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皋市平园池村:打造网红乡村的小康之路

如皋市平园池村:打造网红乡村的小康之路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皋市委宣传部调研组“小康”被用来诠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殷切期望。如皋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小康,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谱写新篇章作出探索和努力。平园池村本是一个纯农业村,村内无一家规模性企业。以原有的农地股份合作社为基础,在南通率先成立平园池村农民合作社综合社。平园池村坚持自治、法治、德治齐头并进、协调互补,连续10年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如皋市平园池村:打造网红乡村的小康之路

如皋市委宣传部调研组

小康”被用来诠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殷切期望。如皋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小康,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谱写新篇章作出探索和努力。平园池村地处如皋北部,素有“平碧园入诗 池映村上画”的美誉,全村由藕池、竹园和太平井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52亩,辖24个村民小组,农户996户,人口3354人,劳动力1188人。近年来,该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省文明村等30项省级以上荣誉。

一、寻梦:起因背景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关口,站在1477平方公里的如皋大地上,站在145万勤劳朴实的如皋人民面前,我们使命如山,重任在肩。如皋市平园池村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创新思路、勇于变革,近五年的时间,就把一个位置相对偏僻、经济相对落后、村庄环境较差的纯农业村,建设成为产业强、群众富、环境美、风气好的全国示范村,走出了一条高质量跨越发展新路。从贫穷到富裕,从安静到喧嚣,漫步此村,景点星罗棋布,处处鸟语花香。5年前偏僻落后的纯农业村,现在已然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乡村”,真正让美丽乡村这一概念从“跃然纸上”到“映入眼帘”。平园池村既是如皋乡村变化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透过它的蝶变,我们能感受我国乡村发展的步伐,也能看到全面小康的一个样本。

二、追梦:实践探索

(一)金色产业富民,跑出振兴加速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 抢抓机遇,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转折点。平园池村本是一个纯农业村,村内无一家规模性企业。产业是强村之基、富民之本,产业发展快致富路才宽,2014年,总投资715万元、总面积5710亩的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成功落户。平园池将村集体闲置且破旧不堪的老办公室、老卫生室、老木材市场、老塑料编织厂等进行拆旧复垦,并鼓励96户农民拆除老旧危房、入住镇集中居住区,共整理出土地85亩,新增集体经济收入260 万元。

2. 创新模式,农民合作社带来发展新机遇。全村务农劳动力平均年龄达到65岁以上,农民“不愿种田,种不了田”的问题日益突出。有着养殖业经营经验的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提议成立以村集体领办的农地股份合作社。以原有的农地股份合作社为基础,在南通率先成立平园池村农民合作社综合社。

3. 乘势而上,资源整合激活强村富民动力源。创办惠农劳务专业合作社,组织全村200余名富余劳动力,统一办理意外伤害险,统一对外接单、对外服务。增设代理服务部,统一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购置清运设备,统一处置村内各种废弃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既美化环境,又满足有机肥需求。成立江苏竹太藕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村内各合作社生产的农副产品进行统购统销,并帮助注册农产品商标,努力解决农副产品“卖难买贵”难题,让利于市民,实惠于农民。经过多年摸索和苦干,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27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2.8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60.63万元增长到186.1万元,年均增长25.14%,成功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的强村富民新路。

(二)绿色生态旅游,唱响美丽新经济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平园池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以村庄环境整治为抓手,努力将美丽生态化为美丽经济,2019年吸引游客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万元。

1. 打好生态牌,提升美丽经济绿色底蕴。村书记刘炜建带头跑项目、跑农户,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鼓励在外能人多作贡献,说服村民舍小利顾大局,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8000万元,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再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

