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下属的能力即是你的能力

下属的能力即是你的能力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外部环境的改变开始之前,你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是转变自己的观念。这时,隔壁包间里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是新中层的下属张先生的大嗓门,很有辨识度。张先生虽然有一些职场“老油条”的通病,但他的活动能力很强,公司上上下下各个部门都有熟人,甚至公司以外行业内的朋友也是不少,让他负责对外的协调工作,是再好不过的帮手。每一位新中层,都需要完成从“让我来”到“跟我走”的转变,把下属的能力转变成自己的能力。

下属的能力即是你的能力

恭喜你,成为一名新的中层管理者。从这一刻起,你将迎来诸多改变:主动的、被动的;积极的,消极的;身份上的、角色上的……事情可能比你想象中要复杂一些,或许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你将充分认识到“领导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也有那么多的糟心事儿”。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值得庆贺。

在外部环境的改变开始之前,你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是转变自己的观念。如果你的观念与你现在的身份、角色“不配套”,那么无论你付出多少努力,都可能是徒劳的。

在成为中层之前,你一定是一名优秀的员工,如同战场上的先锋,冲锋陷阵、不避艰险、攻城略地。可是现在,你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你不再是那个心无他顾、埋头冲锋的人了,你需要随时观察自己身边的“战友”和属下——有人走错方向了,你要把他拉回来;有人消极避战了,你要激起他的斗志;有人战力不足影响全局了,你要给他找到一个合适的去处……这就是作为新中层需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从“让我来”到“跟我走”。

孟子·滕文公上》中提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让我来”,就是“劳力者”的思维模式:凡事亲力亲为,在领导给予的计划和规则下,作为某项具体任务的实施者,努力地达成目标、完成使命。

“跟我走”,则是“劳心者”的思维模式:当你成为中层之后,你最大的作用不是发挥个人能力去解决问题,而是要把下属的能量聚集起来,把团队的智慧整合起来,把每一个下属的能力都变成自己的能力,然后充分地发挥出来。

从“让我来”到“跟我走”,是每一个新中层都要面对、都要跨过的第一道坎。现实的情况是,许多新中层都在这个坎上摔过跟头。

一位新晋上位的年轻管理者,在成为部门负责人之后,开始了一段糟糕的旅程。在他看来,自己的下属似乎都有点儿“不堪重任”,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还好,一旦遇上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没有一个靠谱的。

戴眼镜的圆脸姑娘小Y,遇到难事就是一副畏畏缩缩、浑浑噩噩的样子;部门“元老”张先生,像个“老油条”,千方百计地想着逃避难题,躲进舒适区里不愿意出来;新来的大学生小马,虽然冲劲儿十足,可做起事情毛毛躁躁,大纰漏没有、小问题不断……看着这么一帮下属,新中层的头都大了。

事情总得做呀!于是,他想:“既然大家都顶不上去,那就我来,以身作则嘛!”然后,这位新中层又像从前在部门里担任业务骨干一样,冲在工作的第一线,天天加班到很晚。

过了一段时间,公司进行业绩评比,新中层发现,虽然自己天天累死累活忙得团团转,但是团队业绩不升反降。新中层很郁闷:“这到底是怎么了?前任部门主管在卸任之前,基本上没心思管理本部门的工作,整个部门在他的感染下,每天都是懒懒散散的样子。我接任后,累得都快吐血了,怎么业绩比以前更差了呢?”新中层心高气傲,明明知道有问题,但不愿意向前辈们请教,他希望能够自己找到问题所在。

有一天,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小Y过来问新中层:“饭点到了,您要和我们一起出去吃饭吗?”新中层正在忙着工作,随口回复道:“我先不去了,你们去吧。”于是,部门里的其他同事都一起出去了。

没过几分钟,一个其他部门的主管路过新中层的办公室,见他还在工作,说:“到底是新官上任,忙得都废寝忘食了,可再怎么忙也不能不吃饭啊。”这位同事非要拉着他一起去吃饭,无奈之下,新中层只好放下手头的工作一起走了。

到了餐厅,那位主管非要请他吃饭,说是为了庆祝他高升。两个人走进了一个小包间,点了几道菜,一边吃一边聊着工作上的事情。(www.xing528.com)

这时,隔壁包间里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是新中层的下属张先生的大嗓门,很有辨识度。只听他抱怨道:“你们说说,咱们这个新领导,真够可以的!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把咱们当成空气了!”

听到这番话,新中层很气愤:“什么叫我大包大揽?给你事情做,你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仗着自己资历老,把我的话当空气。现在居然把责任推到了我头上。”

紧接着,隔壁又传来一个较弱的声音,是小Y的。新中层隐约间听到她念叨:“你们说,咱们的新领导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了,咱们是不是就没用了?会不会有朝一日被他开除啊?”

小Y的话刚说完,新来的大学生小马说话了:“哼,开除就开除,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原本还想好好干、学点东西呢!现在倒好,一两件事情上出了点小问题,就被别人当空气。我有什么问题你指出来嘛,我又不是不能改?再说了,天底下谁不犯错?我做得好的事情他看不见,稍微有点纰漏,挑剔得不行!”

包厢里的气氛变得有点尴尬,光看新中层的脸色以及沉思的模样,那位请吃饭的同事也猜出了大概。同事朝他笑了笑,虽没点明,但还是“宽慰”了一句:“员工对领导有看法也是平常事,鸡蛋里挑骨头呗!哪个部门都避免不了,毕竟立场和处境不同。”

新中层笑了笑,没说话,表面上好像不在意。但是,此时他的内心翻江倒海。倒不是因为员工背地里说自己“坏话”,而是因为他似乎找到了那个一直以来上下求索的答案。

从那天起,新中层改变了自己的工作风格,他不再大包大揽,能让员工去做的事情,就尽量交给他们。在此过程中,他也发现了员工们各自擅长的内容——

小Y的抗压能力差,突发事件、重大事件交给她处理,效果往往不怎么好。但是,这个小姑娘心细如发、记忆力超群。自己的文件写完后,校对两三遍还是会有问题,可交给小Y,校对一遍之后就很难找出错误了;工作上的一些计划和安排告诉小Y一遍就够了,之后无论什么时候问起,小Y都能清清楚楚一字不差地转述出来。

张先生虽然有一些职场“老油条”的通病,但他的活动能力很强,公司上上下下各个部门都有熟人,甚至公司以外行业内的朋友也是不少,让他负责对外的协调工作,是再好不过的帮手。

小马刚毕业不久,性格方面大大咧咧,做事也有点马虎,但他脑子灵光,总能有一些新点子冒出来。在工作经验上虽有欠缺,但也避免了一些定式思维,尤其是在其他人都觉得没办法的时候,他却能给出一些奇奇怪怪却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

就这样,在不断的磨合中,新中层变成了老中层,部门的业绩也开始节节攀升。而这一切积极的变化,都源于一个观念上的转变。

每一位新中层,都需要完成从“让我来”到“跟我走”的转变,把下属的能力转变成自己的能力。唯有如此,才算是抓住了角色转化的精髓,进而顺利迈过中层职业生涯的第一道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