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多途径人才政策,构建特区人才高地

实施多途径人才政策,构建特区人才高地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体系,贯彻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北京“海聚工程”,实施中关村人才特区创新团队专项计划,加快引进顶尖人才及团队。适时启动“U30雏鹰人才工程”,支持30岁以下的海内外杰出青年人才到中关村创业。

实施多途径人才政策,构建特区人才高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和以经济、科技为重点的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成为决定各国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特别是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谁拥有高质素的人才,谁就有了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谁就拥有竞争力。因此通过多种途径,完善自身对人才吸引的软硬条件,是中关村示范区打造人才特区的重要途径和趋势。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完善人才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才优先发展,抓紧建立落实人才特区13项特殊政策的目标责任制,争取中央相关单位的支持,调动央属单位落实特殊政策的积极性。重点在扩大“绿卡”政策适用范围、提高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效率、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支持孵化器以及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细化出台新的政策条款,基本形成相对完善的政策框架。结合示范区拓展为“一区十六园”的发展新形势,研究编制人才特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系统集成和创新近年来的人才政策,形成到2020年相对稳定、富有效率的政策支持体系。开展年度滚动观测与人才竞争力评价,探索构建与硅谷具有可比性的评估体系。

(2)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体系,贯彻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北京“海聚工程”,实施中关村人才特区创新团队专项计划,加快引进顶尖人才及团队。重点支持欧洲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教授建设“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认真落实中央“特支计划”,实施北京“高创计划”,加大对国内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深化中关村“高聚工程”,进一步强化对金融人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支持。适时启动“U30雏鹰人才工程”,支持30岁以下的海内外杰出青年人才到中关村创业。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工程”,实施“产业集群人才聚集计划”,在移动互联网、生物、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领域,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集群。

(3)完善人才原始创新支持体系,了解国际前沿科技情报,对具有颠覆性原始创新的核心技术进行跟踪、引进、培育,支持人才取得有利于原创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成果。推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建设经验,以未来科技城、中关村科学城有条件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重点,探索和创新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简化考核程序、优化经费管理,试点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制度。支持中关村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平台、中试基地及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争取有关中央单位的支持,开放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构建多层次的科技条件支撑平台,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www.xing528.com)

(4)完善人才创业支撑体系。创新科技孵化机构的建设与运营模式,以政府股权投资带动社会投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国际风险投资兴办孵化器、创业园,发挥市场机制对创业项目的甄别与筛选作用。推广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新型创业支持平台的运行模式,培育和发展天使投资人队伍,积极开发利用风险投资,全方位支持人才创业。推进校企人才互动试点,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基地、企业合作共建一批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引导创新人才流向科技企业和“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经济实体。重点建好一批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和“雏鹰人才”基地,探索“产学研资介贸”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训项目,强化对中关村园区内企业家的国际化培养,积极探索政企结合、军民结合的人才培训项目。继续积极推动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5)完善人才联络及服务体系。巩固10个海外人才联络处建设,强化制度建设,优化引才机制,实现整体联动、按需引才。发挥创新平台的优势,统筹有关部门、区县,以及分园区,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支持中关村青联发展,同步扶持一批产业技术联盟,打造创业领军人才的交流合作平台。抓紧引进国际人才猎头公司等中介机构,支持企业开展人才服务外包,繁荣人才市场,优化人才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