2. 打好特色牌,丰富美丽经济文化内涵。平园池拥有与“徽派园林孤本”水绘园齐名的水竹园、齐白石题名的民国园林画隐园、敬老长寿的百岁坊等文化遗址。引进各类观赏型荷花与食用型莲藕,打造“荷塘月色”新地标——千亩生态藕池文化园,让村民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筹建以红色历史、传统文化和长寿文化为主题的农耕民俗文化馆,集中展示老一辈所使用的的生产生活工具,既让老物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又让年轻一辈感悟到老一辈生活的艰辛和时代的发展,真正让乡愁铭记在心里。画隐园和水竹园修葺一新,传统园林的改造提升既让乡村旅游多了一处景点,更让村民们再次找回了文化自信。

3. 打好休闲牌,激发美丽经济消费活力。打造春有牡丹芍药、夏有荷花睡莲、秋有菊花桂花、冬有梅花玫瑰的花海观赏区,不断凸显“平碧园景、池映村色”的生态底蕴。自2017年举办第一届“平园池乡村荷花节”以来,已连续举办了4届,累计吸引游客80多万人,有力打响了“藕香荷韵”旅游品牌。

荷塘月色乡村旅游区

(三)蓝色平安和谐,“三治融合”齐推进

平安是福,和谐为美。江苏如皋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研究提出了“做实产业、做优城市、做好民生、建强队伍”四大重点工作。平园池村坚持自治、法治、德治齐头并进、协调互补,连续10年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1. 以自治为基,提升村民自我管理水平。平园池村两委拟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在南通率先成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2019年“村庄水环境整治(农村厕所排污改造)”议事活动入选如皋市政协“有事好商量”。

2. 以法治为本,夯实基层治理坚强保障。新建法治宣传长廊,依托民房外墙、村公共服务中心等载体打造德治文化景观带。开展“宪法十讲进社区”等宣传活动,举办法治文艺演出。聘请1名街道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担任村法律顾问,设立百姓茶馆,既为村民提供了一个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好去处,又打造了一个收集社情民意、宣传党的政策、解释镇村工作的好阵地,做好清理乱堆乱放、土庙拆除、丧事简办等一批老大难工作,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

3. 以德治为先,着力培育良好家风民风。平园池引导村民自发组织旗袍队、文艺演出队,开展“闹元宵”“农民文体艺术节”“颂党恩、迎国庆”“庆重阳”等各类文艺演出,提升村民精神风貌。组建“五色党建”志愿服务队,开展尊老敬老家庭、和谐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进行集中颁奖,有力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平园池村旗袍队(www.xing528.com)

(四)橙色温暖关爱,携手共奔小康路

发展为了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如皋坚持兜牢基本民生底线,补齐发展短板,努力办好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

1. 就业扶贫岗位。2019年村两委牵头联系各农场,帮助20人进入农场灵活打工,安排5人进入村公益性岗位,每天收入达到60元以上,既让他们能照顾家人,又可赚取一定收入,生活再次有了新奔头。

2. 保障扶贫兜底线。针对13户因病致贫又无劳力的贫困户,村两委安排专人挂钩服务,用好上级各项政策保障,切实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对住着危房的2户,及时联系住建部门进行拆除,安排进入养老院或村集中居住区。对还喝着井水或河水的6户,帮助免费安装自来水,并结合农村改厕,将管网送至厨房和卫生间,让他们能够用上安全、卫生、方便的饮用水。为88名贫困人口购买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补充商业保险,有力防止脱贫返贫、贫上加贫。

3. 爱心扶贫暖人心。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结对帮扶低收入困难户,主动联系市级和街道机关部门开展挂钩帮扶,每年各类帮扶资金及物资4万多元。协调在外能人和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累计募集善款8万多元帮助特殊困难家庭。组织村民设立爱心超市,积极引导村民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努力让携手奔小康成为全体平园池村民的自觉行为。

三、圆梦: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增强政治担当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探究平园池五年蜕变之路,发生变化的核心在于党委班子领导力和凝聚力的增强,尤其是班子核心成员——党总支书记刘炜建的当选,让平园池开启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1. 扛起责任,当好发展领头雁。刘炜建是土生土长的平园池人,当过兵、跑过运输、搞过养殖,20岁就申请入了党。在进入村两委班子前,他用心经营自家农场。进入班子后,他毅然放弃自家农场,全身心投入强村富民发展事业中,让村民们看到了一个愿为他们奔波劳碌、能给他们带来希望的好书记。

