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教师出身的这些大佬:
刘永好(新希望):创业前身份——四川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教师;
冯仑(万通):创业前身份——中央党校教师;
孙为民(苏宁):创业前身份——南京理工大学教师。
他们在离开职业教师队伍之后,都逐步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那么,他们何以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教化与影响身边的人和社会?我想,并非出于他们的教师职业技能,而是出于他们的教师职业本能!
下面,结合我们常见的市场营销,一起说说如何区别教师与书店、医生与药店的两种不同思维方式,以及由此思维所带来的行为差异。
道与术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医生,药到病除解困也!(www.xing528.com)
据说古时候,教师和医生,都是极其崇高的职业,前者开启人生智慧、后者开启人身潜能,故一并被人们尊称为“先生”。
各位从事市场营销的朋友们,当你饱读各种经典、经过各种历练之后,是否有了按捺不住一展身手的冲动——去做一名优秀的市场总监,去找一家大的平台,好好帮助一家企业建功立业,开疆拓土?
其实,这种帮助的冲动,就是市场营销领域里的教师和医生——看看企业里都有什么营销问题可以调教?看看企业里都有什么管理问题可以优化?
然而,不少市场总监尽管通晓各种营销理论、熟悉各种营销手段,却不知不觉把自己变成了药店和书店!所谓药店,就是我有多少手段和技能模块;所谓书店,就是我有多少理论和方法套路。
一个可以想象的滑稽场景:当一个部门总监走马上任伊始,面对一堆新人旧事。先不去仔细观察,先不去埋头分析,先不去梳理问题,就迫不及待地嚷嚷着,你们看啊,我的“药”有很多!我的“书”有多好!你们要什么呀,我这里“宝贝”很多。甚至不管三七二十一,见有人上门,就笑呵呵地迎上去——你要什么书?你要什么药?这本书包治头疼,那种药包治脑热。
这样的部门总监把自己彻底变成一个药店和书店的推销员,甚至他连推销员都不合格,成了守着药店和书店的门童,而自己却浑然不知。
杂感,是为记!
我思我见
药再多,若不对症就不是好药!书再多,若非解惑就不是好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