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江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地位和发展特点

张江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地位和发展特点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江高新区在1994年启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计划,1996年,国家科技部、卫生部、药监局、中科院与上海市政府全面启动“部市共建”计划,共同在张江打造“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根据国家药监局的资料,张江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企业的药物临床申请获批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这种种变化趋势都表明,张江高新区的生物医药研发正在由外源性向内生性转变,对夯实张江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张江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地位和发展特点

张江高新区在1994年启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计划,1996年,国家科技部、卫生部、药监局、中科院与上海市政府全面启动“部市共建”计划,共同在张江打造“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199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实施“聚焦张江”战略,举全市之力以加快推进张江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并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科技产业之一。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汇并入浦东,进一步推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2009年8月,《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正式出台,明确提出打造“张江—周康研发核心区和产业基地”,开创了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与张江东区、中区、南区,以及国际医学园、康桥工业园南区构成的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带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在产业规划和功能布局上奠定了包括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的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础。集聚和发展了一大批实力较强的生物医药企业,以中信国健为代表的抗体药物已占全国半壁江山。赛迪诺是国内最早从事艾滋病治疗药物研究的企业,其市场份额占全球艾滋病原料药市场的40%;微创医疗机械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达37%,打破了同类进口产品对市场的垄断。

(一)新药创制突出,是国内生物制药业的创新基地

张江高新区已成为中国创新药物研发数量最多的园区之一,成为以美国、欧盟为目标的国际新药研发注册最多的园区之一。截至2011年,张江高新区已形成新药产品超过230个,新药证书超过50个;在研药物品种261个,其中创新药物品种127个;已报或将报国际临床研究的药物品种超过50个,有超过10个品种正在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实验专利授权量超过600件,成功形成了天然药物提取、现代中药抗癌药物、抗体药物、生物芯片和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药物、心血管医疗器械等重点发展领域。卫生部和科技部的数据显示,张江高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最为集中的区域。目前,园区企业和科研院校已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超过120项,园区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活力最强、新药创制成果最突出的标志性区域。根据国家药监局的资料,张江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企业的药物临床申请获批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化合物储备是孕育新药的“温床”,是新药创制的源头。2011年5月,在国家卫生部、科技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5亿元人民币、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国家化合物样品库”落户张江,这对增强张江高新区的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无疑是如虎添翼。

(二)形成完善的医药研发创新产业集群

经过十余年发展,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已先后获得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医药出口创新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基地、上海市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国家火炬计划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多项认定,基本形成了从新药研发、药物筛选、药力评估、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的完整创新链,已成功发展为由“二校、一所、一院、十八个公共服务平台、四十多个中心”构成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创新产业群,国际医学园区、张江东区两个医疗器械集群,以及国际医学园区的高端医疗服务业集群雏形。2011年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32.09亿元,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突出的标志性区域。

目前张江基地拥有礼来、杜邦诺华、辉瑞、阿斯利康、罗氏制药、葛兰素史克等十余家大型跨国制药公司研发机构和上药集团研发中心、扬子江药业研发中心等国内大型企业研发机构;拥有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上海新药筛选中心等十余家专业院校和国家级研发机构;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等近十家市级研发机构。培育了中信国健、微创医疗、睿星基因、艾力斯医药、复旦张江等一大批明星企业,并有罗氏制药、勃林格殷格翰、葛兰素史克等大型生产企业,300余家研发型科技中小企业、40余家CRO(合同研发组织)公司落户张江,形成了国内最为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网络(图6.4)。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机构并列共存、相互融合,既合作又竞争,它们在科研合作、信息沟通、人才交流、技术转移等方面产生了较好的集聚效果,形成了良好的研发创新生态。

园区在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方面也初步形成集聚发展的态势。园区在医疗器械方面已成为上海市医疗产业中最重要的高端医疗器械制造基地之一,集聚了微创医疗、西门子医疗亚洲科技园、德尔格医疗系统、圣美申医疗科技等数十家中外知名企业;目前已引进了中德友好医院、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上海德泰口腔医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新安国际妇产医院、德舟国际医院等,上海市高端医疗服务业集聚地框架逐步形成。

图6.4 张江高新区医药研发创新产业链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三)跨国企业研发中心集聚张江,立足中国,进行研发(www.xing528.com)

