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在国外研究得比较早。早在1916 年美国政府就颁布了《仓库存贮法案》,建立了以家庭式农场为主融资的“仓单质押”系统规则。国外对于存货质押贷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业务模式、运作流程、风险管理以及库存决策等方面。
(一)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
Eisenstadt(1966)、Friedman(1942)和Birnbaum(1948)指出,国外在业务模式方面,已由初期的公共仓储发展为就地仓储,进而根据客户的自身情况量身定做,监控方式也由静态监控发展为动态监控,即贷款企业可以在保证质押物总价值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缴纳保证金、补充新的存货或根据银行的授权等方式取回质押物进行生产和经营。Raymand(1948)解释了物流金融业务中存货模式与应收模式分别对应的操作流程和适用的法律环境,加强了业界学者的认识水平。Dunham(1949)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货质押融资的法律环境、仓储方式和监控流程等问题。Eisenstadt(1966)介绍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存货质押融资的商业运作模式、控制方法及其优缺点。Goyal(1985)通过建立在延迟支付条件下的采购模型,得出经济订货批量的公式,并在对该项研究成果的论证中将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看作影响经济订货批量的相同因素。Barnett(1997)研究了存货质押融资的提供主体,并指出由于允许银行混业经营,进而提出设立集银行和物流企业于一体的“物资银行”,这为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提出了新的发展模式。随着竞争的加剧、规避贷款信用风险的需要以及供应链金融和物流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在存货质押融资上不断开展各种物流和供应链金融的整合与创新。Lacroix(1996)通过对美国与处于经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在存货质押融资方面取得的发展成果的比较,提出现阶段开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整合与创新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市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Stemmler(2002)正式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他发现,供应链金融的关键特征是将资金流融入供应链中,并将其变成供应链管理的重要部分。Allen(2004)等把供应链金融概念作为研究出发点,率先提出并初步搭建了其概念模型,但对具体概念缺少详细说明。Klapper(2004)站在供应链中小企业角度详细地说明了存货融资模式的功能、流程及其原理,并提出相关融资建议。Diercks(2004)介绍了一些对存货质押融资实施严密监管的有效方法,并论证了实施严密监管的必要性。Hofmann(2005)研究了供应链金融背景下,物流、供应链管理和融资间的相互作用,并依托两个或更多组织包括外部服务提供商在内,联合通过规划、整合和控制等方式创造价值。Guillen(2006)认为,中小融资企业的高效运转和资金融通,与是否采用适合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密切相关,因为合理高效的管理方式不但可以加快资金融通,还会使整体供应链增值。Guillen等(2007)认为,传统供应链研究对于供应链融资方面的问题缺乏研究,进而提出了供应链财务和运营综合决策优化模型。Albert和Raymand(2009)等从监管模式、法律环境和融资流程三方面入手,总结并分析了国外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并在其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供应链融资的三种模式。Basu和Nair(2012)认为,物流的滞后性可通过预付融资订货解决,为此,他们搜集和分析了大量的数据,并针对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建立的随机动态规划模型深入进行了可行性分析。Neville(2008)研究了在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对存货价值的鉴定方法,并指出了此项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定价在国外研究得较早,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丰富。Wuttke等(2013)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最终目标是将资金流与生产及信息流在供应链内整合,以便从供应链视角来改善现金流的管理。Zhao和Huchzermeier(2017)提出在运营和财务部分替代和互补的情况下,企业集中决策更有优势。因此,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在运营和财务上的整合对于供应链绩效提升有显著影响。
(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Mann(1997)分析了在融资业务中提供贷款担保的重要性,并研究了以存货作为贷款担保对融资业务参与各方的影响,这对研究存货质押融资具体模式中对参与各方的成本与收益的影响提供了参考。Wright(1998)指出,在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因为质押存货的事前评估价值可能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动,包括借款企业的控制、市场供需状况的变化以及产品技术的更新换代等因素,因此对质押存货的最终实现价值很难做到准确估计。也正因为如此,他建议引入具有一定经验与实力的第三方代为评估和监管,这为今后物流企业参与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2001)提出了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价值风险的构成及形成原理,指出最主要的存货质押融资风险为质押物的价值风险,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存货价格的波动风险,由质押存货的市场供需状况确定;第二部分是借款企业的外生违约风险,由质押存货未来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和借款的存续时间确定;第三部分则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的风险,主要由通货膨胀率及信贷利率确定。