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技术借鉴应结合科技创新

西方技术借鉴应结合科技创新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后巴西在把引进技术与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把握住了对国外技术的借鉴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从而加速自身技术能力的积累,如吸收直接投资中的取得“平行技术”问题;又如在发展钢铁工业中,通过第一个成套设备引进便建立起自身的基建技术能力,在不再发生第二个成套设备引进的情况下,到1980年便实现了1500万吨钢的产量。首先,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全球经济变革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西方技术借鉴应结合科技创新

在当时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下,一方面,作为引进技术设备主体的政府部门在引进工作中注重成套设备的引进,轻视技术、关键单机、重要部件的引进,如1978年签订的22个共计78亿美元的引进项目基本上是成套进口,制造技术和技术专利引进较少。另一方面,作为引进技术设备的受益者——企业,在引进中参与引进项目的考察、谈判以及引进成功后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企业基本上不承担引进技术设备失败的风险,但如果引进成功便可享受其带来的利益,因而企业缺乏对引进技术进行吸收和技术创新的动力,而负责推广技术的政府部门所属研究机构,仅仅在引进技术设备的前期、中期有限地参与,一旦引进成功,他们便无权干涉企业对技术设备的使用。于是,便出现了这一时期的引进怪圈——企业没有推广技术、进行创新的动力,而有推广、创新动力的研究机构却没有对新技术的支配、使用权。这样屡屡跳不出不断地花钱买技术、设备而难以摆脱对洋设备的依赖的尴尬局面。

我们从巴西成功的经验中也可以得到同样的认识。“二战”后巴西在把引进技术与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把握住了对国外技术的借鉴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从而加速自身技术能力的积累,如吸收直接投资中的取得“平行技术”问题;又如在发展钢铁工业中,通过第一个成套设备引进便建立起自身的基建技术能力,在不再发生第二个成套设备引进的情况下,到1980年便实现了1500万吨钢的产量。尤其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更出现了一个新的重要转折点,从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建立科研工作的基本框架,到加强对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和人才的培养,使技术进步工作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在国内科研工作的密切结合之下,加强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改进,并加速了本身技术能力的积累,提高了创新能力。由于很好地把技术的引进与创新结合起来,巴西成功地完善了产业结构,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并在不断保持高度化发展上,步伐快于拉美和其他各大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如何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使我们在竞争日夜激烈的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再加上我国经济的第二次转型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这就必须做到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借鉴与自己的技术创新结合起来。

首先,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战略性的论断。1995年,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8]这两个论断深刻揭示了创新的本质和重要性。毫不夸张地讲,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德国经济学家德里希·李斯特在100年前曾有一句名言:“一个国家可能很穷,但它若是有创造财富的生产力,它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富;财富的生产比之财富本身不明白要重要多少倍。”[9]“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充分证实了他的这一断言。富于进取精神的日本人,凭借技术创新将“财富的生产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世界看到了新的日本。不仅仅仅日本如此,回顾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发展史乃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各国的实践均证明了技术创新是人类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的根本所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技术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潜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潜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时代特征、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由此可见,提高技术创新潜力和水平在当今中国已刻不容缓。

研究证明,西方发达国家已走过生产要素和投资推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进入了创新推动的集约型经济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技术创新,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并提高效率水平和人均产量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而我国的经济增长目前仍然主要处于资金和人力追加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资源浪费已构成我国经济增长的严重障碍。目前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耗费为美国的5.45倍,日本的14.33倍,德国的10.86倍,甚至是印度的2.86倍。显而易见,如果不依靠技术创新重组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就会令人担忧,资源短缺就会雪上加霜。所以,只有技术创新才能解决资源浪费,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和残酷,我国只有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实施节约资源型战略,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球经济变革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新要求。21世纪,全球经济化的变化总体上可概括为: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个地区之间的原材料、资金、信息、人才的流动更为频繁;信息化的发展使以因特网为主体的信息网络、以光学材料为主要媒介的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大促进了信息的扩散与使用,甚至出现了“信息过剩”与“信息污染”的现象;出现了知识化和过剩化现象,知识化是指经济发展从依靠原材料等初级资源转变到更为依托知识的作用,过剩化是指由于科技的进步与管理的改良,使全球的生产潜力迅速发展,构成生产潜力的相对过剩。

