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吉林省农业基础设施经过几年的建设,有了很大变化,但距离产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必需的货运、廉价标准厂房仍然不足,其次是已有的一些基础设施,对企业综合运营成本造成的影响估计不足,成本过高,或不能真正满足产业的需要。因此,一方面必须加强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加强区内供热、铁路货运、标准厂房、企业员工住房的建设,同时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通盘考虑企业以及全社会的运营成本,探索土地开发的新途径,降低土地成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公用事业建设引入民营资本或外资时要慎重。通过降低整个社会的运营成本来提高投资环境竞争力。
(二)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在改善政府服务上,一是调整政府职能,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树立“招商、安商、亲商、富商”的开发区文化。二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将企业时刻关心的公共信息、法规、政策、程序,以及一些主要产业行业的深度市场分析等内容,形成相对固定的信息资源,供企业共享,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对称,降低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也使政府的工作走上规范化、透明化、法制化的轨道。三是抓住一些破坏投资环境的典型案例,严查到底,特别要严查垄断行业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提高产业配套能力(www.xing528.com)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先天不具备超额利润来足以抵消因配套不足而增加的负担,必须依靠配套环境的完善。区域产业集群是关联性很强的企业,供应商、大学、研究机构、中介组织和顾客等通过一个附加值生产链在一个区域相互联系形成的网络。我国开放较早的珠三角、长三角在多年发展中取得长足进步,一批由出口加工转型而成的产权清晰的民营中小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其通用,甚至专用零部件的品种、质量,尤其成本显示出良好的配套能力和竞争能力。相比之下,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配套能力本身也校弱,矛盾更加突出一些。要解决配套问题,首先示范区创建必须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重点突出,政策导向清晰,能够围绕重点产业完善配套环境;其次要重视物流、会展、生产要素市场等服务业的建设。
(四)完善专业化服务水平
示范区企业营运需要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和社会化服务机构。信贷、担保、融资、法律、会计、审计、投资顾问、咨询企业孵化、人才交流、证券交易、专利信息、第三方物流、企业孵化等中介服务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些方面,示范区管委会应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