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于供应商选择策略的研究是针对物资采购的,对于服务采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较少。Lammgård等[40](2014)认为采购物流服务时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考虑可靠性和运输的质量,其次才是覆盖范围和低廉的价格。Bals等[41](2009)研究了采购部门在服务采购时遇到的主要困难,例如缺乏经验、缺少动力、缺少机会等,建立了营销服务采购的概念模型,通过减少采购时间和采购复杂度来提高采购效率。Pemer等[42](2014)主要研究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专业服务采购的不同之处,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探讨国际文化对于专业服务采购过程的影响。Degraeve等[43](2004)研究服务采购中的供应商选择问题,以成本为基础建立了相关的选择模型,并用实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Björklund[44](2011)研究了物流服务购买力的影响因素,如内部管理、企业资金、顾客需求、运输商以及政府政策。Lian等[45](2004)研究了健康服务采购中公共采购和私人采购之间的对比,考虑了环境因素和政策因素对健康服务采购的影响程度。Schiele[46](2005)研究政府采购部门对于咨询服务的采购,分析了其中的几个影响因素。Hallikas等[47](2014)研究了服务采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服务采购对于企业的价值。金海水[48](2008)从明确企业服务采购的战略地位、选择合适的服务采购供应商、规范企业的服务采购流程3个方面提出企业服务采购的重要因素。张瑾[49](2010)分析我国政府服务采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开放我国政府服务采购市场的策略以及完善我国服务采购立法的建议。郝慧娟[50](2008)分析我国旅行社服务采购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旅行社服务的采购策略。潘翠芳[51](2014)研究了纳税机关咨询服务的采购问题,分析了服务采购的影响因素,针对咨询服务的采购流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服务采购中如何选择良好的供应商进行合作是服务采购的核心内容,目前对于服务供应商选择的研究还很匮乏,大多针对的是物资供应商的研究。服务采购的对象是服务,服务本身的范围难以界定,使标段划分更加困难,服务难以量化,对供应商的数量确定和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从标段划分、供应商数量确定、候选供应商评价三个方面分析研究现状。
1)服务供应商标段划分
所谓标段划分是指将某一个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对一些相似的子项目进行合并打包化为一个标段,分配给不同的供应商进行投标。标段划分对招标成本、招标工期、项目质量以及项目管理都有很大的影响。
关于标段划分的定性研究,王纪黔[52](2004)以某工程项目的招标实践为例,分析了标段划分对招标项目的影响,阐述了合理划分标段的一般方法及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刘静等[53](2013)以项目群管理思想为核心,按照专业、路段、混合三种方式对高速公路标段进行划分,并分析了各种划分方式的优缺点。吴智泉等[54](2009)主要研究火电厂项目施工过程中标段划分的意义、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相关的标段划分方法。李庆梅[55](2010)主要阐述了标段划分的现状、与建设成本的关系、标段划分的原则等。张峰[56](2014)从合法性角度讨论标段划分的规则,同时分析了项目标段划分的评标标准。
关于标段划分的定量研究,张利荣[57](2006)首次采用基于建设成本和承包商实施成本的标段划分定量研究,明确最优的标段数量。洪伟民等[58](2008)在张利荣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研究了合同交易前费用、生产费用以及合同交易后费用与标段数关系的研究,并使用蒙特卡罗算法进行求解。孟碟[59](2011)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改进模型,并通过使用蒙特卡罗算法求解这个模型。张传文等[60](2012)给出了在工程造价控制下的招标标段划分模型,成本主要考虑交易费用和生产费用。张利荣等[61](2013)针对工程项目标段划分,分析了子项目粒度对招标标段划分的影响。刘小丹[62](2010)对外刊采购的标段划分进行研究,使用了自组织神经网络算法,并给出了两个有效性指标程序。唐振宇等[63](2012)使用k-prototypes算法进行分析,给出了文献资源招标最佳标段数量模型。