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都高新区的主要发展成就

成都高新区的主要发展成就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世纪以来,成都高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主导产业发展、科技成果孵化、管理体制创新、高级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三个产业已成为成都高新区的主导产业。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184.5亿美元,增长108.7%,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8%。这些创新之举为成都高新区的快速起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成都高新区的主要发展成就

新世纪以来,成都高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主导产业发展、科技成果孵化、管理体制创新、高级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一)综合经济实力处于不断提升的上行通道

2000年,成都高新区被批准为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科技工业园区;2001年,又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通过ISO14001中国认证和英国皇家UKAS国际认证的国家级高新区;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园区”的六个试点单位之一。在科技部对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考评中,成都高新区的排名先由2001年的第16位升至2005年的第5位,2008—2011年则稳居于第4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广东深圳这三个高新区;2010—2011年,成都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位居全国第2位;2011年,成都高新区的知识创造与孕育创新能力、产业化与规模经济能力排名升至全国第3位[2]

(二)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带动高新区经济快速增长

成都高新区成立之初,依托成都市内的多家电子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等高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三个产业已成为成都高新区的主导产业。2009年,三大主导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达到78.6%。同时,在产业发展上还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集群化态势。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已围绕软件及服务外包、集成电路、光电显示和通信领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在生物医药产业和精密机械制造产业方面,拥有地奥、海特等一批本土高科技企业,引进了美国赛金与成都康弘合资项目以及奥泰医疗系统、海圻生物科技、康美中药饮片、恩普医疗设备、上海天诚等生物医药项目和美国铁姆肯、英国西格码、中航空天、弗兰德科技、新加坡赫比等精密机械项目,有力地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企业在区内的集群发展。2010年底,成都高新区已入驻世界500强企业50余家,全球软件20强企业11家、全球服务外包20强企业5家。在三大主导产业的推动下,成都高新区也呈现出快速的经济增长势头(见表10.1)。其中,2009年的企业创汇总额比2007年增加了2.18倍,使该指标在三年间的平均增速接近80%。

表10.1 成都高新区的主要经济增长指标

资料来源:《中国火炬统计年鉴》、成都高新区网站。

2011年,成都高新区集中建设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完成产业增加值706.5亿元,增长2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8.7亿元,增长36.4%;固定资产投资489.6亿元,增长22.1%;外贸出口116.1亿美元,增长222.5%。完成财政总收入216.71亿元,增长36.9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39亿元,增长41.67%。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184.5亿美元,增长108.7%,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8%。(www.xing528.com)

在2011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基础上,2012年成都高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产业增加值878.9亿元,增长2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0.2亿元,增长32.1%;外贸出口174.4亿美元,增长50.28%;到位外资16.15亿美元,增长34.8%。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60亿美元,增长41.1%。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51.16亿元,增长15.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4.71亿元,增长38%。高新地税局完成各项税收及附加100.54亿元,增长38.26%。

(三)科技成果孵化器推动中小型企业创新发展

尽管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企业不断入驻带动了成都高新区的经济发展,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促进成都高新区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动力。对于这类企业,成都高新区给予了各种扶持政策和措施。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建成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骨干、包括24家孵化器在内、孵化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全国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形成了多层次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培育了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企业群体,每年新增创新创业企业200余家,在孵企业常年保持在1700家以上,共聚集专业人才3万余人,成为中西部创新创业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同时,成都高新区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等11个国家级专业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地方政府共建的首个留学生创业园,国内首个由政府主导的全球多语信息转换中心,欧盟委员会在中国设立的唯一一家项目孵化中心,以及“1+5”的软件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体系和国家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成都)等一系列生物医药平台。

此外,成都高新区还积极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目前,已形成四川省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四川信息安全产业联盟、成都数字媒体产业技术联盟、成都软件外包技术联盟、RFID(无线射频识别)产业技术联盟、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联盟等10多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效提升了区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同时在宝贵的产业用地中预留了教育科研用地,吸引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入成都高新区设立分校,改善园区知识环境,提高知识创造能力。

(四)管理体制创新有力助推高新区投资环境优化

在加快主导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成都高新区还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尝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之初,成都高新区就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率先实现了四个“第一”,即第一个实行“一站式”管理,第一个建立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股份公司,第一个建立风险投资公司,第一个在内陆城市建立保税仓库。这些创新之举为成都高新区的快速起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建立起以“首问责任制”“主办负责制”和“过失追究制”为主要内容的全过程服务制度体系,推行办事规章、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三公开”,规定办结时限,限制对企业的检查和收费,禁止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投资者和区内企业营造了最宽松的经营投资环境。

(五)人才引进、评级和奖励体系日益完善

成都高新区自1991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始终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目标,以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双轮驱动”,通过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人才的迅速聚集,依托的是优质的发展环境、完善的人才服务。成都高新区通过建设各类人才引进、人才培育和创新创业支撑平台,使“人才洼地”效应迅速放大。“人才洼地效应”推动成都高新区加速成长为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创新极核”。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继续做大区域高端人才蓄水池,成都高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国成都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基地的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及大孵化科技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现产业和创新报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