2. 建强班子,筑牢基层党组织。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面对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刘炜建组织公开选举、任用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5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选用口碑好、群众认可的党员担任10个党小组组长,真正把党小组建成团结村民的“纽带”、攻坚克难的“前哨”。

3. 完善制度,增强发展战斗力。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日常管理是关键。从严从实抓好“三会一课”、党员积分制管理考评等各项制度,规范开展党组织各项活动,村党员干部做到困难家庭必访、重点人员必访、矛盾纠纷必访,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拉近干群距离,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二)坚持因地制宜,挖掘村域资源

如何让村里的池塘树木成为景色?如何让村里的路桥、房舍成为景点?如何让村里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成为景观?如何让自然资源和历史传承变成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带领村民致富的资产与资本?是平园池人长期以来的梦想,也是乡村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

1. 重视规划,强化特色定位。平园池综合社创建后,特邀同济大学专门设计规划村田园综合体五大功能区:农业生产区、农业景观区、休闲聚集区、生活居住区、村庄服务区,大力开展美丽田园综合体建设。

2. 挖掘资源,设计最美蓝图。在五大功能区基础上,充分挖掘村域资源,原每个自然村的村名都是独特的景观。村内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农耕传统特色,生态环境优美,拥有发展成为旅游观光乡村的独特潜力,立足于本村自然人文资源,讲好平园池的故事,突出展示“人在画中游”的视觉冲击。

3. 融合体验,创造综合体系。为了满足游客深度参与、融合体验等各种需求,平园池村创造了综合产品体系,建设微型盆景园、采摘园、农耕体验园、休闲垂钓园、童子捉泥鳅、藕池打水炮等项目,让游客玩得好。兴办农家乐菜馆、烧烤区、自助烹饪区等,让游客吃得好。建立农耕文化馆和农产品展示展销馆,让游客买得好。组织农家空余房屋创办民宿合作社、建设健康养老中心等,让来客住得好,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水和谐、天人合一”的唯美境界。基于此,乡村振兴战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更加尊重农村发展的差异化特征,满足不同特征的农村地区对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

(三)坚持生态优先,引领绿色发展

绿色,是全面小康的鲜明底色。“绿色小康”,意味着我们必须走一条既要赢得经济又要不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 以“水”为“墨”绘就“生态藕乡”。平园池村始终坚守生态底线,切实做好“治水、绿化、建园”三遍文章。重点做好河道治理和污水处理,先后投入490万元对村庄4条河道进行整治疏浚、生态护驳坡及绿化种植。对田园坊、服务中心、民宿区、广场等区域进行1500米雨水收集管道以及3000米生活污水管道铺设并接入开发区污水管网。结合现有莲藕种植优势,投资建设藕池湿地二期。

2. 以“景”动人,描绘秀美新画卷。夏夜晚风怡人,“荷塘月色”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散步,塘内婆娑摇曳的花影和岸边三两成群的身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路走来,从荷莲产业到旅游观光,从传统农业村变身荷莲争艳、生态环保、百业兴旺的“世外桃源”,平园池村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一年四季皆有景,一条条笔直宽敞的农村路延伸到乡村深处,一路串起了荷花池、画隐园、牡丹园、采摘园、菌菇园、菊花园、农耕博物馆等旅游元素,“北有藕池园、南有盆景园、东有采摘园、西有蔬菜园,家住长寿园”的美丽乡村蓝图已然实现。

3. 融合打造“诗与远方”,开启乡村“美颜”新模式。“农民卖农产品,更要卖风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平园池村致力于传统农业与休闲体验相融合,通过产业规划布局,把特色产业“种”成一道景,通过“一节两赛”,提升特色产业影响力,让休闲体验与地方特色产业、地方特色文化、地方特色风情深度融合,为美丽乡村的永续装上发动机,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做强集体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