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输成本管理
货物运输生产的过程是实现货物“空间”位移的过程。即运输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为完成货物运输业务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支付外部运输费和自有车辆运输费。
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主要有输送距离、载货量、货物的密度、货物的可靠性、装卸搬运、装载性能、市场的竞争性及运输市场的供需平衡性等。
运输成本是物流成本管理与节约的关键所在。除采购材料的成本外,运输成本比其他任何物流活动的成本所占的比重都要高.对大多数企业来讲,通常代表物流成本中最大的单项成本。根据观察,物料、商品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1/3~2/3。因此,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需要对运输问题有很好的认识,详细分析运输成本的构成和增减变动情况,为运输方式的选择和路线设计提供依据。
1.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 铁路运输:适用于大量货物的集中、迅速运输。中、远距离运输时,在一定限度内运费比较便宜、经济受气候影响小;事故少,安全性高,但紧急运输时可能失去机会。
★ 汽车运输:适用于中小批量的近距离运输,运费较便宜;可进行门到门运输;运输途中很少装卸,包装可相对简单,但不适合大量、远距离运输。
★ 船舶运输:适用于大量、远距离、运费受限制的商品运输,运费较低,经济适合重量大、体积大的商品运输,散装货物的专用船运输。但速度慢,在码头、港口的装卸费用高;受天气影响较大,运输安全性较差。
★ 航空运输:适合于运费限制小,小批量商品的中、远距离运输,运输速度快,但运输费用高,不适合运输低价值和大批量的货物,不适合运送较重或体积较大的货物。
★ 管道运输:适用于气态、液态货物运输,运输效率高,占用土地少,但运输对象有限,管道铺设费用高。
2.运输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1)简化运输系统,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① 优化运输网络:在运输中尽可能做到减少返程或启程空驶、对流运输、迂回运输、倒流运输、重复运输等不合理的运输方式。
② 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环节:在货物运输的规划中,对有条件直达运输的,尽可能组织直达、直拨运输,使物品不进人中转仓库,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由产地直运销地或用户,减少二次运输。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直达运输、直拨运输等降低运输成本。
(2)通过合理装卸,提高车辆的装载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提高装载效率,是组织合理运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内容,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车辆载重吨位和充分使用车辆装载容积。如:拼装整车运输、轻重配载、解体运输、多样堆码,以及利用组合运输、减少空载。其主要做法有:
① 组织轻重配装:即把实重货物和轻泡货物组装在一起,既可充分利用车船装载容积,又能达到装载重量,以提高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
② 实行解体运输:对一些体大笨重、不易装卸又容易碰撞致损的货物,如家具、科学仪器、机械等可将其拆卸装车,分别包装,以缩小所占空间,并易于装卸和搬运,提高运输装载效率。
③ 高效的堆码方法:根据车船的货位情况和不同货物的包装形状,采取各种有效的堆码方法,如多层装载、骑缝装载、紧密装载等,以提高运输效率。推进物品包装的标准化,逐步实行单元化、托盘化,是提高车船装载技术的重要条件。
(3)选择最佳运输手段,运用现代技术降低运输成本
拼装整车运输、实施托盘化运输、实施集装箱运输、特殊运输工具和运输技术。
(4)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根据货物的特征、批量、交货日期、到达地点等,结合运输的经济性、快捷性、安全性、便利性等,选择合适的分区产销结合运输、直达运输、直拨运输、先行流通加工、计划运输等运输实行联合运输、开展国际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
(5)共同运输或共同配送
参加共同输送计划通常意味着一个货运代理、公共运输公司为在相同市场中的多个货主安排集运。提供共同输送的公司通常具备大批量送货目的地的长期送货约定。在这种安排下,集运公司通常为满足客户的需要而完成增加附加值的服务,诸如分类、排序、进口货物的单据处理
(6)减少运输事故损失
运输事故损失就是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事故时发生的货损、货差现象。运输事故的损失必将造成运输成本不必要的增加。因此,尽可能预防和减小运输事故损失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通过加强日常防范、积极购买保险、做好理赔工作减少运输事故损失。
(7)采用集运方式降低运输成本
集运是指集中起来运输的意思,一般要借助集装箱以方便转运、节约时间,实现海、陆、空等多种方式的联合运输。可以采取库存合并、运输车辆合并、仓库合并、时间合并的形式完成。
(二)仓储成本管理
1.相关概念
“仓”也称为仓库,指存放物品的场所和建筑物,具有存放和保护物品的功能。“储”表示收存以备使用,具有收存、保管、交付使用的意思,当使用有形物品时也称为储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354—2006《物流术语》对仓储概念的界定:“利用仓库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物品的入库、存贮、出库的活动。”
