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中,冲突可能是即时发生的,如发生了非常恶劣的情形足以让冲突双方即时爆发出争吵甚至动手。在更多的情况下,冲突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根据庞地以及罗宾斯的研究,冲突的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即潜在对立、知觉介入、冲突意向、冲突行为和冲突结果。并非每个冲突都会完整地经历以上五个阶段,有的冲突可能还处于潜在对立的时候就已经消除了,有的冲突可能发展到冲突行为阶段,通过合作等行为也消除了,有的则会经历五个阶段,带来或好或坏的冲突结果。冲突是否经历完整的五个阶段,受冲突双方相互依赖程度的影响,这里提到的相互依赖程度,是指一个主体在完成自身任务或获取利益时受另一个主体的影响程度,影响越大,则依赖程度越大,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同时,还受冲突双方在知识、认知、经验等各方面的影响。
冲突类型丰富多样,冲突原因也不尽相同。但在企业管理中,不同冲突类型发生的一般原因主要包括:
1.资源分配差异
资源分配差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者自身资源的分配差异,如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分配、与其他管理者以及下属各部门间的交流时间分配等;二是管理者对下属各部门在诸如人力、物力、财力等企业资源上的分配差异。管理者自身资源的分配,受个人心理承受能力、休闲与工作偏好等影响,特别是在与各部门间交流沟通的时间分配上,往往会间接引发部门间对于管理者是否偏心等的猜测和诱发部门间彼此的不满情绪。管理者对于企业资源的分配,更加容易触动各部门的神经,稍有不妥,不仅引发部门对于管理者的不满情绪,同样也会让个别部门感觉失宠而对其他部门产生抵触和恶意竞争的情绪。
2.信息差异
各主体间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的差异、信息传递和加工的差异、表述信息的差异,使得各主体基于所获取的信息所作出的判断和决定存在较大的差异。信息失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是不可控制的,所以一手信息才显得非常珍贵。在信息失真的情况下,一是所掌握的信息产生了差异,二是对相同信息的认知也会存在差异,这就难免各主体会因为信息差异而产生在判断和决定上的不相一致。
3.认知差异
认知也称为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由于企业中各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人生经历等有所不同,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相同,从而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也存在大的差异。认知差异在企业冲突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认知所形成的部门文化不同,不同部门对于同一事物的判断和行为必然会受到部门文化的影响;二是不同的认知导致缺乏换位思考,企业管理中各方由于层级、地位、观念等不同,往往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冲突也就随之而来。(www.xing528.com)
4.目标差异
目标差异往往由于员工或部门具有的权利和责任不同而产生。基层员工、部门及部门管理者、高层管理者等不同层级都有各自的目标。基层员工是企业的基石,也是利益的主要创造者,但在企业利益分配中往往处于弱势,同时也没有发言权,因此,有些基层员工抱着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很多有用的信息都无法传递给企业;企业中往往存在部门本位主义,即各部门并非总是执行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和目标,而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易导致在和其他部门合作过程中引发彼此的不满;高层管理者站在企业持续发展的高度制定目标,由于所获得的信息可能是企业中个别利益团队的,并非考虑到其他利益团队或基层员工的实际状况等,目标在贯彻中往往会受到阻碍。
5.不公平现象
劳动可以创造价值,但并非付出的劳动都会转化成价值。企业中普遍存在实干派和吹嘘派,吹嘘派爱说好话,拍马屁,可能因为与领导关系较好,会不劳而获;实干派踏实认真,为公司创造价值,但有时却很少吸引领导的眼球,在利益分配和晋升等方面都得不到重视,冲突也就随之而来,由于长时间敢怒不敢言,实干派的员工最后也就选择跳槽来逃避冲突。企业中不公平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领导对员工有性别偏好、同级别的员工收入却有较大差距、企业原有的承诺成为了空话等都会使得员工产生强烈的不满,却又只能憋在心里,久而久之,员工失去归属感,最后结果也只能是另择企业,使得企业损失较大。
在有压力的环境下,上述的各种冲突原因带来的冲突程度可能会加强。企业实行的员工末位淘汰制度、资源短缺、经营规模调整、经营不稳定、不和谐的氛围等因素,强化了企业的环境压力,不仅增加了各种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也加深了各种冲突的影响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