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委宣传部调研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6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这一科学论断。这一科学论断直指永续发展、承载民生关切,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的常州溧阳,把青山绿水作为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率先开展“生态创新”实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努力走出了一条既契合自身特质、又贯彻“两山”理念,日渐丰盈充实的“生态创新 城乡融合”之路。
一、天赋与坚守,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了苏杭,美在溧阳。”如今,这句俏皮的诗句已成了溧阳最具知名度的广告语。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溧阳同时具备距离多个大城市近、交通条件好与生态环境优势明显的特征,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境内有天目湖、长荡湖等重要水体及南山、曹山、瓦屋山等山体资源,全市林木、耕地和水域总覆盖率达89.2%,全域呈现“三山一水六分田”的禀赋特征。怀抱着使溧阳在长三角区域中“让人愿意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朴素愿望,溧阳坚持以“绿水青山”作为发展的最大战略资源。
20世纪90年代的“四大开发”中,溧阳人积极开拓天目湖旅游和丘陵山区,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上,把生态资源转化成了经济发展的优势。面对曾经短暂走过的“靠山吃山”之路,溧阳人用智慧进行生态修复,2009年开始的燕山公园建设,把一个废弃的矿山建设成了江苏省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
近年来,溧阳人更是像保护眼睛一样呵护生态资源。先后关停采石矿、砖瓦窑、码头等190余个,生态修复废弃矿山50余个。持续开展全域水体整治、污水治理,投资7亿多元对全市64座水库、32座重点塘坝进行治理,投资6.3亿元开展新一轮天目湖水源地保护行动,采用PPP模式投资12.8亿元实施区域治污一体化工程、投资14.8亿元开展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让山更绿水更清。溧阳连续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世界长寿之乡等“金字招牌”。绿色,成为溧阳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凭借独特的生态优势,2019年,溧阳被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不同于其他五个试点市区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或者凭借中心城市功能分区实现现代化,溧阳代表了更多生态资源相对丰富但产业基础还不够坚实的地区,为之探索一条以“生态创新、城乡融合”为特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路径。
溧阳所首创的“生态创新”理念,是在区域竞合中以生态作为基础变量、核心资源和比较优势,吸引产业、科技、人才等与其聚合裂变,带动城乡空间、公共服务、生活方式与其融合嬗变,系统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路径,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以生态推动区域分工协作、城市能级提升的创造性实践。
通过对“生态创新”实践,溧阳系统打开了让“绿水青山”直达“金山银山”的通道。
二、砥砺与探索,生态引发产业“蝶变”
中科院院士杨国桢先生曾在溧阳发出感慨,他说:“以绿色旅游、绿色生态为基础来加速科技、人才、产业集聚,是一个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想法。”通过生态的吸引,科技人才和创新平台纷至沓来。近年来,中科院物理所与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先后成立了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江苏卫蓝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溧阳中科海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2019年,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中科海钠公司研发团队共同完成的世界首座100K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溧阳诞生,这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示范运行。此外,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相继在溧阳成立研究院,中英电动汽车联合创新中心、高压智能变压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风能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世界级、国家级科创平台纷纷落户溧阳。
“地灵”自然“人杰”。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溧阳致力于打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科技、人才等创新力量,吸引各类人才纷至沓来、优质资源汇聚而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生态的价值,朝着“环境更友好、发展可持续、群众得实惠、政府有收益”的“幸福经济”迈进。
(一)磨砺志气,担当项目攻坚前锋
