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防灾能力低的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防灾能力低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近些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但总体看,吉林省粮食大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2010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96%,2012年为3.87%,2016年为5.8%,比重有所上升,但是增长极为缓慢。2016年粮食大县配套机电井76014口,占吉林省总量的44.58%,易旱、易涝面积呈逐年扩大之势。农业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防灾抗灾能力低下,严重威胁和制约粮食大县粮食生产的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前提,是顺利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保证,包括电力和电讯设施、道路和交通设施、水利和用水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是决定一个地区农业状况的重要因素。虽然,近些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但总体看,吉林省粮食大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2010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96%,2012年为3.87%,2016年为5.8%,比重有所上升,但是增长极为缓慢。用于粮食大县的投资就更少了。由于粮食大县财政困难,2011年财政支农51.1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6.86%,2014年财政支农67.7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5.79%,2016年财政支农76.6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5.2%,财政支农比例也在不断下降,那么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所占比重就更小。由于农业基础建设投资不足,导致粮食大县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从表8-3可以看出,粮食大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在2004-2006年有所增加,2007年因为吉林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有效灌溉面积有所下降,2008-2012年持续上升,2012年有效灌溉面积比2004年增加136.83千公顷,2013-2014又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15-2016年又有所上升,2016年有效灌溉面积817千公顷,但是有效灌溉面积所占比重仍不足耕地面积的30%。2016年粮食大县配套机电井76014口,占吉林省总量的44.58%,易旱、易涝面积呈逐年扩大之势。吉林省重点中型灌区现有干、支渠系建筑物大部分都建于20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运行年代长久,且工程质量差,现有重点中型灌区工程完好率最低不足30%,不少工程带病运行,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也制约了灌区发展。67%的小型水库带病运行,这些隐患已严重威胁了水库下游城镇、村屯、重要交通干线和大片农田。省内许多大江大河的安全防护设施已经严重老化,89座中型水库中有不少都存在泄洪设施老化、大坝高度不够的问题,不少防浪墙已经出现断裂,泄洪量也不够,有的甚至连闸门都失灵。农业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防灾抗灾能力低下,严重威胁和制约粮食大县粮食生产的发展。

表8-3 2004-2016年吉林省粮食大县有效灌溉面积表 (千公顷)(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2005-2017年《吉林统计年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