仓储成本管理,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仓储成本限额,按限额分配储存成本和储存费用,以实际仓储成本与仓储成本限额比较,衡量仓储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及时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预期的仓储成本控制限额的节约。
仓储成本管理是企业增加盈利的“第三利润源”,仓储成本控制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和扩展的主要保障,仓储成本控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仓库的进货速度要快于出货速度,所以每次进货后,仓库内的货物都要有一部分剩余,形成货物库存。如果能适当放慢仓库的进货速度,使进货速度等于出货速度,就会使入库的货物直接穿过仓库,使库存费用降至最低,实现零库存。
2.仓储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
仓储成本管理应遵循全面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和分级归口管理原则。仓储成本构成项目差别很大,控制成本也不能同一而论,可以分别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1)优化仓储空间组合方式
具体进行仓储空间组合时应注意考虑仓储总周转量、需求的稳定性、市场密度、灵活性的要求等因素。
(2)降低各项仓储作业成本
仓储环节包括了多项物流作业,仓储成本与各项作业成本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采取措施降低各项作业成本,最终就达到了降低仓储成本的目的。
(3)合理进行库存控制
仓储成本控制的核心即确定合理的库存量,即仓储存量控制,也是通常所说的库存控制。
3.库存控制的方法
库存控制一般有ABC管理法、CVA管理法、订购点控制法等几种方法。
① ABC管理法
ABC管理法主要采用库存的数量和价值两个指标,将库存物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把占总数10%左右的高价值的货物定位为特别重要的A类库存,把占总数70%左右的价格低的物品定为不重要的C类库存,把介于A、C之间的20%的物品定为一般的B类库存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对A类存货的控制,是库存控制的重点,具有品种较少,价格较高,并且多为生产(经营)关键、常用物料。一般采用连续控制方式,随时检查库存情况;对C类存货的控制,由于库存品种多,价值低或年需用量较少,一般采用比较粗放的定量控制方式;对B类存货的控制,介于A类和C类存货之间,可采用一般(或定期)控制方式,并按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
在库存管理中应区别对待各类物品,A类物品应在不发生缺货条件下尽可能减少库存,试行小批量订货,每月盘点;C类则可能定制安全库存水平,进行一般管理,订货批量大,年终盘点;B类则在两者之间,半年盘点一次。
ABC管理法的操作步骤也比较简单:首先收集相关数据,再按品种计算存货的资金占用额,然后将存货按资金占用额的大小排序,计算各种存货占存货总价值的比例,最后按存货金额大小的品种序列计算累计百分比,按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即可。
② CVA管理法
CVA管理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存货按照关键性分成三到五类,即:最高优先级:在经营中属于关键存货,不允许缺货;较高优先级:在经营中属于基础性存货,但允许偶然缺货;中等优先级:在经营中多属于比较重要存货,允许合理范围内缺货;较低优先级:在经营中需要这些存货,但替代性高,允许缺货。
CVA管理法,弥补了ABC分类法的不足之处在于,C类存货中有少量的关键货物得不到重视,导致整个生产线停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先进行ABC分类,再对C类存货分析,选出少数对企业经营起到关键作用的存货进行特别关注。
③ 订购点控制法
订购点控制法是以固定订购点和订购批量为基础的一种存货控制方法。它以永续盘存制为基础,当库存低于或等于订购点时就提出订货计划,并且每次订购的数量是固定的。
订购点受订货期、平均耗用量和保险储备量的影响。
当需要量和供应期间没有变动时:订货点=平均日消耗量×订货提前期
当需要量和供应间隔发生变化时:
订货点=订货期间的需要量+该期间变动所需要的保险储备量
=(平均日消耗量×订货提前期)+保险储备量
保险储备量=安全系数×根据需要及订货期间等变动确定的库存量
订购点订货的订购批量一般采用经济订购批量(EOQ)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EOQ代表平均每次的经济订货批量;R代表年需求量;C表示平均每次订货发生的费用;H表示单位商品的年保管费;P表示库存货品的单价;N表示订货次数;i表示年保管费与库存货品金额的比率,简称保管费率。
当然,除此之外,有效库存控制的方法还有定期库存控制、定量订货控制、经济订货批量(EOQ)、产品预测准确率的控制方法、JIT准时采购/供应策略(JIT采购/供应)、VMI等方法。
(三)包装成本管理
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包装具有保护、便利、定量、促销四大功能。按包装的功能不同,可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按包装的层次不同,可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
1.包装成本的构成
