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进步成果显著
随着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环节,有效推动着企业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营销创新和品牌创新,科技升级已成为服装产业集群转变粗放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服装产业集群地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通过应用智能吊挂系统等,建立起了包含测体、设计、试衣、加工的自动化生产流程及检验、储运、信息追溯、门店管理等在内的信息化集成管理体系。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纺织服装企业的产业升级体现在设备改造升级和信息化建设上,在网络架构、系统分析、软件开发、测试发布、基础运维、数据处理、应用运营等方面,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掘人力资源。
面对组织方式、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的改变,产业集群代表性企业普遍注重将技术装备升级作为突破口,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快高新技术改造和先进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构建全面信息化前提下的智能制造模式和产业生态体系。江苏常熟市服装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企业在生产制造环节“机器换人”和“智能工厂”的创建,全面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智能制造水平。其中,如“波司登智能配送中心”引入智能机器人仓储、码垛机分拣、输送设备,并自主研发高度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推进全流程高度的信息化、自动化、无人化,打造了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无人仓库。
通过推进技术改造、设备升级和产品开发,一些产业集群在节能降耗、提高效率、改善产品质量等方面成果显著。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订单做出快速反应的柔性生产能力,已成为服装产业集群的一种新竞争力。
(二)设计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大众对服装服饰的需求更加注重个性时尚、文化的内涵提升。面对消费变革,服装产业集群通过制定人才政策引入国内外优秀设计资源、建设创意设计园区和平台、加强校企交流合作等系列举措,纷纷将创意设计作为集群转型升级的核心环节。
对此,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多措并举,不断营造集群的创意设计发展生态,引导推动服装服饰业向原创设计、自主品牌、时尚源头转变,实现了服装服饰业提质、提优。同时,强化时尚产业载体建设,集聚高端时尚人才,培育引进优秀设计师,通过虎门服装创意设计孵化器、创意时尚公社等建设,为设计师提供创新、创意、创业的发展平台。
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则借助雄安建设之势,广泛对接创意设计资源,先后成立北京服装学院容城时尚产业园、河北省服装产业技术研究院、雄安新区校服研究中心、京津冀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高校联盟。聚集设计师资源,展示推广资源,实现政企合作、政产学研共同发展,为雄安服装发展汇集产业链资源和研发设计人才资源。此外,在浙江海宁成立了国内首家服装设计共享联盟,总投资8.5亿元的艺创中心项目已经开工,聚焦设计,提升集群企业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共计三批次30家,而第四批来自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产业集群地的16家试点园区(平台)即将公示。其中,浙江平湖市的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于2018年入选,园区注重文化创意、跨界融合、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智造、网红经济以及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等模式逐渐成熟,涌现一批具备时尚定制能力的服装企业。
除此之外,一些区域性的创意设计平台,如陕西榆林市创建“羊毛绒产品设计创新研发中心”,全面推进榆林羊毛绒产品设计创新研发工作,也为集群创意能力提升助力。
(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优化
加强创新型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正逐渐发挥出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促进作用。产业集群地区充分整合与利用集群有限资源,围绕各自特色加快推进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品牌孵化中心、设计研发中心、质检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为整个集群提供专业化和市场化的服务,帮助集群内广大中小企业解决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提高企业和集群整体效益。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政府进一步加强童装设计中心、童装检测中心和童装电子商务孵化中心三大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福建石狮市辖区共建“一馆一院二中心”产业平台,推进石狮纺织产业链优化重构和延展链接;浙江海宁市积极打造电商供货、网红直播中心、配套摄影场景和电商培训等一站式供应链平台服务,进一步推动四季全品类服装供应链基地。辽宁省丹东市高新区运动户外服装创新中心(平台)五个中心、两大平台,推动辽宁运动户外纺织服装产业合作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辽宁葫芦岛兴城拥有全国首家泳装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依托企业实体资源,形成规模强大的泳装产业带。
近些年,产业集群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相继建成使用的服务平台,不仅完善了产业服务体系,扩大了企业集聚的协同发展能力,也有力地支持了集群在硬件设施和专业化服务、品牌培养、电子商务、市场秩序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四)品牌发展取得长足进步(www.xing528.com)
品牌建设已成为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产业集群加速转型的动力根本。近年来,我国大力扶持和鼓励企业品牌发展,随着“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的提出,品牌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此背景下,服装行业产业集群品牌建设成效显著,集群内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服装企业加快转型,中小企业品牌迅速崛起,自主品牌大量涌现。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大力加强对品牌的建设,即发集团、红领集团列入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品牌试点单位,为即墨向区域品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福建晋江积极引导企业强化品牌建设,九牧王与法国Kitsuné公司合作设立合资公司,进一步丰富品牌时尚内涵,拓展品牌矩阵。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增品牌、创品牌已成为行业需求。
与此同时,打造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也成为促进服装产业集群升级发展和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共识。各地服装产业集群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突出产业特色,促进产业集聚与优化,形成具有集群特色的产业标识,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已形成了一批突出区域影响力的服装产业集群,常熟休闲服、虎门女装、织里童装、平湖羽绒服、均安牛仔、嵊州领带、大沥内衣、兴城泳装等区域品牌。他们通过在各地博览会、服装节、文化周等具有国际国内资源平台中以区域形象集中亮相,有效地扩大了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同时,众多产业集群还通过发布产业发展报告、社会责任、产业指数等在行业内发声,从而提升产业影响力。
(五)区域协作逐步深入
把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产业集群在区域协作互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呈现出中西部集群成本优势明显、东部集群引领创新升级的特点。
近年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中西部区域转移,特别是发展基础较好、劳动力资源丰富、要素成本较低的地区承接转移的优势相对明显。河南、山东、江西、四川等地区依托区位、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积极承接服装制造业,打开了集群发展的新空间。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坚持开放合作,学习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先进发展理念,通过标准厂房建设、职业教育培训、龙头企业引入、注重智能化升级等举措,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批企业落户于都。
此外,河南省各产业集群抓住了产业转移机遇,以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重点吸引东部地区优势品牌企业,而“巧媳妇”工程成为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坚实基础。山东汶上在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努力培育以知识、技术、数据等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广西玉林福绵区对节能环保产业园的不断完善,区域位置和产业条件优势也成为东部地区服装产业转移的重要选择。
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东部地区则发挥着产业创新引领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江苏、浙江一带的长三角地区,广东、福建一带的珠三角地区等东部产业集群,是服装产业最发达和最集中的地区,通过不断加强国际交流,汇聚全球时尚产业资源,瞄准全球纺织产业价值链中高端,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浙江省海宁市海宁皮革城实施“时装之都”战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和新格局下,谋划时尚经济和时尚产业发展,是海宁正在发生的一场“新时尚革命”。江苏省常熟市、广东省虎门镇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推进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推动产业品牌升级,以设计为引领推动时尚创意与服装产业的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转移和区域合作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也促进着产业协同和区域协调发展。
(六)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共识
推进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践行社会责任更是服装强国建设的重要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服装产业集群围绕以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和市场责任,深化社会责任建设,构建负责任的生态体系、绿色供应链体系和行业诚信体系,提升企业履行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广东省大涌镇在2019年发布了国内首份以牛仔服装为内容的产业集群社会责任报告,以提高大涌镇牛仔区域品牌的责任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推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和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并强调加快构建以时尚创意为特色、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智能制造为基础的大涌现代牛仔产业生产体系,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安徽省孙村镇则将染整产业园的废水治理和循环使用视为重点和关键,高度重视涂料印染的应用与研发,减少后处理的蒸化、水洗等工序。
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运用,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中国服装产业集群正走出一条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