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实施“聚焦张江”战略以来,张江园区依靠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较低的人口密度、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国际化的商业环境、充裕的人才供给以及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的驱动,使得原本是百里稻田的张江成为众多高科技企业集聚之地,并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吸引外资,研发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技术创新的标杆和高科技产业园区的龙头,先后被认定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微电子产业、软件产业(出口)、生物产业基地,也是高端装备、民用航空等领域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一)成为中国上海乃至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增长极
1991年张江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园区内企业的总利润、税收、出口创汇和从业人员分别是26.1亿元、2.1亿元、1.4亿元、0.4亿美元和4.4万人,到2011年,张江科技园区各项指标分别增长到6842.4亿元、469.3亿元、263.5亿美元、35.9万人,其中,张江核心园全年经营总收入达到1889亿元,完成税收收入132.72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7.9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55.70亿元(表6.1),新增内资企业683家,吸引内资项目注册资本174.97亿元;吸引外资新设项目93个,吸引合同外资9.27亿美元,实到外资8.36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78亿元,增长2.4%。
表6.1 张江核心园2011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按原“一区八园”统计口径,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2011年的技工贸总收入达到8231.84亿元,增加值1903.72亿元,税收551.54亿元,位列全国高新区前茅。按照“一区十二园”的统计口径,2012年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88万亿元,税收980亿元、出口创汇570亿元。
(二)成为外商投资的密集区,实现了市场与资源的双重对接
张江高新区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园区服务质量,注重园区内产业链的完善,从而吸纳了大量外资,真正做到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园区引进外资不仅注重量的提高,更重视质的突破,主要引进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处于行业领导地位的外资企业。例如,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上引入了超微半导体(AMD)、威盛科技(VIA)、英伟达(Nvidia)、俊茂微电子(Marvell)、赛普拉斯(Cypress)和凌扬(Sunplus)等芯片设计企业,在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罗氏、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医药巨头均在张江高新区设立研发中心。(www.xing528.com)
在有效吸引高水平外资的基础上,张江高新区有效地整合运用国内和国外两类资源,连接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加速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促使园区迅速实现功能转型升级、形成研发创新资源的集聚。一方面,张江园区充分整合了国际上的人才、技术和研究资源,另一方面,依靠中国庞大的市场,张江高新区将整合的技术和研究资源实现产业化。例如,展讯的成功正是整合全球资源,将美国硅谷和中国大陆两地优势互为嫁接的“硅谷—大陆”发展模式的代表。美国硅谷有成熟的技术、经营管理模式和风险资本运作体系,中国大陆有巨大的市场、客户群体和“质高量足”的人才,展讯把两者完美嫁接,创造了自主创新的奇迹。
(三)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增强了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汇聚了大量高端创新资源。在张江示范区,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科学装置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开始建设,中科院浦东科技园、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电集团上海基地、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上海科学院等相继落户,集聚了3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3万余家科技型企业、43所高等学校、50多家国家科研院所、34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3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类研发机构1030家(30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孵化器63家。张江示范区已成为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汇聚地:159名院士、380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占全市的80%以上;2万多名归国海外留学人才、20多万名科技人员以及6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汇聚张江示范区创新创业。
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创新成果。在张江示范区,诞生了4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一大批国家级科技奖励项目,涌现出22纳米离子刻蚀机、高端硅基SOI(绝缘衬底硅)材料、高温超导材料、7500吨全回转浮吊、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产生了世界首台20流明微型激光投影仪、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商用微机点陀螺仪、中国首台MOCVD(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设备等创新产品;45纳米离子刻蚀机、100纳米先进封装光刻机等高端装备实现销售,65纳米12英寸硅片清洗设备、大型地铁盾构等先进装备走向国际市场,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和TD—LTE(时分长期演进)终端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高频语音通信SOC(系统级芯片)、模拟移动广播电视芯片、多媒体编解码芯片、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芯片等重要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参与制定国际标准749项,参与制定或承担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531项;累计申请知识产权得到公开和授权的10万余件,有效期发明专利22000余件,占上海市拥有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由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相对领先的创新水平,201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四)成为引领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经过多年的发展,张江高新区形成了自身的产业基础,拥有相对成熟的集成电路以及生物医药产业链。近几年园区的软件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也迅速崛起,成为支撑园区发展的新生力量。良好的产业基础,形成了张江园区较强的要素集聚能力。目前,上海经济结构调整方向是从以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转变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张江园区的要素凝聚能力,是推动结构转变的重要力量,也是主要载体。在张江高新区内占绝对优势的集成电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同时也是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集成电路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典型代表,2007年张江高新区集成电路制造业占上海集成电路制造业的比重将近59.7%。再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2012年底,上海市提出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3211”目标基本实现,上海已经初步建成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产品制造中心、商业中心和研发中心,行业经济总量达到2000亿元。而张江园区囊括了上海市的大部分生物医药企业,张江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决定了上海市这一产业的发展态势。经济转型取得积极成效。2011年张江核心园第三产业实现经营总收入1175亿元,同比增长35%,占园区收入比重达到62.2%,同比上升了6.2个百分点。以电子商务为引领的新型业态,带动了园区商贸业的高速发展,实现总收入250亿元,同比增长50%,科技服务与研发出现强劲增势,增幅达到40.6%,实现收入141亿元;此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实现收入557亿元,在上年35.2%增幅基础上,仍保持了28%的高位增长(图6.1)。总部经济加快集聚。瞄准位于产业链高端的总部机构,大力引进高附加值的具有集聚、带动作用的企业和项目。2011年新引进了道康宁、勃林格殷格翰、惠生、富美实、高通创锐讯、艾沛克斯等6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引进数量为历年之最,占全市增量的12.5%,占浦东增量的28.57%,园区累计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9家,约占新区总量(171家)的22.8%。
图6.1 张江高新区第三产业收入构成(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