Siskin(1997)认为,存货质押融资中的风险主要是质押物品的变质和价格变动,但鉴于金融机构直接监管的高成本,应逐步引入第三方物流的评估和监管。Peter(2001)认为,供应链融资能让公司利用缩短应收账款运转周期、减少存货采购成本等手段使公司更好地进行资金流管理。Jokivuolle(2003)使用结构性方法来计算贷款企业的违约概率,对贷款损失与质押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验证。Omiccioli(2005)对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影响担保物品数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Klapper(2006)发现保理融资可有效转移供应商的信贷风险。此外,他还分析了保理融资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区别、逆向保理解决借款人信息不透明等问题。Edirisinghe(2015)提出一种分析企业之间风险传导产生的结构模型。
在风险规避方面,国外已将信用等级评定的定量技术应用到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一些预警技术和风险价值评估方法在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逐渐得到应用(Stulz 1985,Jokivuolle 2003)。(www.xing528.com)
(三)供应链金融信贷合约设计
目前,学术界关于信贷合约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基于Spence的信号传递模型和基于Rothchild-Stiglitz的筛选模型。其中,后者在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信贷合约设计中被广泛应用。Guillen和Badell(2007)在研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时发现,金融机构和借款的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很难了解借款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产品销售等基本信息,并指出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消除金融机构和借款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Guillen(2006)等学者在对供应链金融中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研究中发现,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能够减少借款企业存货的库存量,在节省库存成本的同时能够盘活其存货,从而减少资金占有率,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激励研究方面,Radner(1981)在假设双方都有足够耐心的情形下,且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能够保持长期战略伙伴关系,通过重复博弈模型证明了帕累托一阶最优风险的分担和激励是可以实现的。目前,国外对信贷合约的研究主要是基于Stiglitz-Weiss模型,以信息不对称为基本假设,研究信贷市场的经济效益与均衡。Corbett和Tang(1999)讨论了在简单两级供应链下且市场需求确定,在供应商提供不同类型的契约时其对供应链的影响。Cachon(2003)在对供应链企业之间激励契约研究时,指出激励契约以两种形式存在,即线性契约和非线性契约,提出由于非线性契约的复杂性,线性激励方式成为供应链成员之间收益分配的主要方式。Xing(2005)在分析委托代理理论时发现,上游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之间存在多个环节的委托代理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建立了制造商对制造商的激励合约。
(四)供应链金融对库存决策的影响
James(1991)研究了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中关于供应商守约问题,其研究成果为在标准的经济订货批量下,供应商不允许零售商推迟付款,但是在零售商再订购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延迟付款。Aggarwal和Jaggi(1985)构建了在延迟支付情形下易逝商品的最优订货批量模型。Chu(1998)在Goyal的研究基础之上对经济批量订货模型做了进一步的改进,简化了求解经济订货批量的算法,之后又在Aggarwal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模型的凹凸性。Hwang和Shinn(1997)构建了在运费有折扣和需求是价格函数两种情形下的采购模型,得出了一些新的发现。Lambert(1999)指出,物流服务供需双方之间应当建立一种长期信任、互利互惠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单位产品的物流服务价格成为影响双方关系的主要因素,认为它关系到双方的利益分配,同时决定着在这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下双方是否能够达成既定目标,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使整个供应链更具有竞争优势。Sarker和Jamal(2000)研究了零售商在延迟支付供应商收取相关利息情况下的付款策略。Chang(2002)研究了在供应商在款货对付和延迟支付两种情况,并得出了零售商的经济订货批量。Salameh和Abboud(2003)研究了在延迟支付条件下,需求均匀且前期随机的持续采购策略。Chang(2003)等人构建了在采购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供应商才允许零售商延迟支付货款的模型。Chang等(2008)分析了延长付款特权条件下库存批量模型。Birge(2015)讨论了融资与企业运营间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融资活动将对运营事项产生显著影响,这为融资决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Zhao和Huchzermeier(2015)提出了一个运营和融资整合模型的多维度风险管理架构,他从定量角度探讨了两者的相互影响及依存关系,以便为生产订购决策提供参考。Dye和Yang(2015)研究了碳排放管制情况下持续性贸易信用与补货决策间的互动关系。Gelsomino等(2016)认为,供应链金融的好处在于链条中成员的合作,他们可以共同赢得贷款,特别是资金匮乏成员,以降低链条运行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