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1.含义
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它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确切定义,目前理论界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但总的观点是指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环境保护意识,把“无废无污”和“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中,这就是绿色供应链管理。
2.基本特征
绿色供应链是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其目的是在从产品的原料获取、加工、包装、存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商之间的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包含绿色材料的选取、产品设计、对供应商的评估和挑选、绿色生产、运输和分销、包装、销售和废物的回收等过程的数据。
供应商、制造商和回收商以及执法部门和用户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数据流动是双向互动的,并通过网络来支撑。
(2)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考虑环境问题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局限于供应链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没有充分考虑在供应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案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何种影响、是否合理利用资源、是否节约能源、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与回收、环境影响是否做出评价等等,而这些正是绿色供应链管理所应具备的新功能。
(3)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为绿色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企业利用网络完成产品设计、制造,寻找合适的产品生产合作伙伴,以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化组合利用,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中资源配送,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4)绿色供应链管理是闭环运作
绿色供应链中流动的物流不仅是普通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更是一种“绿色的物流”。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料和在运输、仓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坏件及被用户淘汰的产品均须回收处理。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
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从产品设计到最终回收的全过程,具体是指:
1.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主要从零件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可拆卸和可回收设计上进行研究,具体体现在:
(1)标准化设计使零件的结构形式相对固定,减少加工难度和能量的消耗,减少工艺装备和拆卸的种类和复杂性。
(2)模块化设计满足绿色产品的快速开发要求,按模块化设计开发的产品结构便于装配,易于拆卸、维护,有利于回收及重新使用等。
(3)可拆卸设计就是零件结构设计布局合理,易于接近并分离的联结结构,便于毫无损伤地拆下目标零件和回收再利用及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4)可回收设计是指回收设计的产品在其寿命周期内达到最大的零部件重复利用率、尽可能大的材料回收量,减少最终处理量。
2.绿色材料
原材料供应是整条绿色供应链的源头,必须严格控制源头的污染。下面是绿色材料的循环过程:
(1)从大自然提取的原材料,经过各种手段加工形成零件,同时产生废脚料和各种污染这些副产品一部分被回收处理,一部分回到大自然中。
(2)零件装配后成为产品,进入流通领域,被销售给消费者,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要经过多次维修再使用,直至其生命周期终止而将其报废。
(3)产品报废后经过拆卸,一部分零件被回收直接用于产品的装配,一部分零件经过加工形成新的零件,剩下部分废物经过处理,一部分形成原材料,一部分返回到大自然,经过大自然的降解、再生,形成新的资源,通过开采再形成原材料。
从绿色材料的循环生命周期可以看出,整个循环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同时产生许多环境污染,这就要求生产者在原材料的开采、生产、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再用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充分利用能源和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绿色供应过程
供应过程就是制造商在产品生产时,向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原材料的采购,确保整个供应业务活动的成功进行,为了保证供应活动的绿色性,主要对供货方、物流进行分析,具体指:
(1)绿色供应商
选择供应商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批量柔性、品种多样性和环境友好性等。
(2)绿色物流
物流主要是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过程对环境负面影响的评价。评价指标如下:
第一,运输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交通运输工具的燃料能耗、有害气体的排放、噪声污染等;
第二,保管过程中是否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第三,搬运过程中会有噪声污染,因搬运不当破坏商品实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
第四,在包装作业中,是否使用了不易降解、不可再生资源、有毒的材料,造成环境污染。
4.绿色生产
生产过程是为了获得所要求的零件形状而施加于原材料上的机械、物理、化学等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包括毛坯制造、表面成形加工、检验等环节。需综合考虑零件制造过程的输入、输出和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具体体现在:
(1)生产资源
随着加工水平的提高,尽量减少加工余量,便于减少材料的浪费和下脚料的处理。应考虑切削下脚料的回收、分类、处理和再利用。
(2)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指生产设备选择考核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情况。
零部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维修或保养时间合理,费用适宜;维修人员劳动强度不太大等。
(3)绿色工艺
在工艺方案选择的过程中要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加以分析,尽量根据车间资源信息,生成具有可选择的多工艺路线,提高工艺选择简捷化程度,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消耗,降低工艺成本和污染处理费用等。
(4)重视环境保护
在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都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
