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高新区的发展是通过政府建立开发园区,以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来吸引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著名的国际跨国公司入驻,从而形成企业空间集聚。基于市场的自组织机制和产业的内在关联性入驻的企业相对较少。因此,着眼未来,从培育园区的持久内生动力来看,张江高新区的不足就开始暴露出来,这将可能成为制约张江高新区朝向更具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园区发展的障碍。
(一)“根植性”较弱,分工协作程度低
从发展的本源来看,中关村高新区可以说是弱政府、强市场,而张江高新区与之不同,更表现出强政府、弱市场的特点,属于“自上而下”的发展方式,即产业集聚主要是在地方政府积极引导、主动规划下产生、发展和壮大。这种在政府优惠政策引导下形成的高科技园区,企业间缺乏根植于本地的内在联系。
特定产业中企业的“根植性”表现为:产业链的某一环节中企业之间的水平联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垂直联系;产业链上的企业与相关的科研机构、中介服务等公共服务部门之间的交叉联系。具体来看,张江高新区内企业之间的联系存在“移植”的特性。例如,张江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企业之间垂直的联系,多是跨国公司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垂直联系的复制,而同一生产环节中,不同企业之间的水平联系很弱。按照马歇尔的观点,集聚的优势来自于:劳动力市场,中间投入品市场和技术溢出。这种水平化的企业之间的弱联系性,不利于形成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氛围,降低了技术溢出的可能性。
(二)创新要素的互动不够充分
张江高新区是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形成的,并不是围绕大学和科研机构自发形成的。政府在一个并无知识基础的区域通过引进知识机构等方式逐步培育出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虽然高新区的这种发展模式在国际上也不罕见,但与硅谷那样的自发性创新互动园区相比,张江高新区内的很多设计和研发企业,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只是与母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紧密联系,知识和技术都是从区外获得,同时,这些设计和研发企业只是和自身原有的下游企业相联系,而同园区内的企业联系较少。园区内的各种机构之间的技术交流、合作以及技术溢出也不明显,园区内部的合作网络尚未形成。例如,园区内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的1所、1校、30家研究中心和10余个跨国公司的全球研发中心的组织架构,但它们与生物医药企业之间并不具有“天然”的联系,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很小。集成电路产业也有相同的现象。园区内部已经引进了近十家与集成电路相关的科研机构,但是它们与园区内企业的联系和互动也非常有限。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沟通和交流不顺畅,是企业缺乏创新活力,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化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
(三)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成为张江高新区发展的瓶颈(www.xing528.com)
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产业、软件产业都属于创新密集型产业,其发展格外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目前,张江高新区内拥有众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其中有一些是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但是更多的是本土设计企业。这些本国设计企业的独立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距离。国内设计公司所谓的“设计”和“创新”都是通过一些渠道弄到国外的设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被称为“二次开发”或“二次改造”。这种行为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中国在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水平决定,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缺乏连续创新的动力,抑制了企业的原始性创新意愿有关。这种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的情形极易在市场上引发低水平过度竞争,而这种过度竞争又导致企业没有太多的收益来支持高额的研发投入,由此陷入低水平循环。
另外,医药领域研制新药的投资很大。据美国制药协会统计,国际上每研制一种化学新药需要投资约8亿—10亿美元;而且,各制药公司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已经增加至占其销售额的15%—20%,该比例是相对于其他化学工业的3倍以上,且远远高于一般的技术领域。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的情况下,新的发明将很快引来大量仿制,导致某一新药一旦开发成功,市场上就出现众多模仿型企业的过度竞争,降低了新药发明企业的市场势力,不能给企业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研发行为以高额回报。在这种环境下,不仅不利于园区内企业的持续性创新投入,还不利于园区吸引优质的外商直接投资,从而会降低园区整体的科研开发水平。
(四)金融环境发育不够成熟
研发投入有两个明显特点:高风险性和强溢出效应。张江高新区的主导产业都是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投入相对较高。例如,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国际新药的研发周期至少要8年,周期很长,同时还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以基因工程为例,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开发费用平均需要1亿至3亿美元,有的高达6亿美元。而生物药品的开发成功率仅有5%到10%。当然,这种高风险的研发投入,一旦获得成功,其利润回报也是非常高的,一般上市2到3年就可以收回所有投资。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和资金需求特点,决定了其不能够主要通过传统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在美国,成熟的证券市场融资和风险投资是其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两大支柱。
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投入,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在生物医药研发初期,企业需要的研发资金数额并不大,此时股权融资价格较低,适合以股权投资为主的企业投资。但进入动物试验,尤其是临床研究时,资金需求量大幅度上升,同时风险增加,单一的风险投资不能承受这样大的投入和风险。国际上,生物医药行业风险投资还有进一步增强分工的趋势,某些风险投资专门针对某一特定的研发阶段进行投资。目前张江高新区的风险投资基金没有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对应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种子资本、导入资本、发展资本、风险并购资本的现代风险投资体系,但传统的风险投资机构并不完全符合生物医药产品开发过程的需要。现有的基金不愿去支持那些不甚明晰而又非短期可见成果的研发,这就使得张江高新区内的纯研发企业存活率比较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