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核心与边缘扩散理论探析

核心与边缘扩散理论探析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核心—边缘扩散理论是由美国空间规划学家约翰·弗里德曼1966年在他的学术著作《区域发展政策》一书中提出的。核心区与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核心与边缘间有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前者主要是核心向更高层次核心的联系或从边缘区得到原料等;后者是核心向边缘提供商品、信息、技术等。

核心与边缘扩散理论探析

核心—边缘扩散理论是由美国空间规划学家约翰·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n)1966年在他的学术著作《区域发展政策》一书中提出的。他借鉴了熊彼特的创新思想,认为创新往往是从城市的某一核心区向外围扩散的。1969年他在《极化发展理论》中,又进一步将“核心—边缘”的空间极化发展思想归纳为一种普遍适用的主要用于解释区际非平衡发展过程的理论模型。他将一定空间地域分为“核心区”(Core Region)和“边缘区”(Peripheral Region),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不连续的,但却是通过逐步累积创新而实现的过程。核心区集聚或扩散资源要素,引导或支配边缘区,谋求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其实质就是为了实现最大化边际效益,对有限资源要素重新进行空间配置。

该理论以核心和边缘作为基本的结构要素。核心区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边缘区是另一个次系统,与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区。核心区与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这个空间系统发展的动力是核心区产生的大量革新(材料、技术、精神、体制等),这些革新从核心区向外扩散,影响边缘区的经济活动、社会文化结构、权力组织和聚落类型。因此,连续不断产生的革新,通过成功的结构转换而作用于整个空间系统,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核心与边缘的关系是一种控制和依赖的关系。初期是核心区的主要机构通过供给系统、市场系统、行政系统等途径对边缘的组织进行实质性控制和有组织的依赖。然后是依赖的强化。核心区通过控制效应、心理效应、示范效应、关联效应等强化对边缘的控制。最后是边缘获得效果的阶段。创新由核心区传播到边缘,核心与边缘间的交易、咨询、知识等交流增加,促进边缘发展。随着扩散作用加强,边缘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较高层次的核心,甚至可能取代核心区。核心与边缘间有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前者主要是核心向更高层次核心的联系或从边缘区得到原料等;后者是核心向边缘提供商品、信息、技术等。通过两种联系,发展核心,带动边缘,实现共同发展。(www.xing528.com)

科学园区作为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形态,能够发挥其他区域所无法比拟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科学园区的有效性在于其“扩散”效应压倒了“回波”效应(即由于发达地区有效率的生产活动通过竞争抑制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活动)。位于科学园区(中心)的公司从周围不发达地区(边缘)购买原材料,吸收剩余劳动力以及向边缘地区投资,增加了边缘地区的收入,从而通过消费乘数效应刺激边缘地区的经济增长,发挥其扩散效应。也就是说,科学园区具有一种正外部性,在自身积累的同时,提高了周边地区的总体收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