模糊聚类准确性较高,稳定性强,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聚类的不确定性,而服务采购标段的很多影响因素都是模糊语言形式,因此模糊聚类更加适用于解决服务采购的标段划分。模糊聚类算法主要于1969年由Ruspini首次应用,并对模糊划分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在此基础上开始出现各种模糊聚类的理论和算法,包括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传递闭包算法[64],以及Dunn提出的模糊C-均值算法,在此基础上Bezdek又进一步改进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模糊聚类算法。目前的研究很多都是针对模糊聚类问题的改进算法,雷亚国等[65](2007)从点密度函数算法、聚类有效性指标以及3层前馈神经网络对模糊聚类算法进行改进,提高了聚类的准确性。李洁[66](2004)从遗传算法理论和免疫网络理论对模糊聚类算法进行改进,解决混合属性模糊聚类问题。周思达等[67](2015)提出一个基于模态置信准则的距离函数,以此完成模态振型的模糊聚类,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证明该方法是合理有效的。(www.xing528.com)
2)服务供应商数量选择
钟德强等[68](2003)在合作竞争环境下研究了确定零部件最优供应商数量模型。蒋琦玮等[69](2008)提出了一种供应商数量风险分析方法,并建立了基于风险最小和成本最优的供应商最优数量模型。Berger等[70](2004)对供应商选择的风险进行量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风险条件下的最优供应商数量决策模型。刘臣等[71](2010)在数量弹性契约的基础上研究供应商数量对企业的风险和成本的影响,建立了供应商最佳数量选择模型。
3)服务供应商评价
关于供应商评价,Byrne等[72](2013)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DELL电脑的售后服务对采购供应商选择的重要性。Björklund[73](2011)研究了绿色运输服务中影响采购环境的因素,包括司机、部门管理、企业财务、客户需求、政府控制手段等。Lammgård等[74](2014)针对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在可靠性、运输质量、地理条件、价格之外添加了涉及碳排放的环境指标作为供应商评价指标。Feeny等[75](2012)从交付能力、变革能力以及关系能力三个层次提出服务外包供应商能力评估模型。林立华[76](2014)引入供应商选择应遵循的5R标准,包括适价、适质、适时、适量、适地等标准。Ancarani[77](2009)研究如何评估公共服务的供应商表现,通过使用Agent-Based模型,建立客户对供应商的服务质量满意度模型。Peng[78](2012)使用AHP层次分析法研究物流服务外包供应商选择,建立了基于成本、实施效率、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Oliveira等[79](2002)主要研究服务供应商之间的订单分配问题,从管理能力、质量保证、工作表现三个方面来衡量服务供应商的优劣。Feng等[80](2011)研究关于多种服务外包的供应商选择问题,以合作效用、服务外包成本、服务等待时间建立了多目标规划模型来解决企业选择多个合作供应商的问题。宋丹霞等[81](2010)从生产性服务外包的角度构建了服务供应链的管理模型,认为影响生产性服务供应商选择的主要指标是服务质量、服务价格、服务柔性、服务能力、合作能力和发展潜力6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并使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结合的思想进行评价。李云华等[82](2011)针对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进行研究,认为服务质量、价格、管理能力、市场能力以及其他因素是影响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的重要因素,通过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陈可嘉等[83](2012)针对逆向物流的供应商选择进行研究,通过使用ANP方法构建逆向物流供应商的质量、服务能力、联盟性、成本等选择指标,并使用SuperDecisions进行求解。王宁等[84](2009)在联盟性、运作绩效、财务、柔性管理上使用ANP方法建立汽车行业的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使用综合评价法解决问题。
目前针对服务供应商选择策略的研究大多属于定性方面的,定量方面的研究大多涉及的是关于物流服务的供应商选择,建立的数学模型或者方法也仅是对服务供应商选择指标的某一方面进行量化,例如只单纯地考虑成本或者满意度方面的数学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