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对生存压力:中国农业与计划生育挑战

应对生存压力:中国农业与计划生育挑战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度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当时中国农业长期落后,发展缓慢,远远不能适应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文化大革命”前刚成立的计划生育机构随之瘫痪,工作人员受到冲击,许多计划生育措施一度中断,早婚、早育、多生的问题十分严重,人口增长陷入盲目状态,其中1966—1971年人口净增长1.2亿,形成了1949年以来人口出生的第二个高峰。

应对生存压力:中国农业与计划生育挑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度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然而,饱受灾难的中国人民也从自己经济文化水平的低下,物质生活的贫乏,特别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原来比中国落后,后来却抓住机会迎头赶上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比较中,深切体会到了落后。当时,有不少人感叹:“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目前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22]面对现实,人们急切地希望摆脱落后的状况,因此,这一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当时中国农业长期落后,发展缓慢,远远不能适应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大民众自身生产陷入无政府和半无政府状态。“文化大革命”前刚成立的计划生育机构随之瘫痪,工作人员受到冲击,许多计划生育措施一度中断,早婚、早育、多生的问题十分严重,人口增长陷入盲目状态,其中1966—1971年人口净增长1.2亿,形成了1949年以来人口出生的第二个高峰。具体情况如表6-1所示。

表6-1 1966—1976年中国人口增长情况一览表[23]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国多数农村虽然摆脱了私有制的羁绊和封建剥削,但尚未摆脱贫困的威胁。农村人民公社社员人均集体分配收入1965年为52.3元,1976年为62.8元,年均提高仅0.95元,其中集体分配现金下降了17.2%。据统计,人均分配收入50元以下的县1977年为515个,占全国总县数的22.5%,人均分配收入50元以下的队有180万个,占全国总队数的39%。[24]全国有1亿几千万人的口粮在300斤以下,吃不饱肚子,全国的人均口粮也只有598斤,比1957年还少5斤,而世界发达国家人均占有粮食是1000斤到2000斤。[25]许多地方的农民口粮不足,有的地方口粮严重不足,农民生活极为困难,少数人甚至长期在外讨饭。按人口的占有量,棉花由1957年的5.1斤降到1978年的4.6斤,油料由13.2斤降到11斤。全国第一个粮食产量超过纲要要求的省份——浙江省,变成了吃返销粮的省份,而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省,仅1976年就调进粮食12亿多斤,仍不能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安徽在历史上是个多灾的农业省份,由于淮河两岸自然灾害频繁,长期以来人民生活十分困难,温饱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皖东的“花鼓乡”凤阳县,素以讨饭闻名。由于面临着严重的吃饭问题的压力,1977—1978年进口粮食达800万吨,具体情况如6-2表所示,1976年到1978年三年间花费了21亿美元用来进口粮、棉、油糖,占进口商品总金额的1/5。[26](www.xing528.com)

面对生存的压力,如何迅速地发展经济从而摆脱困境是当时领导者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

表6-2 1950—1978年粮食进出口情况(以年均百万吨计)[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