始终把重大优质产业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和检验高质量发展成效的“试金石”,溧阳连续五年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年度工作主题,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企业家招商、溧阳人招商。
尤其是2020年以来,溧阳进一步把突破重大优质产业项目作为应对疫情冲击、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先手棋”和“定盘星”。聚焦新能源、5G通信等“新基建”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百亿级莱赛尔纤维、50亿元级上汽房车平台等17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先后签约落地。
(二)砥砺筋骨,做强四大经济中坚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经济、高端休闲经济、现代健康经济和新型智慧经济等“四大经济”,占比突破50%,较2016年上升13.6个百分点,制造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43.5%。依托江苏中关村集聚先进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46个,计划总投资超600亿元。去年1—4月,产值逆势增长37%,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级绿色储能基地目标迈进。
(三)锻砺内功,育强产业成长后浪
创新企业精准扶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强支撑,2019年兑现各类涉企扶持资金超9亿元,减税降费15.6亿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行政审批从“3550”向“1230”常态化迈进,打响“溧即办”政务服务品牌,县域营商环境指数跃居全省“第一方阵”。创新能级持续提升,溧阳将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作为战略产业,针对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精准招商,推进产业链内部融会贯通,连续3年实现百亿项目入驻园区,10亿元以上项目达18个,项目总投资超600亿元,以上汽集团、宁德时代等“世界500强”企业为龙头的43个先进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在江苏中关村集聚,溧阳成为国内配套最完善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江苏中关村创新驱动评价指数位居全省省级高新区第一,向着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目标全力冲刺。(www.xing528.com)
通过联动国内外大院大所和溧阳目前已建成的高水准创新平台,以上上电缆、安靠智电等企业为龙头的输变电产业,也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快速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2019年,这个产业规模超300亿元,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动力电池、智能电网、汽车及零部件、农牧与饲料机械等特色产业走上了高质量的发展轨道。溧阳以生态为基础,推动高端产业发展,实现了产业集聚群的形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出了全新的增长极。
三、叠加与创新,“田园生金”发展共融
围绕“生态创新”,溧阳持续探索“城乡融合”的最优路径。聚焦公园城市建设目标愿景,把城市融入生态空间来谋划和设计,精心打造以“溧阳1号公路”、溧阳琴廊、森林长廊“一路两廊”为骨架的生态“绿脉”,高起点建设以休闲康养为主体的天目湖“生命康原”,推动山水相汇、城景相融的同时,依托山水生态开展创造性实践,形成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让乡村空间不断升值。
2019年10月30日的一场“四美”丰收节,创下了溧阳节会史上的奇迹。成群结队的“城里人”进入田野、村庄……丰收节刷爆了朋友圈,南渡镇庆丰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一夜之间成为网红打卡地。据南渡镇工作人员介绍,丰收节期间,庆丰村日均保持2万以上的客流量,不仅带动全村优质稻米等各类农产品畅销,而且连南渡集镇的各家宾馆、旅店、餐饮、商业等生意也是异常火爆!
溧阳1号公路
庆丰的成功,其实早就有迹可循。自2017年起,以农村公路建设为着力点,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溧阳建成了贯通全市、总里程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这条串珠成线的“彩虹路”连接了全市98个行政村、312个自然村、22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构建起“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的“大旅游”格局,把沿线的农副产品带向千家万户,拓宽了农旅融合的发展新路。富硒软米、两湾白芹等优质农副产品成为游客竞相采购的“爆款”。据不完全统计,“溧阳1号公路”带动沿线10万农民增收。
立足山水田园,创新农旅融合,11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休闲农业星级企业、19家省级乡村旅游区(点)陆续建成,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乡村旅游“溧阳模式”。“陶然美岕”“香云小筑”等“溧阳茶舍”应运而生,“美岕树屋”成为业界明星品牌。引进蓝城集团改造戴埠杨家村,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土地流转收益,还提供了近200个就业岗位,实现了“农民”向“农业工人”的转换。2019年,实现农旅收入40亿元,带动5.4万农户增收。
