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天宁区委宣传部调研组
富强村位于常州市天宁区,是典型的中心城区城中村,高架桥近在咫尺,大运河穿村而过,交通发达,民风淳朴。全村下辖14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小区,共有1200余户,常住人口3100多人。富强村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健康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常州市五好示范村等多项荣誉。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路者、城中村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富强村在乡村振兴的追梦路上走出了富民强村的新路径。
一、富强村的发展史,是一部城市发展史
40年前的富强村,离城市尚远,就是农村。村民们大多以种田为生,一年“一季水稻一季小麦”,人均收入七八百元,村集体经济连年亏损,村民都说:富强村不富不强,何时才能名副其实呢?
1984年,富强村委挖掘整合农业资源,把农业生产和蔬菜种植有机结合起来,并对全村蔬菜种植发展进行统一组织、规划、协调和研发。蔬菜种植逐渐替代粮食生产,粮农变菜农,三面环水的富强村建成高标准蔬菜示范田1600亩,成为常州市有名的“菜篮子”,摘掉了贫穷的帽子。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富强村离城越来越近,从农村成为城郊。20世纪80年代,常州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在1984年,富强村仅1家富强五金厂,年产值6万多元、职工11人。富强村委带领村民转变思路,抢抓机遇,投身工业生产的浪潮,先后创办了常州能源设备总厂兰陵钣焊厂、常州水月塑料机械厂和常州水月五金厂等企业。
1990年,城市规模继续扩容,富强村开始拆队转居,成为城中村。至1994年,富强村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田村。
没有了农业,就重点发展工业。1992年到1995年,是富强工业快速发展时期,实现一产向二产的华丽转身,工厂数量增加到13家,工业总产值增加到了几千万元,职工人数达到423人。
1996年之后,富强村工业年产值超亿元,村级集体企业快速发展。随着常州化工厂、常州能源设备总厂、常州华利达服装有限公司落户,富强村的集体经济收益连年倍增,富强人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
富裕之后的富强村,作为中心城区的城中村,怎么实现“城村共生”,与城市相得益彰?怎么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区域的城市品位?这是摆在富强村委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村委想方设法协调各方资源,带领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开阔眼界思维,拓宽发展思路。
在学习的过程中察觉到继续发展二产受限,富强村开始转向发展三产。菜市场、理发店、洗衣店等小型商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建设起来,实现了村民买菜不出村、购物家门口的便捷。
从2010年开始,城市拆旧建新,工业企业逐渐搬离,富强村拓宽了龙游路、富盛一路、富盛二路、红梅南路,集体资产租赁过程中先后引进信特超市、禧瑞都餐饮、昂立教育、美驰家具等项目,不断提升服务业品质。目前,富强村已经形成了综合商场、娱乐休闲、酒店餐饮、家具装饰、培训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链,实现了“二产”向“三产”的成功过渡。
回顾改革开放42年,这是富强村经济从纯农业、蔬菜种植业、工业到服务业的发展史,是富强村建筑从平房、楼房、别墅到高档小区的变迁史,是富强村村民从农民、菜农、工人、到老板的成长史,也是富强人从饥饿、温饱到富足的全面小康史,更是一部城市的发展史。
二、富强村的小康路径:积极探索“三化”发展之路
城中村一方面为城市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治安问题突出等,严重影响城市的发展进程。富强村的小康路,就是积极探索“三化”发展之路,彻底解决这些“拦路虎”。
(一)针对居住环境差,富强村探索美化环境
1. 村民住房改善。1999年按照村民自愿原则,村民住房统一设计,建成周家小区、周家村、赵家村、梅龙坝别墅区集中居住,解决了生活设施不齐全、交通不便、难于管理等问题,同时以空间垂直利用取代平面利用,增加了绿化和道路广场用地,改善了生活环境。2010年,依托城中村改造拆旧建新契机,引进华润集团,新建华润国际高档小区,富强人完成了“村民”变“居民”的身份转变。
2 村庄环境改善。1984年起,富强村先后投资1000万元完成村主干道拓宽工程、绿化工程和亮化工程,投资350万元治理内塘河,沿河驳岸加设河道护栏,投资180万元建造梅龙坝排涝站、3座高标准公厕,生态环境、生活环境有明显的改善。
3. 城市长效管理。成立城市长效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同时成立村垃圾清运小组、村绿化小组、村保洁小组等,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及时消杀。加强绿化管护,及时补种。村干部巡回督查,建立每月考核机制,保证城市管理规范化、持久化。
富强村别墅小区——周家小区
(二)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富强村探索优化服务(www.xing528.com)
人民利益无小事,富强村始终以村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为己任,实现“发展为了百姓、富裕为了群众”的初心使命。
