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流成本性态分析及其应用范围

物流成本性态分析及其应用范围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物流成本性态分析有关概念成本性态也叫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按照成本性态,可将企业全部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变动成本可根据其发生的原因进一步划分为约束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两类。1.成本性态的相对性,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同一成本项目在不同企业之间可能具有不同的性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性态分析比较准确,但应用范围小。

物流成本性态分析及其应用范围

(一)物流成本性态分析有关概念

成本性态也叫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规律性。研究和分析成本性态,不仅有利于企业事前对成本的控制以及挖掘降低物流成本的潜力,而且有助于企业进行科学的预测、规划、决策和控制。按照成本性态,可将企业全部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即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成本。如:固定月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取暖费、财产保险费等。

固定成本具有两个特征: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和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

固定成本按其支出数额是否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的影响,可将其进一步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

(1)酌量性固定成本(也叫管理固定成本、规划成本和抉择固定成本):指通过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成本项目,如企业的广告费、培训费等。

(2)约束性固定成本 (也叫承诺成本):指通过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不能改变其支出数额的成本项目,如企业员工的工资、设备厂房的租金、折旧等。

总之,酌量性固定成本与约束性固定成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随着经营者的经营期增加,或者市场行情的变化,可决策的成本项目将逐步增加,如员工(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租金等。这也正是在固定成本定义中强调“在一定相关范围内”的重要原因。

2.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即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部加工费等。

变动成本的特征有以下两个: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

变动成本可根据其发生的原因进一步划分为约束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两类。

(1)约束性变动成本

约束性变动成本是指在生产中受客观因素影响,其单位成本消耗量主要由设备或者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因素决定,因而也叫技术性变动成本。如:运输车辆的耗油费主要由车辆本身及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决定。

(2)酌量性变动成本

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在生产中单耗受主观因素影响或主要受主观因素影响的变动成本,即单位成本主要受企业管理部门决策影响的变动成本。如:驾驶员的计件计时工资定额、运输路线的选择对油耗的影响等,与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方式方法密切相关。

总之,变动成本的水平一般用单位业务量的耗费额来表示。因为,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不受业务量的影响。因此降低其成本应采取的措施有:降低单位成本的消耗量、改进技术、更新设备、提高生产率等。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特性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才成立的,超出了这个范围,它们之间就可能出现非线性或者另一种线性关系。

3.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是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与其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其实在经济生活中,更多成本首先以这种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它们兼有固定成本和变动两种特征,企业的总成本就是一个典型的混合成本。

按照混合成本变动趋势的不同特点,可分为半固定成本、半变动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曲线式混合成本四种类型,下面主要介绍前三种。

(1)半固定成本

半固定成本又称阶梯式混合成本,是其总额会随产量呈阶梯式变动的成本。 这类成本的特点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类似固定成本,当业务量突破这一范围,成本就会跳跃上升,并在新的业务量变动范围内固定不变,直到出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如企业化验员、保养工、质检员、运货员等人员的工资等就属于这类成本。

(2)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又称为标准式混合成本,是指总成本虽然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但是其变动的幅度并不同产量的变动保持严格的比例。半变动成本是一种同时包含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因素的混合成本。这类成本的固定部分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基数成本,变动部分则是在基数成本的基础上随业务量的增长而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如企业的电话费、水费、电费、煤气费、机器设备维修保养费等就属于这类成本。

(3)延期变动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又称低坡式混合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比例增长的成本。例如,在正常产量情况下给员工支付固定月工资,当产量超过正常水平后则需支付加班费,这种人工成本就属于延期变动成本。

无论哪一类混合成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一条直线方程y=a+bx去模拟它,这就为成本性态分析中采用一定方法进行混合成本分解提供了数学依据。

(二)成本性态的特点

由于相关范围的存在,成本性态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和可能转化性的特点。

1.成本性态的相对性,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同一成本项目在不同企业之间可能具有不同的性态。

2.成本性态的暂时性,是指就同一企业而言,同一成本项目在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性态。

3.成本性态的可能转化性,是指在同一时空条件下,某些成本项目可以在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实现相互转化。

(三)混合成本的分解

混合成本的分解主要有定性和定量分析法两种,下面分别做一简单介绍。(www.xing528.com)

1.定性分析方法

指根据各个成本账户的性质、合同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生产过程中各种成本的技术测定等来具体分析成本大小的方法。

(1)账户分析法:也叫会计分析法,指根据各个成本项目及明细项目的账户性质,通过经验判断确定成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结果能清楚反映具体成本项目,实用价值较高;缺点是工作量大,成本性态的确定较粗。

(2)合同确认法:指根据合同中关于支付费用的具体规定来确定成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性态分析比较准确,但应用范围小。

(3)技术测定法:指根据生产过程中消耗量的技术测定和计算来划分成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划分比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

2.历史成本分析方法

根据混合成本在过去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与业务量的历史数据,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加以分解,来确定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平均值。这种方法下混合成本的分解,常用高低点法、一元直线回归法。

(1)高低点法

高低点法也称两点法,是历史资料分析法的一种,是根据企业一定时期内历史数据中的最高点业务量(高点)和最低点业务量(低点)之差及它们所对应的混合成本之差,来推算单位变动成本b和固定成本总额a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该方法的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① 选择高低两点的坐标,找出最高点业务量以及相应的成本,从而确定高点坐标(x1,y1),同样确定最低点坐标(x2,y2);

② 计算b值,公式如下:

计算a值,公式如下:

a=最高点成本-b×最高点业务量=y1-bx1

a=最低点成本-b×最低点业务量=y2-bx2

高低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易于理解。但该法只是选择了历史资料诸多数据中的两组数据作为计算依据,使建立起来的成本性态模型可能不具代表性,容易导致较大的计算误差。因此只适用于成本变动趋势比较稳定的趋势分析。

(2)一元直线回归法:根据最小平方原理,从大量历史数据中计算出最能反映成本变动趋势的回归直线方程。

最小平方法(又称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它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简便地求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为最小。直线回归分析法是一种从事物因果关系出发进行成本分析的方法。通常,求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因果关系,叫一元回归分析;而求多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叫多元回归分析。又依据描述自变量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函数表达式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

如:一元线性回归法,也叫一元直线回归法,其步骤为:根据下列公式分别求出常数项a和b,即可按照成本模型y=a+bx,把混合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a和变动成本bx。

借助于回归直线法,使半变动成本的分解建立在科学分析和精确计算的基础之上,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的结果,但是计算量较大。

(四)总成本公式及其成本性态模型

1.总成本公式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即:y=a+bx

式中:y为总成本;a为固定成本;b为单位变动成本;x为产销量。

2.总成本的成本性态模型(图示法)

总成本的成本性态模型,即图示法,如下图6-1所示:

图6-1 总成本公式及其成本性态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