(1)包装材料费用
包装材料费用是指各类物资在实施包装过程中耗费在材料费用支出上的费用。企业的包装材料除少数自制外,大部分通过采购取得。购入材料的成本由买价及入库前发生的采购费用构成。
(2)包装人工费用
包装人工费用是指从事包装工作的操作工人与其他有关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五险一金等职工薪酬。
(3)包装机械费用
包装机械设备成本包括包装机械的折旧费、维修费,以及包装机械设备的租赁费。
(4)包装技术费用
为了使包装的功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最佳的包装效果,在包装时,需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比如,实施缓冲包装、防潮包装、防霉包装等。这些技术的设计、实施所发生的支出即为包装技术费用。
(5)其他辅助费用
除了上述主要费用以外,物流企业有时还会发生一些其他包装辅助费用,如包装标记、包装标志的印刷、拴挂物费用、低值易耗品、燃料动力费的支出等。
包装成本的核算就是再明确上述包装成本核算范围的基础上,确定包装成本核算对象,确定包装成本计算项目和计算期,进行包装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包装成本的控制
企业可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对包装成本的控制。
(1)从物流总体角度出发,用科学方法确定最优包装
产品从出厂到最终销售目的地所经过的流通环境条件,如:装卸条件、运输条件、储存条件、气候条件、机械条件、化学和生物条件等都对包装提出了要求,企业要根据装卸、保管、运输不同的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
(2)防止包装不足和包装过剩
由于包装强度不足、包装材料不足等因素所造成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损耗不可低估。由于包装物强度设计过高,保护材料选择不当而造成包装过剩,这一点尤其在发达国家表现突出,日本的调查结果显示,发达国家包装过剩约在20%以上。
(3)不断改进包装
采用单元货载尺寸和运输包装系列尺寸、包装大型化、包装机械化。
3.改进包装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采用单元货载尺寸和运输包装系列尺寸
物流系统高效率化的关键在于使单元货载系统化。其核心是自始至终采用托盘运输。为此,在物流过程中所有的设施、装置、机具均应引进物流标准概念。
(2)包装大型化
随着交易单位的大型化和物流过程中搬运的机械化,单个包装亦趋大型化,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散装运输,对适合进行散装运输的物资直接组织运输,这样可大幅减少包装费用支出。
(3)包装机械化
包装过去主要是依靠人力作业的人海战术,进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时代以后,包装的机械化也就应运而生。
(4)节省资源的包装与拆装后的废弃物处理必须和社会系统相适应
包装的寿命很短,多数到达目的地后便废弃了,但随着物流量的增大,垃圾公害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四)装卸搬运成本管理
“装卸是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载入或卸出运输工具的作业过程。”“搬运是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空间移动的作业过程。”在物流活动中二者密不可分,相伴发生,通常被称为装卸搬运。在进行装卸搬运成本管理时,了解装卸搬运的特点和分类能更好地进行装卸搬运成本的构成与核算。
1.装卸搬运的特点
(1)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
(2)装卸搬运是支持、保障性的活动
(3)装卸搬运是衔接性的活动
(4)装卸搬运是增加物流成本的活动
由于装卸搬运反复进行的次数多,累计成本的数量是不可忽视的。(www.xing528.com)
2.装卸搬运的分类
装卸搬运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
(1)按装卸搬运货品的属性进行分类
按装卸搬运货品的属性可以将装卸搬运分为:成件包装货品的装卸搬运、超大超重货品的装卸搬运、散装货品的装卸搬运、流体货品的装卸搬运和危险品的装卸搬运。
(2)按装卸搬运的特点进行分类
按装卸搬运的特点可以将装卸搬运分为:堆垛拆垛作业、分拣配货作业和装卸搬运移动作业。
3.装卸搬运成本的构成
(1)装卸搬运人工费用:是指从事装卸搬运工作的操作工人与其他有关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五险一金等职工薪酬,个人计件工资、班组集体计件工资等。
(2)燃料及动力费用:是指装卸搬运机械在运行和操作过程中所耗用的燃料、动力和电力费用。
(3)轮胎费用:是指装卸搬运机械领用的外胎、内胎、垫带及其翻新和零星修补费用。
(4)修理费用:是指为装卸搬运机械和工具进行维护和小修所发生的工料费用,以及装卸搬运机械在运行过程中耗用的机油、润滑油的费用。
(5)折旧费用:是指装卸搬运机械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损耗,而逐渐转移到装卸搬运成本中的那部分价值。
(6)工具及劳动保护费:是指装卸搬运机械耗用工具的费用,包括装卸搬运工具的摊销额和工具的修理费。
(7)租赁费:是指企业租入装卸搬运机械或装卸搬运设备进行装卸搬运作业,按合同规定支付的租金。
(8)外付装卸搬运费:是指支付给外单位支援装卸搬运工作所发生的费用。在支付费用时直接计入成本。
(9)事故损失费用:是指在装卸搬运作业过程中,因此项作业造成的应由本期装卸搬运成本负担的货损、机械损坏、外单位人员人身伤亡等事故所发生的损失,包括货物破损等货损、货差损失和损坏装卸机械设备所支付的修理费用。
(10)其他费用:是指不属于以上各项目的其他装卸搬运直接费用。
4.装卸搬运成本的核算