2007年由福布斯评选出的全球制药企业“十二强”中已有7家在张江高新区设立研发中心,而且这些跨国研发中心在张江高新区的研发活动已经进入到“落地”阶段:在研发自主性上,开始强调在华研发的独立性。另外,在研发方向上,开始以中国市场的需求作为首要研究方向。在研发模式上,开始与国内研究机构、医疗机构等建立广泛的联系(如CRO),开始融入国内研发产业圈。在产业投资方面,资本投入正成为整合在华研发的一种方式。这种种变化趋势都表明,张江高新区的生物医药研发正在由外源性向内生性转变,对夯实张江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以2011年为例,“罗氏上海扩建项目”顺利落成,同时罗氏宣布,其上海本土生产的抗癌产品希罗达已获准出口美国。“国家抗体药物研究中心”项目基本建成。勃林格殷格翰药业在园区注册成立了勃林格殷格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礼来中国研发中心以及上海医工院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也先后在园区注册设立。以平台资源的高度聚焦和不断强化为先导促进产业发展,是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形成并保持领先的研发创新优势的重要抓手。

(四)政府政策是带动张江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关键因素

张江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政府政策的强有力的推动。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浦东便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的生物医药重点项目和企业。1996年8月,国家科技部、卫生部、药监局、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发起建设张江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随之而来的是简洁快速的审批程序,以及相关单位的技术支持。园区用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994年时仅为1797万元,而1998年已达3.38亿元。为了更好地吸引生物医药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政府投资了园区内的第一个研发机构——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它发挥了通常所谓的筑巢引凤的作用。可以说张江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上海自身政策的有力推动,也得益于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政策促使生物医药的人才,资金向张江集聚,为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政府通过“人才聚焦”等多种途径打造张江园区生物医药人才“高地”,在高学历人才和各类专家的数量上已经形成明显的集聚优势。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和行业领军人才,以及超过2万人的从业人员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才环境,增强了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从而为产业吸引更多的人才涌入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为加速园区企业成长,张江园区积极营造由“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六个模块组成的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组成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特别是建成了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和孵化体系,为园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五)生物医药产业占据价值链高端的特点突出

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总体上还是以制造为主,相比之下,张江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更多占据了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营销环节。园区内的生物医药企业主要是研发企业以及医药营销企业,医药生产制造企业很少。目前存在的一些医药生产制造企业,主要是全球知名的医药生产企业和国内知名制药企业,具有寡头企业的特点。

目前张江高新区基本形成了以研发创新机构、技术服务企业为核心的研发创新“集群”,涉及生物农业技术、生物制药、化学药物、现代中药、天然药物提取等行业领域。在产业链上游,园区集聚了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为核心的30多个国家级、省市级和企业级研发中心,包括诺华、礼来、罗氏等多家全球知名医药巨头的研发中心;在产业链中游,园区拥有良好的药物药理、毒性测试实验环境和实验设施,有5家从事“临床试验”服务的企业,并拥有众多医院、病例资源的支持;产业链下游,一批企业开始向流通渠道领域转型,为园区创新产品营销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此外,园区还集聚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张江生物医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形成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浦东生物医药科研设备共享网络、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平台、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等产业基础服务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集聚了国家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等一批药物检测和认证服务机构。这种价值链的两端在张江高新区,生产制造环节在张江乃至上海之外的价值链分工模式,既符合高新区的核心功能要求,也与张江高新区目前寸土寸金的土地空间条件相适应,更符合产业升级发展的要求,因此,是张江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所在。

(六)CRO(合同研发组织)机构大量集聚,形成了相对完整CRO的产业链

CRO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美国为代表的制药行业展开激烈竞争的市场选择结果,90年代末已经成为制药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CRO作为制药企业的一种可借用的外部资源,可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起一个高度专业化并具有丰富临床研究经验的临床研究队伍,降低整个制药企业的管理费用。CRO以其特有的专业化分工优势为制药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因此,CRO使得生物医药产业的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和风险平均化,其规模和水平也就代表了一个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阶段和水平。

数据表明,张江已成为中国创新药物研发数量最多、以美国和欧共体为目标的国际新药研发注册最多、国内外生物医药专业CRO机构集聚度最高、承接研发外包业务最活跃的园区之一,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成果快速涌现,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产值规模和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张江高新区内培育了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CRO外包企业,开拓者化学、生物芯片、睿星基因、睿智化学、美迪西、桑迪亚、先导药业等企业在承担国际研发外包服务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其中睿智化学、开拓者化学等企业已成为国内新药研发外包的“领头羊”,为全球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提供从药物发现、化学合成到中试放大等全过程的研发外包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