(5)提高绿色产品制造中的宜人性
通过改善生产环境,调整工作时间及减轻劳动强度等措施,可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
5.绿色包装、销售、运输和使用
(1)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实施绿色包装设计;
第二,优化包装结构;
第三,减少包装材料;
第四,考虑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和循环使用。
(2)绿色销售
绿色销售是指企业对销售环节进行生态管理,它包含分销渠道、中间商的选择、网上交易和促销方式的评价等,具体指:
1)企业根据产品和自身特点,尽量缩短分销渠道,减少分销过程中的污染和社会资源的损失。(www.xing528.com)
2)选用中间商时应注意考察其绿色形象。
3)开展网上销售,作为新的商务方式,电子商务是很符合环保原则的,发展前景广阔。
4)在促销方式上,企业一方面要选择最有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方式;另一方面,更要大力宣传企业和产品的绿色特征。
(3)绿色流通
随着物流量的急剧增加带来车流量的大量增加,大气环境因此受到严重污染。绿色运输主要评价集中配送、资源消耗和合理的运输路径的规划,具体体现在:
第一,集中配送指在更宽的范围内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减少运输次数;
第二,资源消耗指在货物运输中控制运输工具的能量消耗;
第三,合理规划运输路径就是以最短的路径完成运输过程。
(4)绿色使用
在产品的使用阶段上主要是评价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再循环利用,使用寿命是延长产品寿命,增强产品的可维护性,减少产品报废后的处置工作。
再循环利用是根据“生态效率”的思想,通过少制造和再制造方式,使得废弃产品得到再循环,从而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6.产品废弃阶段的处理
工业技术的改进使得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全面,同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消费品。产品废弃阶段的绿色性主要是回收利用、循环再用和报废处理,具体是指:
(1)产品的回收
产品的回收需经过收集、再加工、再生产品的销售三步完成,具体是指:
第一,通过收集可重用零部件,它又分为可直接重用的零部件和修理、整修、再制造、零件拆用、材料回收等,生产出多种再生产品;
第二,可再生零部件,即零部件本身完全报废,但其材料可再生后再利用;
第三,可将废旧产品运输到回收加工工厂处理,最后把再生产品运输到销售地点进行销售。
(2)产品的循环再用
是指本代产品在报废或停止使用后,产品或其有关零部件在多代产品中的循环使用和循环利用的时间。
(3)完全无用的废弃物的处理
在初步处理和再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需进行填埋、焚烧等处理。
(三)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
绿色物流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被认为是未来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我国绿色物流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由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故必须要加快物流的绿色化建设,发展绿色物流是参与全球物流业竞争的重要基础。
1.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企业物流的绿色化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在尽力把绿色物流的推广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积极开展绿色环保物流的专项技术研究,促进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开发,进行回收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讨,以及积极出台相应的绿色物流政策和法规,努力为物流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美国
美国政府在《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对其交通业的结构及发展制定的总目标要求是运输系统要安全、高效、充足、可靠,范围要国际化,形式要体现综合化,特点要突出智能化,性质要保证与环境友善。积极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即对产品从原材料的供应、购买、生产、使用、消费、一直到废弃物的再回收、再利用的整个过程的环保、生态设计。
大力发展逆向物流,美国的环境分析专家一直以“使环境影响最小化”作为制定环境政策的目标。为此他们非常推崇诸如资源消耗最小化、废弃物减量化、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政策和策略,以保证能够同时实现多个环境目标。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逆向物流管理体系针对产品的退货、维修和废弃回收,主动延伸自己的责任,从而增强竞争能力。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些州掀起了一场“保护美国的美丽”的生态环保运动,并通过法律措施和手段加以推进,强制回收包装废弃物。到1988年,已有21个州颁布了限制和禁止使用某些塑料包装制品的相关法令,有个36州通过联合立法实行了环境标识制度,其主要做法是在一些塑料制品或包装容器上推广使用“绿色标志”或“再生标志”,告诉消费者使用者哪些是可以重复回收的,哪些是可以再生使用的。这些做法使美国关于绿色包装的法律调控取得了显著成绩。由美国百分之百再生纸板联盟进行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人们的消费习惯由于受绿色包装的影响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能有更多的纸质包装或采用再生纸板包装希望有更多的包装能够打上100%再生的符号。人们普遍认为,用再生包装材料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子孙后代的未来,使用和购买再生纸板包装的产品是为环保做贡献。
(2)欧洲
欧洲联盟采取了一系列协调政策与措施,来提高欧洲各国之间频繁的物流活动的效率,大力促进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共享化和通用化,以节约资源。欧洲企业的逆向物流活动主要是由法律条文驱动的。欧洲制定了《标准回收法》,在此法中明确规定回收的产品包括多个行业的多种产品,如家电、IT类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电池等。德国政府在2002年通过了项关于《旧汽车法》的修正案。该案严格规定了汽车生产商和进口商均有责任和义务对车辆的回收及报废负责。至于其他消费环节的废弃物回收工作,则由市政统一负责管理。
在绿色包装立法方面,欧洲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颁布了《包装废弃物处理》等相关法令。针对当时饮料界普遍应用的PVC盛装瓶,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配合颁布的法律法令,使其改为PEL环保瓶,并且要求将其中的80%再回收利用。之后,荷兰《包装盟约》、1992年的奥地利《包装法规》、1993年的《欧洲环境规则》、法国《包装法》、比利时的《国家生态法》、1994年的法国《包装废弃物运输法》、奥地利《包装法实施细则》、1995年的德国《循环经济法和垃圾法》、1996年的英国《包装废弃物条例》等各种法律法规相继问世。德国在1996年颁布实施了循环经济法,提出了“谁污染谁付费”的经济治理原则,对那些使用难降解塑料包装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不同程度地征收环境税,以促使他们能够在短期内加以改进。自包装法规实施以来,消费的包装材料和回收的包装材料均逐年减少,约80%的商品不再采用展示包装,一次性包装大大减少。法国包装工业也积极推广使用可降解包装袋,以减少包装垃圾。据统计,1997-2003年,法国的包装消费增长了100%,而包装垃圾却减少了3%。