1. 筑牢社会保障底线。2006年起投入650万元,为1335户村民家庭财产安全提供托底保障,为退养社员购买安康关爱行动老年人保险,为49个失地农民办理社保,将全体村民纳入城市医疗保险。退养老人每年生日赠送一个8寸的大蛋糕,每逢重阳节还会送上500—1000元的慰问金。
2.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2008年,富强村投资近600万元,建设了886平方米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333平方米的居家养老中心、300平方米的党群活动中心。村民可以在综合服务大厅享受“一站式”服务,也可以在老年活动中心、居家养老中心,足不出户享受远程教育、运动休闲、卫生保健等服务,实现了村级公共服务配套化、人性化、亲民化。2010年起,投资100万元建成张墅桥、蒋家庄10分钟健身点,方便居民养身锻炼。
3. 丰富育幼养老内涵。2016年,居家养老中心椿熙堂建成投入使用,为村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社团文体活动、健康助餐等服务。2019年底初心驿站·幸福家党群活动中心投入使用,爱尚学堂、四点半课堂、自然科普、常年开放。2020年底将开放忆农园开心农场、亲子采摘等活动。
龙游河南站
(三)针对治安问题突出,富强村探索强化社会治理
1. 凝聚力向心力建设。长期以来,富强村党总支注重对全村党员的教育和学习管理,通过远程教育、党课、主题党日、学习参观等学习载体,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实质。建立党总支委员结对党支部、各党支部书记结对党小组长、党小组长结对党员、党员结对群众的结对机制,切实把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扎根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
2. 号召力决断力加强。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凡是村里大事、难事、要事,比如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问题,都经过民主协商,坚持“四议两公开”原则,召集村民广泛征求意见后,由村总支会议提出解决方案,最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确保村民的参与权和管理权。
3. 志愿力奉献力凝练。创立“幸福超市”“幸福银行”,建立志愿服务“幸福积分”制,实现空间换时间、时间换空间的志愿精神,让更多的富强村民、退役老兵、党员群众联动服务,增强服务家乡的归属感,共建富强大家庭。
4. 公信力服务力提升。按照综治办、警务室、调解室、新市民服务站“四合一”标准,成立基层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管理信息工作平台。强化了对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对矛盾纠纷、治安问题、公共安全等都实行信息化管理。同时,为450户符合无线网络条件的村民安装治安探头,保证了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三、富强村的“富强模式”:农村城市和谐共生
这些年,富强村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走出家门,踏进公园”,是富强人最贴切的生活感受。现代化的健身广场、篮球场、健身步道、儿童游乐场等,是村民每天健身娱乐休闲的最佳选择,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富强人的生活常态。
2019年,富强村还开启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让村民变股民,以主人翁的身份,共同参与集体经济管理、资产增值保值、共同分享资产收益成果。
作为中心城区典型的城中村,富强村具有城中村的所有属性和存在的问题。村居环境的改变、生态环境的改变、学习环境的改变……富强村的今天,是由改变开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奋斗,不断适应城市,终于发展到现在和常州市和谐共生。
全面小康不是群众所想的“四菜一汤奔小康”这一简单的小康标准,它涵盖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等。以村民满意为标准,以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为目标,通过和城市和谐共生,富强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一一实现。
环境改变村民,也改变村委一班人。紧跟乡村振兴步伐,紧盯村民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富强村委深入调研论证,把创新当追求,让为民服务的努力契合中央导向、符合地域实际、符合群众愿景、符合发展趋势,为党委政府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富强村委切实增强四种能力,即加强学习的能力、跟进服务的能力、研判处理的能力、凝聚共识的能力。努力贯穿四个始终,即把政治引领贯穿始终,把精准方略贯穿始终,把发现解决问题贯穿始终,把履职担责贯穿始终。
一项项民生工程的落地,为村民构建一个安居乐业的“小康梦”。富强村委用心用情用力,不断创造发展动力、激发社会活力,笃定“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感,下足“绣花”功夫,注重精准实效,沉下身子、植根群众,投身主战场、战在攻坚处,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建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了村民参与治理的体制机制。
从脱贫到小康到富裕,富强村抓住机遇,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中乘风破浪,高歌猛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