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量的22%,但耕地只有1.2亿公顷,仅为世界耕地1/20,用1/20的耕地养活超过世界1/5的人口,对于我国来说是非常不易的。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本国的稳定与发展,也关系着世界的食品安全与稳定。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大县作为县域经济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我国商品粮生产的核心区域,目前我国共有2000左右个县,其中粮食大县800个,粮食大县所产粮食就占全国总产量的78%以上。十多年来,粮食大县向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为稳定粮食市场,保证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一旦粮食大县的粮食生产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粮食一直以来就是粮食大县的优势所在,但是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收益低,一直以来粮食大县的粮食生产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反而逐渐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沉重包袱。从资金信贷上讲,这几年由于粮食市场疲软,粮食大县存粮逐年增加,但是由于粮食销售不出去,又无法及时调出,库存粮食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导致信贷收支难以平衡,因此政府无力拿出资金发展生产;从财政收入上看,由于粮食生产是粮食大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种粮收益低下,导致县域财政每年不仅不能从粮食生产中获得较多的财政收入,反而还要从有限的财力中拿出相当部分资金用于支持粮食生产和补贴粮食经营亏损,导致不少县的粮食部门亏损“挂帐”。由于粮食生产经营带来的信贷、财政收支紧张,导致县域无力拿出更多资金来发展对财政收入有重大贡献的二三产业,县域经济难以摆脱困境。所以目前这些粮食大县绝大多数都是工业弱县、财政穷县。以吉林省的12个粮食大县为例,2016年粮食大县共产粮食2336万吨,占吉林省粮食总产量62.84%,人均粮食占有量2575公斤,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3倍,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5.58倍。但是工业总产值仅有1136亿元,占GDP29.07%,占吉林省工业总产值的18.71%,人均工业总产值12519元,不足全省人均工业总产值的55%。粮食大县一般预算财政总收入118.38亿元,仅占GDP3.18%,占全省财政收入的9.37%,人均财政收入1305元,刚超过吉林省人均水平的1/4,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10。近几年由于国家取消农业税和实行粮食补贴政策,农民的生活水平刚刚得到改善。但是,至今农民人均纯收入刚能达到12051元,仍低于吉林省乃至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粮食大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2016年粮食大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54元,比吉林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467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762元。
由于农业与二三产业相比效益低下,同时伴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大县的青壮年劳动力大批外出,种粮的主力队伍变成了老人、妇女和放假的儿童,这类人群相对文化水平低下,很难掌握现代的农业生产技术,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粮食大县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落后,与其他县(市)特别是沿海地区县(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的减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对粮食主产省特别是粮食大县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粮食大县必须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因此丧失了很多发展经济效益高的非粮产业的机遇,粮食大县经济陷入了困境,居民生活条件难以改善。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必然会降低粮食大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国家的粮食安全将会受到挑战。近几年来,国家对解决“三农”问题,虽然采取很多补贴政策,例如减免农业税等。从2005年开始国家还拿出专项基金奖励粮食大县,但是据统计,2016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奖励粮食大县资金394亿元。人均不足100元,随着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这部分奖励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来说更是杯水车薪。而且大多数奖励资金中,只有一部分投入到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去,绝大部分用于补发干部和教师工资。因此,粮食大县的地方政府和农民迫切要求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之路,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www.xing528.com)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的决策,随之几次党的全会以及“十一五”规划相继对发展县域经济做出重要指示,县域经济的含义日益丰富,逐渐与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非农产业、小城镇建设、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等工作结合起来。因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县域实施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作为县域特殊群体的粮食大县保证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目前县域经济陷入了“粮食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怪圈,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粮食大县要抓住乡村振兴这一契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工业化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用城镇化把农民从农村中解放出来,通过“三化”互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形成“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民宅向居住小区集中”的新格局。县域经济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说就是走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粮食大县要想走出“粮食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怪圈,就必须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延伸粮食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通过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县域经济腾飞。只有县域经济的发展,才会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创造条件,为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打下基础,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基于以上观察,本研究以吉林省十二个粮食大县为例,通过对粮食大县的产业结构、财政状况、居民收入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与全国、全省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同时分析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考虑如何保障粮食大县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从学术价值、理论意义看,这是系统的以粮食大县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粮食大县这一独特区域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及影响因素,为粮食大县的发展提出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通过县域经济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县域经济的突破。通过对已有支持政策的评价和完善,为政府下一步确定扶持粮食大县政策方向和措施提供理论借鉴。从现实意义看,本研究对巩固和提高粮食大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加快粮食大县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