(3)日本
日本政府在1997年制定了“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减轻环境负担为了建构高效率的现代化物流系统,2001年7月经由内阁会议决定又通过了“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为了确保实现“建构减轻环境负荷的物流系统与对循环型社会的贡献”的目标,日本政府明确要求要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存在的具体问题建构现有的物流系统,如考虑地球温度升高暖化问题、大气污染问题等来建构物流体系。
日本政府在发展逆向物流方面的具体做法是利用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家电生产企业负责回收空调、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常用电器,并于2001年制定实施了“家用电器再循环法”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和执行,其目的就是鼓励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并减少浪费。
日本72%的包装废弃物在《能源保护和促进回收法》生效前作为能源焚烧。日本政府1992年起草的《能源保护和促进回收法》于1993年正式生效。该法强调必须生产可回收的包装产品并有选择的收集可回收的包装废弃物。回收法实施以来,97%的玻璃啤酒瓶和81%的米酒瓶被回收利用,并兴建了5个对回收塑料进行再生循环加工的工厂。1995年以“污染者付费”原则为基础提出了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市政府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近年来,日本又相继规定了《容器包装法》《家用电器循环法》《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规范。由于日本自1995年起就对不能再循环使用的塑料包装材料实行严格的禁止,所以日本Japan Eco-Management有限销售公司从中国进口了可替代塑料包装或泡沫聚苯乙烯托盘的、由天然芦苇制作的食品包装盒,当该包装物废弃处理时,如果焚烧不会产生二噁英之类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果填埋60-90天即可自行分解,因而对环境危害很小。
2.绿色物流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政府对绿色物流理念的推进
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我国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困难。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对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同时,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经济建设及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此,我国政府提出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国家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提出实施绿色工程的具体方案,促进了企业对有关绿色管理策略的实施。
此外,还有一些城市也在国际化城市目标中引入了绿色物流的概念。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绿色物流的理念才刚刚传入我国,对政府和企业而言都还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政府如何从政策、法规方面推进企业绿色物流的全面实施,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2)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现状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原则引导下,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已开始形成。不少企业已具有环保意识,并将生产绿色产品作为企业经营的宗旨和竞争的法宝。一些企业已按环境标准实行清洁生产,例如,很多企业已建立起环境管理体系,并获得ISO14001标准认证。绿色产品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意识已得到企业和公众的普遍认可。
但是,在物流方面,由于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企业对现代物流重要性的认识才刚刚开始,企业物流系统的构建主要还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标。虽然一些企业已开始认识到物流中的环境问题,但对绿色物流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国内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缺乏对资源环境的价值分析和成本估算,对于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的代价尚未以成本的形式引入到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中,这样,实施绿色物流还未成为大多数企业的主动选择。
(四)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途径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途径主要有:
1.加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
绿色供应过程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要根据制造商本身的资源与能力、战略目标对评价指标加以适当调整,设置的指标要能充分反映制造商的战略意图;
第二,强调供应商与制造商在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上对环境保护的认同,这是实现供应链成员间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三,供应链成员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
第四,在供应商之间具有可比性,这样有利于在多个潜在的供应商之间择优比较。
2.加强用户环境消费意识
发展绿色消费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消费终端减少消费行为对环境的破坏,遏制生产者粗放式的经营,从而有利于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二,发展绿色消费不仅可以从优质无污染的消费对象来改善人们的消费质量和身体健康,而且在消费过程中通过观念的转化、行为的转变,提高广大群众对环保、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应根据企业的需求,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减少原材料和零部件库存量,对有害材料,尽量寻找替代物,对企业的多余设备和材料要充分利用。
4.加强管理部门的环境执法
由于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资金是相对有限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最节约资源、能源以及是否减少环境污染就不能确定。
这时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进行。执法部门广泛深入地宣传环保,既向各企业决策者宣传绿色市场营销观念,又向广大消费者宣传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培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