秉承全域洁净理念,致力于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溧阳连续多年开展“美意田园”行动,对村庄环境和建筑风貌进行连片整治和提升,共育“乡”的韵味、“村”的秀美、“文”的浸润、“茶”的芬香,谱写富有溧阳特色的田园牧歌。全市自然村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改善,牛马塘、礼诗圩、杨家村等7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全面建成,数量领先全省县市。
通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改善村庄环境,激发乡村活力,一个精神焕发的农村在溧阳悄然形成,甚至曾经闭塞的“空心村”华丽变身为游客纷至的“网红村”。上兴牛马塘村原本是曹山深处、交通闭塞、鲜为人知的小村庄,村里空房率超过2/3。通过对村庄空间进行整体改造,目前空心化的现象正在遁去,大批游客走进牛马塘。通过盘活土地山林等资源、唤醒闲置农房等资产,村民在获得土地租金、房屋租金收益的同时,还享有企业务工性收入和股份分红。例如,别桥塘马村通过流转50亩村民闲置土地,开辟“我家自留地”,村集体年创收200多万元。戴埠李家园村的富民资产专业合作社以村民闲置农房入股经营乡村旅游,每户社员年均分红4.5万元,同时吸纳周边100多位农民就业,人均年工资性收入超过2万元。
如今在溧阳,乡村已成为令人留恋的艺术作品,它既满足了城里人的田园梦,也满足了农村人的城市梦,城乡统筹、“田园生金”的做法更是被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总结为国内乡村振兴“溧阳样本”。2019年,溧阳凭借“生态创新”荣膺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2019中国创新榜样”。
四、独善与兼济,打造区域绿色共同体
生态是一种共享资源。溧阳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宁杭生态经济带上的重要副中心城市和示范区。当前,溧阳正致力于以生态的力量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区域“绿色共同体”。
以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区为主要方式的区域一体化浪潮,正深刻改变着县域发展的格局。溧阳准确把握长三角一体化、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宁杭生态经济带等多重战略规划叠加中面临的机遇,紧紧围绕“聚焦上海、接轨南京、对接深浙、联动皖南”总体部署,以生态推动区域分工协作、城市能级提升,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长三角休闲康旅目的地、南京科技创新资源南下与杭州科技创业资本北上的交汇点、承接深沪先进制造产业拓展的集聚城和苏皖省际边界地区生态创新合作的示范区。
2015年底,溧阳首倡在苏南丘陵地区建设苏皖合作示范区。2018年11月《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苏皖合作示范区成为全国首个以县为单位、以生态为底色的跨省合作区。
2019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徐华勤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建议国家层面以江苏的溧阳市和宜兴市、浙江的长兴县和安吉县、安徽的广德市和郎溪县,以及上海的“飞地”白茅岭农场等“一岭六县”为主体,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生态创新试验区,并纳入即将编制实施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该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为2019年重点议案。
在去年6月举行的2020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溧阳、安吉、长兴、宜兴、广德、郎溪、白茅岭(“一岭六县”)提出共同放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引领作用,在“一岭六县”省级毗邻区域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在溧阳的发起和推动下,长三角地区唯一一个包含沪苏浙皖“全要素”概念的“一岭六县”正在作为一个“环境更友好、发展可持续、群众得实惠、政府有收益”的“两山”理念实践样板崛起于长三角中心地带。
城市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越强,城市竞争力就越强。溧阳的生态创新,把生态资源由单纯的“原生态”创新出了新的展现形式,形成了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新生态”,从而更深层次释放生态红利、更广领域放大生态价值,让老百姓在“两山”转化中享受更多实惠。在新的“生态圈”里,溧阳的“两山”之路正越走越宽、越走越畅。
“如果您想亲近自然,那么到溧阳就是休闲的生活;如果您想感知传承,那么到溧阳就是文艺的生活;如果您想健康长寿,那么到溧阳就是颐养的生活;如果您想追逐梦想,那么到溧阳就是奋斗的生活。”在2020中国·茶叶节暨天目湖旅游节开幕式上,时任溧阳市委书记、市长徐华勤向世界发出诚挚邀约。下一步,溧阳将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浪潮,以“生态创新、城乡融合”为特质,聚力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路径,与每一个对溧阳心向往、心所属的人一起,呵护生态美丽、追求事业美好、创造文化美妙,实现生活美满,亮出在“全国有影响、江苏有地位”的“溧阳样本”,为游客展现一个“处处绿水青山,家家金山银山,人人寿比南山”的绿色作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前进在绿水青山间,今天的溧阳,必将为中国绿色发展呈现出别样精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