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于1978年7月6日—9月9日召开务虚会,集中研究了如何落实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问题。这次国务院务虚会议既是1975年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期间召开的务虚会议的继续和发展,又与在结束“文化大革命”后全面恢复和发展经济、制定《1976至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并陆续派人出国参加访问、“取经寻宝”的背景密切相关。在这之前,谷牧主持召开了外出考察人员座谈会,拟定了七个文件,准备提交国务院务虚会讨论。其中林乎加在1978年7月4日的座谈会上讲了九个问题:要抓技术、资金和人才;关键是钢铁搞上去;加快石化工业;积极发展加工贸易;机械工业要进行改造;进口项目要专人负责;扩大出口;加强还债能力;引进决心要大,行动要快。这个讲话后来以国务院务虚会简报的形式印发。可以说,国务院务虚会召开前,中央决策层对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问题,已达成了共识。
这次国务院务虚会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时间长。前后延续了2个月零5天,实际进行了23天,其中9月份3天,8月份2天,7月份18天。专门召开如此长时间的会议研究经济工作,这是第一次。
二是会议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通过总结30年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国外经济上的成功经验,讨论如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会议重点讨论了引进问题,特别是如何加强技术引进、扩大外贸出口、采取灵活方式利用国外资金等问题。会议开幕时,李先念讲话的中心就是如何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速度问题,讲了修改十年计划,特别讲了引进规模问题,点明了会议的目的和重点。外贸部、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家经委、第一机械工业部、建材总局、第三机械工业部、冶金工业部、财政部、地质总局、轻工业部的负责人,就引进及其相关问题先后介绍了情况,发表了意见。
三是会议被高度重视。会议由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主持,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具体负责会议的日常工作,几个副总理也经常参加。如会议正式开始时,李先念、余秋里、康世恩、耿飚、谷牧、王震、陈慕华等副总理和国务院各经济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李先念主持会议并讲话,谷牧传达了中央对开放的原则意见。
四是会议尽管没有做出决议,但形成了两个对后来经济政策影响较大的有文件,一个是1978年7月28日胡乔木在会上的长篇发言,另一个是9月9日李先念的总结报告。(www.xing528.com)
李先念的报告对会议作了全面的概括和总结。报告强调,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当中,必须同外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自力更生绝不是闭关自守,绝不能不学习外国的先进事物。总结报告要求:“要比原来设想更快的速度实现四个现代化,要在本世纪末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32]总结中还提出,八年的基本建设投资从原设想的4000亿元增加到5000亿元,十年引进800亿美元,最近三四年先安排三四百亿美元。
五是会议虽未做出决议,但思想基本一致。会议的整个基调是要在不放弃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扩大开放,要以更大的规模、更高的速度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组织国民经济新的发展。
会议提出要组织国民经济的新的大发展,要把9亿人民动员起来,在全国摆开战场,在不长的时间内,大大地提高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各行各业的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要比过去设想的更快的速度实现中国的“四个现代化”,要在20世纪末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这次会议还提出了当时的基本任务:要建设起一批大型和超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起一批钢铁基地、煤炭基地、石油基地、大型电站,在全国形成14个比较强大的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到1985年,要生产粮食8000亿斤,棉花7200万担,钢6000万吨,原油2.5亿吨,煤炭9亿吨。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速度,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个主要措施就是扩大出口,引进先进技术。会议提出,为了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必须抢时间,尽快引进一些关键设备和成套设备,并且还要同时引进必要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并提出今后十年的引进规模要增加到800亿美元。[33]
这次会议尽管只是务虚,但在这次会议上当时主要领导人的发言为后来的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确定了基调,对经济政策的调整起了推动作用。据邓力群1978年10月12日在北京大学说:国务院务虚会的文件,主要的就是李先念副主席的总结发言。这个文件也将是11月要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的基础文件。[34]会后,国务院就批准了国家计委修改后的“十年规划”。国务院经过多次讨论,加快了引进协议的谈判和签订进程。可见,改革开放能够成为基本国策也与这次会议有密切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