的有硅晶片代工、屏蔽式内存(MASK ROM),而位居全球第二的有IC设计业、DRAM、TFT-LCD、OLED与LED等产业。高速发展的新竹带动了台湾高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成为台湾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促使台湾从低成本的制造中心成功转变为全球创新经济的高附加值制造中心。

表11.1 台湾新竹科技园集成电路产业在全球的地位 (单位:亿元新台币)

资料来源:竹科30周年特刊。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全球竞争力报告》的研究,以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为代表的台湾产业集群竞争力持续进步,2001—2003年其在全球排名第2,2003—2004年全球排名第3,2004—2006年再回升至全球第2,2006—2008年连续三年在“产业集群发展指标”的排名居全球第一。新竹科学园区所开创的“筑巢引凤”——创造更有利投资环境,是打造台湾硅谷的成功经验,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科学园区争相学习的典范。(www.xing528.com)

(四)形成多元化人才体系,人力资本显著提高

“人才”是竹科最重要、最宝贵的资产。优美的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创新创业的氛围、发达的产业集群等的完美组合,使竹科聚集了多种类型的高科技人才,人力资本水平显著提高。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基础实施不断吸引岛内外的高素质人才来此生活、工作,乃至创业。高度发达的产业集群使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招募到人才,也是人才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工作,避免企业人才缺失和人才时间浪费造成的损失。

从从业人员的学历构成上看,竹科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专科、高中生合理分工、全面协调发展的格局。在竹科发展中,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博士、硕士等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增多,以及外籍员工的引进。在1986年,竹科学士以上学历的员工只占总体从业人员的24.2%,到2011年已经超过57%,博士人数达到2468位,硕士达到36839位。另外竹科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从国际引进熟练技工和专业人士达到4317人之多(表11.2)。

表11.2 竹科1986—2011年从业人员及学历构成

资料来源:由竹科2012年年报整理而成。

(五)丰富全面的奖励体系,助推园区创新能力提升

为鼓励园区厂商创新产品开发,开拓国际市场,竹科“科管局”在1985年即制定了创新产品奖励选拔制度,并在2001年修正相关选拔办法,除了书面初审外,加入现场复审机制,通过审核厂商即被授予奖金新台币50万元,体现了台湾地方当局对厂商创新研发活动的极大支持。累计至2009年,共计颁发了262项创新产品奖项,在经济最低迷的2009年,厂商仍积极参与,共计奖助了11件创新产品。同时为鼓励园区厂商从事研究开发,以取得专利维护企业发展,竹科“科管局”在2003年设立“研发成效奖”,希望通过公开的表扬,产生示范作用;累计至2009年,已经有37家厂商获得了研发成效奖。1995年所制定的“科学工业园区创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奖助实施要点”,是推动研发创新的又一奖助活动。截至2009年底,共计核准奖助732案,总计投入研发金额高达新台币62.3亿元,其中厂商自行投入金额为46.47亿元,补助款金额为15.83亿元,占计划总金额的25.41%。在台湾地方当局对科研创新的大力支持下,竹科的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其专利产品数量也保持连年增长的态势(图11.1),从2001年开始,竹科几乎每年都有2000件以上的专利产品问世。

图11.1 新竹科技园园区专利数变化情况(单位:件)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六)竹科发展表现耀眼,引领台湾科技园区发展

新竹科学园区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开发建设历程,已成功建立台湾高科技产业卓著的全球知名度与产业影响力,多项产品位居世界第一、二的地位,实现了吸引高科技产业投资,培育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台湾高科技产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并带动台湾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在科学技术研发、产业集群培育、人才培养、繁荣地方经济乃至提升文化影响力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为新竹科学园区的成功建设和运营,才有了后续复制其成功发展经验的台中科学园区、台南科学园区以及新竹科学园区的各个卫星园区。新竹科学园区已成为台湾高科技产业成功经营的典范,是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颗耀眼明珠,引领台湾科技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