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我们知道,制订市场营销计划之前,往往离不开市场调研。市场总监的义务之一,就是要深入浅出地训导市场部,让“高大上”的市场调研走下神坛。以下,是老银多年来关于市场调研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首先重视公司内部调研
很多从事市场工作的朋友,常常忽略的调研对象就是公司的内部同人,尤其是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在一个比较注重分享的企业,市场人员获得相关信息比较容易。然而在一个比较强调保密的企业,由于很多人掌握不了这个分寸,就借故形成一个又一个的信息瓶颈。
凡是与公司客户能进行直接接触的同事,都是我们很好的内部调研对象。比如客服部、运营部、销售部,他们往往都能获得市场最直观的反馈和信息。市场部的人员,要与之形成例行的沟通机制,形式上可以稍微正规一点,必要时可以形成书面的调查问卷,这样就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善用公司合作伙伴调研
公司的合作伙伴,比如销售渠道和下级分销商,常常以公司的半个“自家人”身份出现。尤其是他们作为直接接触市场一线的终端,从那里获得的第一手信息也是非常珍贵并具有参考价值的。
针对公司合作伙伴的调研,由于涉及跨部门作业,因此要注意方式,通常需要给公司的合作伙伴管理部门打个招呼,以寻求他们的支持。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和业务部门一起拜访合作伙伴,深入交流市场反馈。这样获得的信息,远比坐在办公室里通过各种搜索得来的资料要靠谱和生动得多。
留意竞争对手官网及动态
对于竞争对手的调研,不要一下子就指望拿到人家的核心商业机密。事实上,这些成文的商业机密,人家也不至于傻乎乎地直接拱手相送。细心的市场人员,只要长期坚持关注对手的官网及动态,再配合从合作伙伴那里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往往就可以明白竞争对手的市场策略甚至营销政策。
毕竟,在你的竞争对手眼中,下面的合作伙伴(通常越往下面,大家的渠道相通或者具有很大的共同性)是没有办法进行充分保密和防范的。比如同类产品的价格政策,用好你的合作伙伴,他们往往得到的信息最为接近市场的真实情形。
分析竞争对手公开的报道
我们的市场调研,往往在很多时候,就是直接针对竞争对手的调研。上文说过,对手的官网及新闻动态是相对公开的。除非人家用了专门的渠道管理后台。即便这样,对手也必须对市场进行适当的透明和公开。
媒体关于对手的公开报道,往往可以看出对手的市场营销发力趋势和方向。尽管偶尔也会出现对手故意扰人耳目、混淆视听的一些宣传。但只要市场人员长期留意,将一段时间的信息集中分析,自然可以看出对手的某些真实端倪。尤其是那些公众企业,他们的公开报道甚至公开财报是很值得认真解读的重要资料。(www.xing528.com)
第三方调研机构免费数据
在IT或者互联网行业,有艾瑞、易观等比较知名的第三方调研机构。这些机构定期会免费公布一些时间稍微滞后的行业数据或者报告。这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而言很有参考价值。
如果条件许可,可以购买上述调研机构的报告服务,这样可以更及时、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行业的大趋势和数据,以便企业从行业的层面把握大的方向和脉搏。
很多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协会。这些行业协会,通常会有各种组织交流,以及白皮书等资料分享。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已经成为某行业协会的成员单位,则市场部人员就可以借机多与协会交流。对于通常关注的数据,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因为这些数据,主要是站在行业或者产业的高度,不涉及某个竞争对手的核心商业机密。因此,协会也可以算是为整个行业服务的机构。
参加行业峰会或者俱乐部
对于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适当参加那些有点干货的行业峰会或者更为高端的俱乐部。这里所获得的市场调研信息不但相对高端、私密、权威,同时,这些峰会或者俱乐部往往还可以影响甚至左右行业发展的潮流,甚至政策条文的制定。
小贴士:白皮书和第三方
白皮书是政府或议会正式发表的以白色封面装帧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的别称。作为一种官方文件,代表政府立场,讲究事实清楚、立场明确、行文规范、文字简练,没有文学色彩。白皮书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正式官方文书。各国文件分别有其惯用的颜色,封面用白色的就是白皮书。
第三方指两个相互联系的主体之外的某个相对独立的客体。一般引入第三方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中立、公平、公正,如第三方认证、第三方支付、第三方监理等。
我思我见
一些企业,要么不重视市场调研,要么神话市场调研。还有的企业高级主管,为了拿到所谓专业的市场调研报告,从而作为推进自己的想法、印证自己意见的强有力的外部理论支撑,不惜花高价,甚至花冤枉钱去购买和定制,对上述最基本的调研渠道和方法弃置不用,实则舍近求远,舍本逐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