(1)明确装卸搬运成本核算范围
就物流范围而言,装卸搬运成本存在于供应物流、企业内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整个物流活动的全程。
(2)确定装卸搬运成本核算对象
企业在进行装卸搬运作业时,应按照机械化作业和人工作业的不同,分别核算成本。所以其核算对象是装卸搬运机械和装卸搬运人工。成本计算单位可选择元/千操作吨或元/操作吨等。
(3)确定装卸搬运成本计算项目和计算期
将上述各项装卸搬运费用归集到三个成本项目中,即:人工费、维护费、一般经费。装卸搬运成本可以选择在会计期末结合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计算。如果装卸搬运作业批次或类别清楚,也可以在作业结束时按批次或类别计算装卸搬运成本。
(4)进行装卸搬运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登记账簿
将一定会计期间内应计入本月物流成本的各项装卸搬运费用,从会计核算的有关成本费用类账户中分离出来,在各种成本对象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成本对象的装卸搬运成本,所有各项装卸搬运成本之和即为装卸搬运总成本。装卸搬运成本需要采用多栏式的明细账进行登记和计算。
(5)计算装卸搬运成本
要正确计算各种对象的成本,必须正确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和计算表,成本计算过程要有完整的记录,即通过有关的会计科目、明细账或计算表来完成计算的全过程。并且登记各类有关的明细账,计算出各种物流对象的成本。
5.控制装卸搬运成本的基本方法
一般来说,控制装卸搬运成本,就是要使装卸搬运合理化来降低其成本。而实现装卸搬运合理化除了要遵循省力化、顺畅化、短距化、单元化、连续化、人性化等原则外,还要掌握控制装卸搬运成本的基本方法。
(1)防止无效装卸搬运
无效装卸搬运的含义是消耗于有用货物必要装卸搬运劳动之外的多余劳动。一般装卸搬运操作中,无效装卸搬运具体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过多的装卸搬运次数
物流过程中,货损发生的主要环节是装卸搬运环节。而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作业又是反复进行的。
② 过大的包装装卸搬运
包装过大、过重,在装卸搬运时实际上反复在包装上消耗较大的劳动,这一消耗形成无效劳动。
③ 无效物质的装卸搬运
进入物流过程的货物,有时混杂着没有使用价值或对用户来讲使用价值不符的各种掺杂物,如煤炭中的矸石、矿石中的表面水分及石灰等。
(2)充分利用重力和消除重力影响,进行少消耗的装卸搬运
在装卸时考虑重力因素,可以利用货物本身的重量,进行有一定落差的装卸,以减少或根本不消耗装卸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降低成本。
(3)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装卸搬运
追求规模效益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各种集装实现间断装卸时一次操作的最合理装卸量,从而使单位装卸成本降低,也通过散装实现连续装卸的规模效益。
(4)提高货物的装卸搬运活性
装卸搬运活性的含义是,从物的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搬运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5)选择最好搬运方式或节省体力消耗
科学地选择一次搬运重量和科学地确定包装重量也可促进人力装卸搬运的合理化,以求降低物流成本。
(五)配送成本管理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是一个“小物流”概念,集若干物流功能于一身,故其成本包括配送物流范围内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等成本。
1.配送成本的构成
(1)车辆费用:是指从事配送运输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驾驶员及助手等工资及福利费、燃料、轮胎、修理费、折旧费、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等项目。
(2)营运间接费用:指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站、队经费,包括站、队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水电费、折旧费等内容。
(3)其他费用:配送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不属于上述各项的其他费用。
2.配送成本的核算
配送运输成本的核算是指将配送车辆在配送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照规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成本项目、成本计算期、成本账簿设置等要求,计入配送运输成本的过程。
3.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
(1)配送中心布局不合理
近年来,物流企业发展很快,部分企业缺乏总体规划和充分的市场调查,导致配送中心布局的不合理,重复建设,成本较高。
(2)送货运输不合理
配送与客户自提比较,尤其对于多个小客户来讲,可以集中配装一车送几家,这比一家一户自提,可大大节省运力和运费。
(3)配送价格不合理
如果配送价格普遍高于客户自己进货价格,损伤了客户的利益,就是一种不合理的表现。价格制定过低,使配送企业处于无利或亏损状态下运行,会损伤配送企业自身,也是不合理的。
(4)经营观念的不合理
例如,配送企业利用配送手段,向用户转嫁资金、库存困难;在库存过大时,强迫用户接货,以缓解自己库存压力;在资金紧张时,长期占用用户资金;在资源紧张时,将用户委托资源挪做其他用途获利等。