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坚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性: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是解决“三大瓶颈”制约的有效策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我国的土地、环境和资源的矛盾愈演愈烈,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若按照之前的发展模式走下去,资源、生态将不堪重负,应对这些问题,就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大力发展智力型服务业,以促进经济的飞跃。但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只有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有效创业型经济的高成本问题。之前,大多企业结合低成本和对外开放优势,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进入21世纪以后,低成本的优势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各种费用上升,像地价、水、矿产资源、能源等,贷款利率的提高、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大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由低成本优势转向科技创新势在必行。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存在自主创新率较低的问题,做的往往是高端产品,干的却是比较基础的工作,像一些高科技产品,都是国外的技术,因此,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成本的问题,进而促进经济的转型。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纵观欧美发达国家,它们转型升级为创业型经济,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美国是率先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国家,于是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现阶段,世界经济正处于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阶段,我国的创业经济类型也必须有相应的发展,北京中关村、深圳都升级为创业型经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在用心发展创新性经济,因此,我国大力发展以科技为核心的经济是,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国内外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的中美贸易冲突、“中兴事件” 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与启示。(www.xing528.com)

其次,对如何推进科技创新的路径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的条件有着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技术创新从依靠于数据、信息,转而更借助于知识和智慧,同时需要各类知识的动态转换与流动。也就是说,未来技术创新将减少对“急功近利”式的、浅层的数据和信息的依靠,它更需要创造性和深思熟虑。②技术创新需要较强的智力资本,而非简单依靠物质的累积。开发和应用智力资本,是一个组织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③技术创新依靠于人类学习潜力的不断提升和动态调整。由于当代技术创新包括各类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需要新的学习机制和新的学习方式才能实现,其中包括阅读中学习、实践中学习、应用中学习和研究开发中学习。掌握这些新的学习机制和学习技能,并进行由浅至深的动态转换,将成为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

由以上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特点决定了目前科技创新的实现路径。第一,强化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在制造业发展中,尽管很多产业的生产规模也居世界前列,但竞争优势依然不明显,因此,要进行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建立独特的产业技术体系,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格局的地位,增强制造业的核心价值。目前,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因此,要立足国情,抓住科技革命、信息和生物技术革命带来的契机,推进农业技术革命,以科学技术支持农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化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东部地区的技术优势进行有效的结合,产业布局进行地区性的阶段调整,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动态的平衡;坚持以人为本,加大科技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使人才和科技都能较好地适应产业结构和布局的需求,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的过程伴随着高消耗、高排放等特点,因此,要加大技术改造,充分利用信息和高新技术,进行科技创新,再生产服务环节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加大科技投入,突破技术障碍,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用心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狠抓教育,应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建立科学的用人竞争机制,着眼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创新领军人才队伍;立足于国家化发展的态势,用心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着眼于集约化经济的发展,招揽回国优秀人才;用心建立优秀团队,建立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将教育的重点放在高技术的应用及研究上,确保每个学生都具有科技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了满足科技创新的需要,就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市场调节。建立有效的价格机制,凭借价格信号去调节科技创新产品的市场供给、资本等资源的配置;政府要创设有利于科技创新产品发展的环境,引导和鼓励科技创新的企业,给予必要的支持,政府要构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个方面去改革,用心推进能源、资源价格市场化的步伐,以促进经济向科技创新方面转变。

第四,用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将整合科技资源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工作重点,建立大型的科研部门,建立重点的研究项目,并给予资金支持,加大对科研资金、科研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将科研成果及时进行转化;凭借科技优势,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第五,融入经济全球化。我国的经济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就要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化和一体化,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两个大市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资本,用心参与国际分工,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对接;从单向开放转成双向开放,进行资源整合,到达优势互补的目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在国家上的竞争力;发展经济时,由沿江发展向跨江联动发展,不断强化空间合作和分工协作;构成竞争新格局,对经济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错位竞争,优势互补,政府也要加强调控,避免各地区间的过度竞争,重复建设,要进行有效的协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