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76至1985年国民经济十年规划详解

1976至1985年国民经济十年规划详解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1977年11月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上,对1975年提出的《1976至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十年规划”于1978年3月由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棉花产量,由1975年的4760万担,增加到1980年的6000万担,1985年的7200万担。

1976至1985年国民经济十年规划详解

在1977年11月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上,对1975年提出的《1976至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十年规划”于1978年3月由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十年规划” 忽视了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后国民经济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的奋斗目标:到1980年,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1985年,进一步完善全国的经济体系,各个部门的主要生产环节基本掌握现代先进技术,基本建成西南、西北、中南、华东、东北、华北6个大区,形成农、轻、重协调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从1977年到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计划平均每年增长9.5%,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4.7%,工业总产值增长11%。具体计划如下。第一,建立起稳固的农业基础。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全国粮食、棉花平均亩产要达到纲要规定的产量,缺粮省区实现粮食自给。1985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800斤,农业主要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85%以上,按农业人口达到1人1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农林牧副渔业达到较高水平。粮食产量,由1975年的5690亿斤,增长到1980年的6700亿斤,1985年8000亿斤。棉花产量,由1975年的4760万担,增加到1980年的6000万担,1985年的7200万担。[46]第二,建立起丰富多彩的轻工业。广泛采用现代的先进技术。化纤塑料、合成脂肪酸化工原料和金属原料在轻工业中所占的比重接近一半,改变目前轻工原料主要来自农业的状况,按人口平均的轻工业品产量有较大增长,一般日用工业品实现省、区自给。棉纱产量,由1975年的1160万件,增加到1980年的1400万~1450万件,1985年的1650万~1800万;化纤产量,由1975年的155000吨提高到1980年55万吨,1985年的155万吨;塑料产量,由1975年的33万吨提高到1980年的80万吨,1985年的200万吨;合成洗涤剂产量,由1975年的22万吨提高到1980年的40万吨,1985年的80万吨。[47]第三,建立起强大的基础工业体系。燃料动力、冶金、机械等原有工业部门在新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钢铁、原煤、原油、发电量等主要产品产量进入世界前列。石油化工电力等新兴工业部门,发展成为比较发达的工业部门。钢铁、燃料、一般机械产品大区全部或大部分自给。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和战备需要的交通运输网和邮电通信网。铁路、公路、水运互相衔接,远洋运输和民航相应发展,基本建成全国长途自动电话和数据通信、传真通信等通信网。1978—1985年,在基础工业和设施方面,共新建和续建120个左右大型项目,其中,有30个大电站、10个大钢铁基地、8个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10个大石油化工厂、9个大有色金属基地、10个大化纤厂、6条铁路新干线、改造9条老干线和5个重点港口等。这些项目建成后,加上原有的工业基础,全国可以形成14个实力比较雄厚、布局比较合理的工业基地。到1985年,6个大协作区各具特点、不同水平的工业体系可以基本形成。东北地区将成为一个燃料、动力、原材料和加工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协调配套的大型重工业区。华北地区将形成一个新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大型重工业区,燃料、动力不仅可以自给,而且可以调出。华东地区拥有比较稳固的燃料、动力和原材料基础,机电、轻化工等加工工业的长处得以进一步发挥,成为一个技术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工业区。中南地区由于两湖、两广水电资源的大力开发,将弥补本区燃料的不足,初步建成一个有色金属和钢板品种比较齐全的工业区。西北地区将基本上形成一个以国防工业、机械工业为中心的工业体系。西南地区将建成一个比较强大的战略后方基地。主要产品产量得到提升:钢产量,由1975年的2390万吨增加到1980年的3600万吨,1985年的6000万吨;原煤产量,由1975年的4亿8000万吨,增加到1980年的6亿5000万吨,1985年的9亿吨;原油产量,由1975年的7700万吨,增加到1980年的1亿3000万至1亿5000万吨,1985年的2亿5000万吨;发电量,由1975年的1958亿度,增加到1980年的3000亿度,1985年的4800亿~5000亿度;乙烯产量,由1975年的6万多吨提高到1985年的200万吨;合成橡胶产量,由1975年的5.6万吨提高到1985年的60万吨;化肥,1985年的产量将达到8000万吨。第四,增加国家预算内直接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五五计划”时期为1780亿元,“六五计划”时期为2800亿元,10年共4580亿元,超过过去26年的投资总额。10年内,投资的重点是农业、燃料动力、原材料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第五,建立起完善的商业网。显著改善城镇、工矿区的副食品供应和农村的工业品供应。对外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工矿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大大提高。第六,建立起发达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大力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壮大科学技术力量,努力突破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在若干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接近、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城市基本普及“10年教育”,农村基本普及“8年教育”。发展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和技术培训,10年内培养和造就几百万具有大专水平的专门人才。

1978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认为“这个规划纲要要是积极的、有可靠依据的,经过努力,是一定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的”[48]。(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