4.配送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
(1)加强配送的计划性
在配送活动中,临时配送、紧急配送或无计划的随时配送都会大幅度增加配送成本。为了加强配送的计划性,需要建立客户的配送申报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商品的特性,制定不同的配送申请和配送制度。
(2)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
确定配送路线的方法很多,既可采用方案评价法,拟订多种方案,以使用的车辆数、司机数、油量、行车的难易度、装卸车的难易度及送货的准时性等作为评价指标,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3)进行合理的车辆配载
实行轻重配装,既能使车辆满载,又能充分利用车辆的有效体积,会大大降低运输费用。
(4)提高配送作业效率
如可以采取提高:商品入库、出库的效率化,保管、装卸作业的效率化,备货作业的效率化,分拣作业的效率化来提高提高配送作业效率,从而达到降低配送成本的目的。
(5)建立顺畅的信息系统
在物流作业中,分拣、配货要占全部劳动的60%,而且容易发生差错。如果在拣货配货中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条形码技术,就可使拣货快速、准确,配货简单、高效,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6)采取适当的策略
如差异化策略、合并策略、混合策略、延迟策略、标准化策略等降低配送成本。
(六)物流信息系统成本管理
1.物流信息系统的含义与分类
物流信息系统是为了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而设立的一套对物流相关信息进行记录、收集、整理、分析,并将这些信息在各部门或相关企业之间进行有效传递和交换,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应用,从而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的人机结合的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分为物流作业信息系统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其中:
物流作业信息系统包括运输作业信息系统、存储作业信息系统、配送作业信息系统、货代信息系统和报关作业信息系统等。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客户管理信息系统、结算管理信息系统和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等。
2.物流信息系统成本核算
物流信息系统成本是指在物流信息系统中所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即为采集、处理、传递和管理各种物流信息而发生的成本。
(1)物流信息系统成本核算对象
物流信息系统成本的核算对象是企业一定时期和工作范围内所使用的物流信息系统。
(2)物流信息系统成本的构成
物流信息系统成本主要由信息系统开发与采购费、相关设备购置费、信息资料采集费、日常消耗费(如纸张、光盘等)、固定资产折旧费、直接人工费、各种管理费和其他费用构成。
(3)各成本项目的核算
物流信息系统成本中的信息系统开发与采购成本、信息资料采集成本、日常消耗费、直接人工费、各种管理费和其他费用应根据相关凭证直接计入相应的成本项目中,而相关设备购置费和固定资产折旧费应按下面的方法进行核算。
① 相关设备购置费
相关设备购置费一般是一次性投入,具体的核算方法如下:
所购置的设备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作为信息系统的固定资产,按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计入相关的费用中。
所购置的设备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照购置支出直接计入相关的费用中。
② 固定资产折旧费
固定资产折旧费按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进行核算。
3.物流信息系统成本的优化途径
影响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成本过高的原因有:信息系统未实现标准化,信息的人工处理工作量和误差大,物流信息系统利用率低,信息设备投入大,相关设施建设成本高等。针对这些原因,应采取以下优化措施。
(1)建设标准化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化主要包括各种物流信息格式、软件应用界面和相关设备的标准化,从而有效降低信息采集、处理和输出的成本。当然,为了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运输、包装、装卸搬运等各物流环节作业流程的标准化。
(2)选择适合企业需要的物流信息系统
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应以满足企业自身规模与业务需要为原则来选择信息系统。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信息系统的建设成本,还可以提高信息系统的利用率。
(3)延长物流信息系统使用周期
物流信息系统的设施、设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更新速度快。企业往往被诱使用新设备,从而使企业信息系统的成本不断增加,而其使用周期却在缩短。如果企业能够在不影响运营的情况下,尽量延长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周期,将使物流信息系统成本大大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